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陈思佳)5月27日至6月1日,德国下萨克森州州长施特凡·魏尔率领的60人代表团访问中国,寻求扩大该州与中国的经贸联系。据德国《商报》6月1日报道,魏尔在访华期间表示,他是“坚定的中国现实主义者之一”,明确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魏尔与随行的下萨克森州工商界代表和州议员访问了上海和安徽。在访问期间,魏尔与《商报》对话时表示,德国社会现在普遍怀疑,“保护性关税”反而让德国陷入了困境。在他看来,德国制造商不必“躲藏”,而是需要与中国制造商进行竞争。他认为,竞争也是一种额外的激励,但竞争必须在公平环境下进行。
魏尔指出,欧盟征收“保护性关税”可能导致欧洲进口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因此他反对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
资料图:德国下萨克森州州长施特凡·魏尔(视觉中国)
魏尔同时也是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监事会成员。对于大众汽车目前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受挫的情况,他认为,包括大众在内的德国汽车制造商需要在数字化等方面追赶中国企业,加快产品和创新周期。他形容中国在这方面是一个“健身中心”,大众汽车正在其中“训练”。
谈及太阳能行业竞争,魏尔则表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支持本土的太阳能产业发展。他直言,欧洲在多年前就犯了不该犯的错误,“我们应该在招标中更多考虑国内的太阳能产业,以免出现问题。风能现在也面临类似困境,迄今为止我们仍未能完全解决。”
安徽合肥,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智造基地(视觉中国)
近年来,德国政府声称要对华“去风险化”,但德国总理朔尔茨却在今年率领规模庞大的商业代表团访问中国。当被问及相关举措是否互相矛盾时,魏尔对《商报》表示,这两件事情并不矛盾,“我们不能过于依赖中国产品。但在这个框架内,维持良好的经济关系当然是可能,也是可取的。”
据德国北德广播公司报道,魏尔在访华期间还强调了保持中德两国经济联系的重要性。他指出,德国经济无法避开中国,尽管双方政治观点有所不同,中德依然应该保持对话并开展业务,“停止互相交流是一个糟糕的选择”。
魏尔说,随着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升级,许多德国人担心,德国经济会过于依赖中国,“去风险化”逐渐成为德国经济政策的重心。但魏尔明确表示,他仍将中国视为重要的经济和贸易伙伴,“‘去风险化’并不意味着不能进行更多的投资。换句话说:可以多一点谨慎——但如果没有中国,是行不通的。”
他的观点也得到了随行的下萨克森州工商界代表的赞同。德国汉诺威工商会常务董事迈克·比尔费尔特警告说,德国不能自我封闭,“作为一个出口国,我们绝不能忽视中国取得的进步。我们正是为此而来,而且正在积极进行对话。”
比尔费尔特直言:“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谁能在这里存活下来,谁就能得到全世界的接受。”
德新社称,魏尔的访华之行已于1日结束,此次出访取得了积极成果。当地时间6月2日,魏尔发表声明说,在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两国政治观点有所出入时,保持沟通非常重要,“经过在上海的两天、在安徽的三天访问之后,我们得到了积极的结果。”
下萨克森州位于德国西北部,是德国面积第二大的州,2023年GDP约为3631亿欧元,约占德国GDP总量的8.8%。作为德国经济重镇之一,下萨克森州经济主要以电子、机械制造和汽车制造为主,大众汽车集团总部就位于该州。
近来,欧盟在对华政策方面产生分歧,对于“降低与中国经济关系风险”有着不同的看法。香港《南华早报》5月31日发文称,以法国为代表的一部分欧盟国家希望使用“强有力的工具”,保护欧盟产业免受所谓“不公平竞争”;以德国为代表的另一部分国家则主张自由贸易,倾向于让市场制定竞争规则。
当地时间5月22日,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勒梅尔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声称七国集团(G7)和欧洲需要团结一致,以应对包括电动汽车、电车电池在内的中国进口产品“充斥欧洲”。他还呼吁G7“重新平衡”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法兰克福评论报》等欧洲媒体也注意到,在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后,欧洲整体呈现审慎态度,但法德分歧极为明显。法国极力促成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对华依赖程度更高的德国则不希望使对华关系趋于紧张。
尽管部分德国政客仍频繁鼓吹“去风险化”,但今年以来,德国地方来华交流活动有所增加。3月,德国巴伐利亚州州长、基社盟主席马库斯·索德尔率领商业代表团和州官员访问中国,寻求扩大巴伐利亚州与中国的经贸联系。
索德尔当时表示,他认识到中国带来的“挑战”,但他更关注现实的利益,希望通过对话来解决问题。索德尔称这是一次“非常,非常重要的访问”,“特别是在德国经济和巴伐利亚州经济需要一切支持的时候,我们很高兴继续敞开大门。”
德国总理朔尔茨也在4月14日至16日访问中国,这是他就任总理以来第二次访华。据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介绍,中德两国一致同意继续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互利合作,推动中欧关系稳定健康发展,反对“脱钩断链”,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携手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林剑表示,中方愿同德方一道,以高质量合作应对全球挑战,以高水平交流深化彼此互信,增进两国人民福祉,共同为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49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