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章标题,很多人不以为然,以为我是标题党或者是开玩笑话。实则不然,恰恰这将会是接下来的真实写照。
很多人对房子和贵金属有同样的误解,以为只有使用属性,在各地ZF看来,实则金融属性远超过使用属性。
很多人早些年吃到了社会发展的红利,并不是说个人能力有多强,没有看清楚现阶段的情况,只会出现一种结果,就是当初怎么赚的,现在会怎么赔掉。
尤其是普通民众,一辈子也就买一次房,将自己全身甚至是六个口袋都掏空还把未来压上去。
需要看懂未来经济会如何走,非常重要。毕竟选择大于努力,今天我将会通过经济的角度来分析,房地产及未来发展。
首先得清楚,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的模式。
我们国家过去这几十年的经济增长,放眼全球也是相对炸裂,靠的是债务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各地ZF靠的是土地财政,房子是债务加杠杆的工具。
当前,我国经济疲弱,社会就业和消费低迷,居民收入下滑,这也意味着进一步加杠杆的空间极其有限。
现在的基本面已变,钢筋水泥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必然会陷入痛苦的、较长时间的债务螺旋中,导致债务负担拖累经济增长。
债务问题同时会带来少子化,也就是说人口问题也会拖累我国经济。口罩解封后,爆发性的出生率并没有出现,反而是进一步减少。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111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
作为中国人,对于龙年,都有莫名的好感觉得吉祥,实则2024年的龙年“宝宝”出生率也是低的惊人。
前段时间一个新闻,长沙一街道,常住人口3万,一季度仅出生17人,这一数据不仅远低于去年同期,狠狠打脸专家,所言龙年生娃小高峰。
我有个朋友在上海某医院妇产科工作,听其所言,以往最忙的一个科室就是妇产科,现在妇产科成为了最闲的科室。
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婴幼儿的产品销售,有明显下降。最典型的案例,各位看看自己的微信,今年有几个朋友发了孩子出生的朋友圈。
显然人口下降,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我国已然陷入低生育阶段,"少子化"意味着中长期社会劳动人口越来越少,过去几十年的"人口红利"在未来会变成"人口负利"。
人口老龄化严重,影响人口结构的转变,也会反应在中长期经济走势中。我国的政体也决定了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开放移民端口。
综合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很确定的说:我国过去近二十年的经济高增长很难再维持,经济将不可避免的进入低增长阶段。如同日本,年轻劳动力减少,老年人越来越多,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经济发展都有一个盛衰周期,随着国内"社会大缩表”,人口大缩表、收入大缩表、机会大缩表、经济规模大缩表、资产大缩表。看似轻描淡写,但对于被缩表的每个个体而言却是很痛苦。
放眼全世界,最爱炒房子的就是咱们中国人,这个可能和农耕文化有一定关系。现如今,国内大部分人的财富依然还是放在房子上。
对比发达国家居民财富分配比中国明显“畸形”,以大漂亮为例,其房地产占居民财富的30%,而我国房地产占居民财富的78%,随着房价下跌、流动性越来越差,只会进一步加剧这样情况。
哪怕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取消了限购也无济于事。不信看看4月份炒作的HK放开限购,除了开始几天,买了几天热度,现在还能听到相关声音吗?这也就过去一个多月而已。倒是以李嘉诚为首的开发商,套现跑路。
你可以说这些商人唯利是图,但不能说他们没有眼光。
随着债务压力进一步加大,一旦房子价格崩塌,房子贱卖、贱价、跳楼价是非常合理的操作。中产沦为贫困,也不是不可能。
想想当年的日本,要知道这个里面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日本当年是发达国家,现在也是,但是咱们不是。
可能还会有人要说,接下来欧美会降息,咱们这边也会降息,各种物资都会上涨,房价也应该要涨。
说这样话的人,显然对我国经济有一个明显的误会。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在欧美加息的时候,咱们这边降息房价可有涨价?答案是显然没有。
接下来全球主要国家降息,会推高生活成本、不代表房价会涨。我们要了解央行降息也好、印钞放水也罢目的是什么?
过去十几年的房地产高速膨胀,已经透支了未来的上升空间。当前我国居民负债杠杆水平过高,也没有进一步加杠杆的空间,说句大众听的懂的话,大部分该买的都已经买了,买不起的还是买不起。
经济不景气,就业压力、收入压力之下,广大民众加杠杆意愿低,房产流动性差。尤其是二手房,很难变现、脱手,价格普遍下跌。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也是如此。"买了就是砸手里",这是真实写照。
同时房企债务爆雷,持续打击房地产市场信心,买了房也担心房子的质量。在前些年房地产火爆之时,哪怕出台各种限购限贷政策,依然挡不住民众的买房热情。
时过境迁,今年几乎所有主要城市都出台了房地产刺激、松绑政策,但市场仍然没有起色。
如同当年的计划生育何其相似,八九十年代强力推行一胎化,但各地超生情况普遍,相对而言也就四川执行的最到位。回到现在,即使国家鼓励民众多生孩子,生育水平依然持续下滑,巧的是国内第一个省级CT暴雷的也是四川。
很多人没有关注一点,国内大部分各种理财、保险的钱最终都是流入了房地产。今年国家公布一条政策,允许保险公司破产,如同当年允许银行破产一样,随后河南村镇银行暴雷300亿,维权至今,仍然了无音讯。
而国内最大的房地产是谁,显然有很多人不知道,并不是万科、碧桂园,而是平安。
如标题所示,你和谁有仇,你就忽悠他买房、买商铺、买国内保险、买国债,炒大A,到时候你就大仇得报。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37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