82年一台湾老人带着骨灰来北京, 惊动中央, 百姓感叹: 她死的惨烈

老章聊历史2024-06-03 19:53:12  78

1948年春,北平。即将从北平师范学院毕业的萧明华,静静地坐在窗户前,看着远处的建筑,陷入了沉思。

桌子上摆放着一封来自台湾的邀请信,这是台湾大学国文系主任台静农先生亲笔书写的邀请信,信中满怀期待地邀请她到台湾任教。

这一封信改变了萧明华的人生轨迹。

萧明华

投身革命

萧明华因文采飞扬、富有潜质,曾被著名作家谢冰莹称为“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她生于1922年8月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县,原籍广东潮阳。萧明华兄妹五人,上面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她的年龄最小。父母和哥哥姐姐们十分疼爱她,是“全家的宝贝”。

抗日战争爆发后,萧明华和父母跟随在国民政府任职的大哥辗转来到重庆,先后就读于国立重庆师范学校和国语师资训练班。萧明华天资聪慧,成绩优异,尤其是国语注音符号水平很高。

她的姐姐幼年得了脑膜炎,留下后遗症,丧失了自理能力。萧明华放学后,非常周到地照顾多病的姐姐,以减轻父母的负担。

1943年,萧明华考入白沙女子师范学院国文系,由于需要住校,和家人相聚渐少。

白沙女子师范学院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一所著名的高等师范院校,汇集了抗日以来陆续入川的全国知名学者。例如鲁迅先生的知交许寿裳、台静农和语言文字学家魏建功等。深深影响着文学青年萧明华。

萧明华

当时,日本飞机经常前来狂轰乱炸,学生们只能躲进防空洞学习。但这更激发了大家的抗日热情。萧明华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籍,开始接受革命思想。

萧明华以笔为刀剑,开始发表散文、杂文和小说。期间,她还得到著名女作家谢冰莹的指导和帮助。

谢冰莹说她有文学天才,又很用功, 将来一定是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然而,她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中国也从此少了一位优秀的女作家,多了一位巾帼英雄。

萧明华并没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她和其他热血青年一样,一边读书,一边参加社会活动,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命运。

在这里,萧明华认识了兄长萧明柱的好友朱春芳。朱春芳,河北藁城人,是北平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教授,实则是中共冀中军区敌工部干 部,从事北平和华北地区军事情报工作。

在朱芳春的介绍下和引领下,萧明华加入革命组织,并在他的直接领导下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在投身革命之初,朱芳春庄重地告诉她,做情报工作是危险的,做出决定之前可以慎重考虑几天。

萧明华非常的坚定,说自己已经考虑很多遍了,我愿意把一切献给党。

潜伏台湾

1948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的节节胜利,人民解放战争也进入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

蒋介石集团密谋南下台湾,共党组织急需派遣人员到台湾,深入敌后开展情报工作。

在这个关键时刻,萧明华接到了台湾大学担任国文系主任的台静农邀请信,希望她台湾任教。

日本统治时期,他们强制把日语定为国语,居民平时以闽南语和客家话为主。抗战胜利后,回国祖国的台湾,需要国文老师,进行国语的推广工作。于是,台静农先生就想到了自己昔日的优秀学生萧明华。

萧明华把这一情况向朱芳春做了汇报,他们认为正好可以借此途径到台湾开辟新的战场。朱芳春向上级组织汇报请示,很快得到批准。

赴台前,萧明华回到老家看望父母。萧明华告诉老人家不要担心,多则三四年就回来了。谁知,这竟成了永别。

1948年7月4日,萧明华乘船跨越海峡,抵达台湾。她没有住在台北师范学院的公寓里,而是特意选择了一处远离学校的公寓作为栖身之所。

萧明华考虑到,那里的宁静与隐蔽能为她提供绝佳的工作环境。赴台前组织上专门交待,首先站稳脚跟,然后视情况开展工作。

萧明华一边教书,一边悄然的开展地下情报工作。她积极结识台湾军政、教育、文化等方面人士,努力发展工作关系。

对工作环境充分了解后,他给上级朱芳春写信表示“两只脚已经稳稳的站在台湾了”。简短的文字却透露出她内心的坚定与自信。

不久,肖明华就收到了朱芳春的回信,信中说朱芳春已更名于非,很快就会来台。

8月26日,于非随萧明华的三哥萧明柱一家来到台湾。当时的台湾,大学里是一片革命风潮,于非和萧明华决定组织起台湾的青年。

于非和萧明华开办实用心理学讲座,在长期听课的60名学员中,成了追求进步的社会骨干。他们又以这些骨干学员为主,成立了台湾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简称台新盟。

送出绝密情报

于非和萧明华着力加强青年骨干的思想培养,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很快就形成了较好的工作基础。

然而,一个更现实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随着于非与萧明华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靓男倩女总是引起了周围人的关注和猜疑。

为了革命的需要,他们搞了个假结婚。事实是于非在大陆是有家庭的,他的妻子吴乃君和萧明华是闺蜜。扮演假夫妻,两人非常踌躇。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让于非尽快获得合法的身份。

1949年1月,蒋介石命令国民党中央银行黄金、银元、外币全部转移台湾,为最后退守台湾做准备。不仅如此,蒋介石还调整了台湾的兵力部署,对台湾居民进行了残暴的镇压。

1949年5月19日,台湾省政府主席兼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陈诚颁布了戒严令,其主要目的就是防止中共地下党渗透到台湾。

在日益紧张的形式下,萧明华加紧了地下情报工作,将获取的大量情报快速整理,字迹工整清晰。

1949年8月,于非带着情报离台,经香港前往北平向党组织汇报工作。上级党组织对他们的工作成绩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决定将台新盟改作为台湾情报工作组,由中央情报部领导。要不惜一切代价收集台湾沿海的军事情报,配合解放台湾的战斗。

于非回到台湾,将指示精神进行了传达,确定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国民党军的情报收集。萧明华能否完成这一艰苦使命呢?

1949年8月,随着解放军进入福建,蒋介石集团对台湾人民实行高压统治,岛上的白色恐怖俞加严酷。

两个月后,蒋介石下令,追捕潜伏在台湾岛的中共情报人员,大批中共地下党员被捕。萧明华和于非身处险境,随时可能暴露。

在如此严峻的形式下,于非和萧明华先后六次报回了军事情报。

其中包括国民党军“海南岛防卫方案”、“舟山群岛防卫方案”、“台湾兵要地志图”等绝密情报。

特别是“台湾兵要地志图”,日本投降时,冈村宁次亲自交给蒋介石的礼物。它是日本殖民台湾时期,编制的一份台湾岛地质图,图中标志了台湾的地形、地貌、军事设施、港口等关键信息,极具军事价值。

但是,该图的保管措施十分严密,只有国防部三厅的三位参谋同时在场,才能打开。

尽管防卫严密,经朱芳春、萧明华等地下工作者精心策划,而艰难获取。

为党捐躯

1950年2月4日,一个寂静的夜晚。正值萧明柱的生日,萧明华、于非邀请三哥萧明柱一家人前来庆祝。

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面对这一突发情况,萧明华立刻让于非从后门撤离,并告诉他,没有通知,千万不要回来,一定要注意外面的晾衣竿。

开门后,国民党特务说要找于非。萧明华告诉他们于非不在家。特务们搜查了一遍屋子就离开了。

当大家劝她躲一躲时,萧明华说自己不能走,自己一走,大家全暴露了。

两天后,特务再次来到萧明华的家里,抓捕了萧明华。被带走前,萧明华镇定地取下了晾衣杆上的红旗袍,最后一次给同志们发出报警信号“竹竿无物,危险误入”

萧明华被捕之初,被关押在台湾省保安司令部保安处,渡过了艰难的278天狱中生活。

敌人对她施以电椅、老虎凳、捆绑吊打,五天五夜不让她睡觉,妄图使萧明华在长时间疲劳中失去自制力,从而撬开她的嘴。

萧明华满脸鲜血,双臂多处骨折,仍然坚贞不屈,以超人的毅力和勇气承受着煎熬,让敌人的妄想落了空。

在狱中,萧明华还担心着朱芳春的安危。她用鱼肝油传出信息,催促朱芳春快快撤离。

1950年1月7日夜,军阀处看守所办公室的灯光又亮了。在听完死刑判决书后,萧明华从容拿起笔,平静的在两张纸上给兄嫂写下了最后的绝笔书。

“请您们不要过分的哀伤,千万要保重身体,健康第一。害你们受冤枉罪,我相信你们很快会得到自由。我祝福您们和孩子们安好,不要带我的遗骨回家乡,就让它在台湾吧。”

8日凌晨五时,萧明华被押往马场町刑场。萧明华昂首高呼口号“中国共产党万岁”。枪声响起,年仅28岁的肖明华倒在了沙丘上。

后来,朱芳春在内线的周密策划、掩护下成功脱险,离开台湾安全抵达大陆,把萧明华写成 并藏好的绝密情报亲手交给了党组织。

1982年9月11日,萧明华的骨灰由其兄萧明柱护送回归大陆。中央派人专门到机场迎接。

随后,中央调查部为萧明华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追认她为革命烈士。9月16日,骨灰移送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安葬。墓碑的背面只有三个字:“归来兮”!

“归来兮”三个字,那是她的革命战友于非对她的深情缅怀。

她远离家乡,奔赴台湾,为解放事业而努力奋斗。她从未退缩,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履行自己的使命,于无胜处战斗。她舍生取义,鲜血映红黎明的天空,巾国英雄,灵魂永存。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52578.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