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月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七君子事件”,为七君子义务辩护的律师中有一位与众不同,他为了保释七君子出了大力不说,探监时还身带剑和护具,并且现场表演了劈刺和拳术。
慷慨激昂的当众演讲了武术在抗战场上的实用价值,受到了著名出版家邹韬奋的大力赞赏。
这位律师就是唐豪,他这种为辩护人表演武术的事还是历史头一遭。
唐豪,字范生,祖籍江苏吴县,他不仅是中国近代武术史学的奠基人,更是一位在法律与武术两个领域都留下深刻足迹的一代宗师。
他原名叫作唐文豪,因为他尤其钟爱武术,所以他就将“文”字去掉,改名叫做唐豪了。
他在上海谋生期间,跟随刘震南学习了六合拳术,后在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担任首任编审处处长,开始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武术,提倡武术科学化。
面对当时武术界门派之争和虚妄荒诞的风气,唐豪没有选择沉默,而是以笔为刀剑,撰写了《少林武当考》等著作,用大量史料证明少林拳和太极拳的起源并非传说中的达摩和张三丰,而是后人的牵强附会。
他的这些著作,不仅为武术史研究争得了学术地位,更为武术的科学化和实用化开辟了新的方向。此外,他还撰写了《中国武艺图籍考》、《中国武艺图籍考补篇》和《中国民族体育图籍考》等武学专著,奠定了武术目录学和文献学的基础。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唐豪没有选择沉默或者逃避,而是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战救国贡献力量。他的武术,不是花拳绣腿,而是实实在在可以在战场上杀敌的技艺。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一种可以保家卫国的力量。
唐豪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对武术实用性的探索和推广,更在于他将武术与民族精神的结合。在抗战的背景下,他发起组织上海国术界抗战救国会,宣传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抗战救亡。
他通过武术,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和革命精神,将武术的实用价值与民族的抗战救国紧密结合。他的武术,成为了民族抗争的利剑和民族精神的火炬。
1959年1月20日,这位一代武学大师因哮喘病在北京病逝,被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在他临终前,他留下遗言“我写了一百几十万字的武术史和体育史,应该算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唐豪的故事,是对武术实用性的深刻诠释,也是对民族精神的崇高颂歌。他用自己的行动和思想,告诉我们,武术不仅是强身健体,更是精神的修养,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50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