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刘邓大军”, 谁是第一负责人? 刘师长和邓政委谁地位更高

近现代史源2024-03-21 10:10:21  131

在我国,几乎人人都听说过“刘邓大军”的威名。刘伯承元帅与小平同志,是人民军队历史上两个绕不开的重要名字。那么在“刘邓大军”中,谁才是第一负责人呢?两位首长谁的地位更突出?要论究这个问题,就得先从这支部队的早期历史说起。

“刘邓大军”的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全面抗战的129师时期,刘伯承的“刘师长”称谓,就是这一时期得来的;第二阶段则是解放战争,即晋冀鲁豫野战军、中野、二野时期。部队的规模和实力在变化,作战目的及对手情况也有变化。“刘邓大军”不是凭空建立的,其底子是强大的红四方面军,名将极多。

1936年红军西路军作战失败,延安方面派兵接应,刘伯承担任“援西军”司令员。在特定的事件背景下,原本跟红四方面军没有太多关联的刘帅,接过了部队的实际指挥权。这也是为何徐向前没有成为129师师长的原因之一,徐帅从失败的西路军前线返回延安,抗战时当了刘伯承的副手,即129师副师长。四方面军“统帅”,以这种方式完成了过渡。

刘伯承出生于1892年,比邓公大12岁。十二年时间,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刘帅的早期军队资历明显强于小平同志。在八路军129师成立之初,还称不上“刘邓大军”,因为该师的首任政委是林育英同志,后来林政委身体问题越发严重,1938年邓公奉命接过师政委职务。所以从历史角度看,“刘邓”二位首长的军内地位有区别,“刘”的顺序排在“邓”之前,本身就能说明一定的问题。从1938年两人正式搭班子,到解放战争末期西南解放,“刘邓”紧密合作了12年多时间,此后刘伯承前往南京办学,邓公继续建设西南地区。

在两人的合作期内,刘伯承的军队地位,肯定是要略高于邓公的。最明确的依据是:1954年9月公布的中央军委委员名单,刘伯承排名第四、邓公排名第七。这份名单意义非同小可,军队高层是最讲究领导人排序的,第二年的十大元帅授衔,排名跟军委名单顺序完全吻合。小平同志当时的军内地位,高于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和叶剑英四位元帅,但跟老搭档刘伯承比还有些差距。至于邓公因故未参加授衔,则是后话了,他的情况跟周总理、少奇同志类似。

有朋友可能会举出另一个例子,来证明“刘邓大军”中,邓公地位高于刘帅:解放战争后期的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邓公都是中央指定的“总前委书记”,刘伯承则不是。有一点需要注意,这个“书记”身份,只能证明小平同志党内地位高,而不是在二野大军中的地位,说明不了太多问题。刘伯承是真正的军事主官,邓政委在这一时期任中共中原局书记,他的党内职务倒是高于刘帅的。而这两次战役的“总前委”,名义上要协调多个战区的部队,所以由党内职务高的人当“书记”,理所应当。

建国后邓公曾坦率地指出:二野打仗,主要是靠刘伯承元帅。战争年代,打硬仗、胜仗就是最有说服力的成就,连政委本人都这样讲,可见刘伯承地位之高、作用之大。在十多年的合作过程中,“刘邓”的特点能够很好地互补,两人配合非常默契,军政搭档的协调是部队战斗力强的重要原因。

后来这两位元勋人物,个人发展有明显区别。刘帅年龄偏大,建国后主要精力放在军队教学上;而邓公则年富力强,被调到中央委以重任,深受毛主席欣赏。尤其邓公还是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并出任中央军委主席较长时间,按照七、八十年代的个人地位,淡出一线许久的刘帅,可能已经不能与老搭档相比了。但“刘邓大军”显然属于战争年代的名词,事实上涉及不到这么往后的历史。就两人合作期间的职能和军内作用而言,刘伯承元帅还是要略高于邓政委。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47.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