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的“蛊”到底是什么? 1958年我国蛊病泛滥, 毛主席亲自部署

嫱嫱评国际2024-06-03 09:24:36  131

在苗疆地区中,盛行着一种令人闻之色变的“蛊”文化。

它会令人神志不清、痛不欲生,在饱受无休止的折磨之后,最终丧命。

直到1958年,毛主席亲自做出了防疫战略部署,才彻底送走了这个“瘟神”。

那么,这个“蛊”的真面目究竟是个什么呢?

神秘的“蛊”

蛊,这个字眼在古代就给人一种神秘莫测、邪门恐怖的感觉。

相传,从前有一些巫师或术士,擅长养一种叫做“蛊”的东西,他们声称能利用“蛊”达到各种诡异的目的。

据说这些巫师会把许多有毒的虫子聚敛到一起,让它们彼此吞噬,互相残杀,最后唯一存活的毒虫就是“蛊”。但也有极少类的“蛊”是植物。

一旦有什么需求的时候,他们就会将这些“蛊”施加到别人的身上,借此控制和伤害他人的身心。

在苗家文化中,更是流传着关于所谓“情蛊”的各种说法。

所谓“情蛊”,就是施术者通过某些仪式或法术,让受术者对自己产生强烈的爱慕之情的蛊术。很多人都对此深信不疑。

而且,一些居心不良的人也可能会使用“情蛊”这种手段,蓄意破坏别人的感情和婚姻。

比如,只要有人家出现婚姻问题或感情纠纷,很快就会有人开始传言说是“情蛊”在作祟。有的人甚至会花重金找一些自称会“解蛊”的人,请他们“驱蛊”。

而在一些古代的小说和影视剧作品中,“蛊”往往会被渲染得极为可怕,以此来渲染邪恶的反派角色。

比如,在金庸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五毒教的教主蓝凤凰,虽然长得美艳绝伦,但却擅长使用“蛊术”来伤害他人;日月神教的高手三尸脑,更是能够使用神丹“蛊”术来控制别人的心智。

不过,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古人对于“蛊”的形容,大多出自于一些道听途说的传闻和想象。

虽然带有很多的神秘主义和神话虚构的色彩,与现实情况有一定距离,但也足以可见人们对它的恐惧和敬畏。

直到1956年,这个关于“蛊”的神秘面纱才被彻底揭开。

“苗蛊”的真实面目

这一年,我国的著名医学家傅在希教授发现:

古医籍中,对“蛊病”症状的描述,与当代医学中,对血吸虫病的典型临床表现高度吻合。

如,患者往往会出现剧烈的腹痛、腹泻、全身浮肿、黄疸、肝肿大、虚脱、昏迷、贫血等典型症状,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可是,由于古代缺乏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无法从病理学的角度直接证实“蛊”的实体。

在1956年,傅在希教授发表了重量级论文《进一步探索血吸虫病的来源》,他指出:流行于江南地区的“蛊病”实为血吸虫病。

原来,古代所谓“蛊术”产生的那些可怕的效果。比如,虫体可能会从口鼻耳眼等处钻出,给人一种骇人的感觉。

其实就是血吸虫在人体内寄生、繁殖后,导致的一系列严重症状。而引发血吸虫病的虫体,主要是肺吸虫、钩虫等。

这些虫体,通常是通过生食了被污染的活物或食物,而进入人体的。

比如,生吃了含有虫卵的肉类、蔬菜水果,或者喝了未经彻底煮沸的池塘水等,都有可能导致感染。

由于古人没有现代的卫生和食品安全意识,这种情况在过去相当普遍。

而古人之所以将"蛊"神秘化,正是源于古代的医学水平有限,人们对这种由寄生虫引起的怪病一无所知,从而对于未知事物充满了恐惧。

虽然,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如今已经能够顺利的诊断和治疗血吸虫病了。

但是,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血吸虫病曾多次大规模的爆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根据古籍的记载,自东汉时期以来,血吸虫病(古称“蛊疫”)就时有发生。

到了明清时期,这种疾病更是在全国的多个地区大规模流行,危害程度达到了顶峰。

特别是在明代的中后期,江浙一带就遭遇重大“蛊疫”。根据《本草纲目》等医药典籍的记载,当时“蛊疫流行,死者甚众,计百万余人”。

也就是说,据当时的估计,仅这一次疫情,就导致了百万人以上的死亡。整个江浙地区,在那段时期几乎都处于半瘫痪状态,社会经济生活遭受重创。

明朝的中央也曾多次下旨,要求地方官员尽全力的遏制疫情的蔓延。

可惜,由于明代的官民对“蛊疫”的病因缺乏科学认识,无法对症下药,只能依靠一些草药治疗,疗效自然有限。

加之卫生条件极为落后,疫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反而在全国范围内持续蔓延。

进入清代后,情况也并未好转。清代初年就发生了“蛊疫大作”的现象。

到了康熙、雍正年间,这种疫情更是在华北、西北等地区大规模流行。特别是在康熙年间,“蛊疫”就在陕西、甘肃等地区流行数十年之久。

虽然清朝在防疫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流程体系,其中包括了切断传播源和控制疫情爆发地的人口流动等措施。

但也是因为“蛊疫”的认知有限,从而无法做到对症下药,疫情难以得到彻底根治,只能勉强控制局部疫情的时有爆发。

直到1958年,毛主席亲自做出部署,扭转了整个事态的发展。

彻底消灭“血吸虫病”

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南方地区,再次遭遇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给当地百姓的生命安全和经济生活带来了巨大损失。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毛主席对此高度重视。

在1956年2月17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主席发出了“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

毛主席强调: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要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防治血吸虫病的战争,这不仅是卫生部门的责任,还涉及了农业、水利、宣传、教育等多个领域。

为了统一指挥全国的力量,毛主席组建了“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由时任卫生部副部长的柯庆施,来担任组长。

这个小组专门负责统筹,华南重点区域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这对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推进起到了关键作用。

毛主席还考虑到了当时西医人员紧缺的实际情况,为此做出了特别决定:

要在全面借鉴,现代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同时,充分的吸收利用,中医药的宝贵经验。保留和发扬中医药,在防治血吸虫病方面的独特作用。

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和亲自部署下,数以百万计的军民被紧急动员参与到这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中来。

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各地从实际出发,全面的铺开卫生防治、环境整治等综合防控措施,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有效的手段,切断了血吸虫的传播途径。

比如,采取大规模的喷洒杀虫剂、系统的填埋水坑塘沟、改造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粪便污染的沟渠和水源等。

与此同时,各地还普遍的展开了,大规模的人口健康普查和集中治疗行动。

一些重点地区,还配备了大量的医疗队伍,深入到了各个村庄进行检查、治疗。以确保每一位血吸虫病患者,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而且,各地还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开展面对面讲解等形式,开展了群众性的卫生防疫宣传教育。大大提高了民众的卫生防疫意识,树立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

1958年,江西余江县在全国率先宣布:血吸虫病被彻底消灭。

这一重大进展,得到了《人民日报》的报道宣传。

毛主席在读到这则报道后,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当即兴挥毫作《送瘟神》七律二首,以此表达了毛主席对于这场卫生战役,取得胜利的高度赞颂和无限喜悦。

随后,毛主席又对此次的卫生战役进行全面总结。系统性地提出了一整套,完备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方针和做法。其中包括了加强领导、全面规划、依靠互助合作等措施。

正是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和科学决策下,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同舟共济。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取得了这场伟大卫生战役的最后胜利。

这一伟大胜利的取得,不仅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捍卫了人民的生命健康权益。更为解决这一全球性的难题,指明了方向。

结语

“蛊”,这种在古代被视为“怪力乱神”的疾病,经科学研究被证实,是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它的发现和防治过程,有力驳斥了迷信谬论,体现了科学理性态度的重要性。

尽管这一顽疾已被扑灭,但我们不能自满懈怠。社会的发展总是螺旋上升的,新的挑战和威胁也将不断出现。

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努力预防和控制各类疫病的发生。唯有如此,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参考资料

1、蛊(中国古代传说中巫术)_百度百科

2、共产党人的斗争 | 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河北省纪委监委网站 (hebcdi.gov.cn)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46798.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