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率军解放广西全境, 全歼桂系精锐, 白崇禧在涠洲岛眼含热泪

诺言的卿史录2024-05-29 22:25:23  141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49年10月,新中国已经正式成立,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追击阶段。

白崇禧集团在连遭几场败仗后,深知和共产党划江而治的美梦破碎,只得不断向南撤退,在保障有生力量的同时,还妄想找到机会发起反攻。

(白崇禧与蒋介石夫妇)

然而,我军肯定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果断乘胜追击,解放广西的战役一触即发。

那么当时,国共双方各自的情况具体是什么样呢?我军解放广西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故事?

彼时,在我军强大的攻势下,白崇禧集团起义的起义,溃逃的溃逃,早就如同一盘散沙。

还听白崇禧调遣的,也就是他的嫡系部队——桂军了。

按照白崇禧本来的计划,与广东的余汉谋组成湘粤联盟,联合应对四野的强劲攻势。

但陈赓带领的二野一路势如破竹,从江西进军广东,和四野一起,突破了粤北防线

10月14日,广州解放,被白崇禧寄予厚望的湘粤联盟,也就随之瓦解。

不仅如此,在衡宝战役,白崇禧还损失了不少精锐,其中就包括第7军,这可是他的王牌部队之一。

李宗仁和白崇禧

遭到重创的白崇禧只好带领剩下的残兵败将,狼狈逃回他们的老巢广西。还重新招兵买马,伺机东山再起。

白崇禧聚集了大批兵力在桂北,组成了以桂林为中心的防御体系,防备解放军从正面攻入广西。

但和解放军发生激烈交火,并非白崇禧的首选。

他早有计划,在必要的时候,带领大部队退至贵州和云南这样就能和两地,还有四川的国民党军联合组成防线。

除此之外,白崇禧还做了备选计划

一个是可以从桂南出发,经雷州半岛、钦州,一路逃往海南岛。还有一个是由中越边境逃往越南。

这当然是最不体面的选择,但哪怕是在越南盘踞,做个土霸主,也好过部队被全部歼灭。

所以最初在白崇禧看来,好几条路总有一条能走通,也不必太过忧心战局。

为了保证计划顺利进行,白崇禧陈重兵于桂北的同时,一边派刘嘉树兵团西进,打通进入贵州和云南的后路;一边派人去和越方还有海南方面的部队,商议退守的可能性。

然而,白崇禧心里的小九九,毛主席怎么可能不清楚?

他早和我军的几位高级将领,想好了应对之策。

10月中旬,毛主席果断做出指示,要把白崇禧集团歼灭于广西境内,需采取大包围、大迂回、大歼灭的战术,抄断敌人撤退后路,掌握主动,迫使其不得不与我们交战。

11月6日,广西战役正式打响。

林彪命四野第12、13兵团和二野第4兵团,还有几个边纵队,总计40余万人,兵分三路,从西、北、南向广西挺进。

西路军、南路军和中路军相互配合,实施大包围、大迂回战术。

依照部署,西路军率先从湘西的武冈出发,进入湘桂黔边境地区,以追击态势,尾随敌军,与之作战。

并于11月10日,先后占领了靖县、通道这两处重要阵地。

然后,西路军又冒着瓢泼大雨深夜急行军,一路追击国民党残部,解放了榕江、从江等地,基本切断了白崇禧部由贵州退往云南的可能。

南路军则是由广东向西,行进至郁林、博白一带。力求从根本上,杜绝白崇禧部从雷州半岛逃往海南。

之后,林彪又派遣大部队,前往南宁、钦州方向,与西路军默契配合,对敌人形成了包围之势。

在白崇禧部的后路被彻底切断后,中路军从湘桂边界直接南下,配合西、南两路军一起,于广西境内,歼灭国民党残军。

三路大军一路高歌猛进,敌方阵地也在不断缩小。

此时,西逃云贵的路线已经被堵死。

白崇禧贼心不死,转而将全部兵力部署到桂南,又发动了所谓的“南线攻势”,试图从雷州半岛和钦州逃往海南岛。

但西路军和南路军早就包围了白崇禧部,他的南撤之举,更是给中路军创造了非常有利的瓮中捉鳖条件。

11月18日,我军正式向桂林发起总攻,22日下午,桂林成功解放。

我军还占领了阳朔、梧州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城市。

与此同时,指挥部果断分析当前局势,认为白崇禧部西逃的可能性已经基本没有,便命令部队,一边追击残兵,一边兵分两路,直插广西腹地。

见状,白崇禧只好加紧实施他的“南线计划”。

虽然他清楚,突破解放军南路防线,逃到海南岛同样不易,但已经别无他法。敌人的几个军疯了一般,向我军发起攻击。但他们必然不可能如意。

解放军奋勇作战,不惜一切代价,堵住了敌人数次猛烈攻势。

敌人损失惨重,士气也越来越低落,我军趁势反攻,逼得他们向陆川、博白一带撤退。

解放军乘胜追击,沿途歼灭了鲁道源的11兵团,又突入博白,将国民党第3兵团斩于马下。

随着追击残部的战斗接连结束,参加“南线攻势”的白崇禧部,以及广东的余汉谋部基本被歼灭,解放军的粤桂边第一次围歼战以胜利告终。

丧失大量精锐部队,南逃的部署被打乱,白崇禧也没有什么新的办法,只能寄希望于被围困的残部,大展神威,按照原定计划,自己突破防线,逃往海南岛或越南。

但解放军这边可是准备充足,在南边作战,粉碎白崇禧部美梦的同时,也不忘将战线向广西中部和西部推进。

白崇禧残部节节败退,最后剩下的小股溃军,只能龟缩在百色、南宁一带。

在这个过程中,我军虽是连续作战,但始终士气高涨、斗志昂扬。日夜兼程,每天急行军上百里,只为将敌人彻底消灭在广西境内。

12月初,西路军解放百色,并逐渐向南宁挺进。12月4日,南宁解放。

这次,白崇禧无法再有任何侥幸心理,赶快丢下自己的部队,和几个桂系头目乘机逃往海南。至于李宗仁,也是早就不见踪影。

12月6日下午,我军向钦州敌人发起总攻。

第二日凌晨,就已经歼敌上万人,并将白崇禧部的第10兵团、第11兵团残部和交警总队等部包围。

敌人早就丧失了斗志,完全不是解放军的对手。

经过不到一日的激战,以钦州为中心的粤桂边境就成功被解放,第二次围歼战胜利结束。

至此,也宣告了白崇禧的幻想彻底破灭。

他的部队不仅无法通过钦州逃往海南岛,其中绝大部分,还都被歼灭在广西境内。

余下的残兵败将则是玩命向中越边境逃窜,企图越过国境线,逃入越南。

解放军继续追击,经过几天的激战,成功剿灭大部分敌人,并于12月11日,占领中越边境的镇南关。

这也标志着广西全境被正式解放。

在这场战役中,林彪采取了远距离追击、迂回、包围战术,成效显著,歼敌17.3万余人,其中俘敌15.7万余人。

为之后解放云南和海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连3兵团司令张淦、副司令王景宋、7军军长李本一、48军军长张文鸿、71军军长熊新民、97军军长郭文灿、126军军长王文苍等桂系部队高级将领,也都被我军送进了功德林中。

其实,白崇禧部接连遭遇败仗,以至于丢了广西全境,个中缘由,并非无迹可寻。

在战争开始之前,和白崇禧貌和心不和的鲁道源徐启明等人,就几乎没有什么斗志,一心想着借机跑路。

他们手下的部队不乏精锐,但毫无抵抗的决心,自然削弱了白崇禧部的实力。

还有就是白崇禧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不顾一切地进行征兵,完全不考虑自己队伍中的人,有没有能力、意志禁不禁得起考验。

一味看重人数,就导致彼时的桂系部队,收编了很多土匪流氓。他们的服从性和战斗力,和正规军没有任何可比性。

而且白崇禧的这一操作,也给解放后的广西,留下了非常大的后患。

士兵的素质良莠不齐,人心涣散可以说是白崇禧部溃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高级将领在大战面前,还要先行占卜,更是让人哭笑不得。

不先着眼于现实,制定作战计划,而是依赖于风水之说,怎么可能打胜仗呢?

这位迷信占卜的将领叫做张淦国民党桂系兵团的中将

他在国民党中,最初也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但凭借自己的努力还有运气加持,一路晋升,成为白崇禧倚重的指挥官之一。

但张淦认为,自己得来的一切,都离不开罗盘和占卜之术,遇事不决的时候算一卦,甚至打仗前也要算一卦。

这么多年,当然时准时不准,但张淦偏偏就记住了那些准的时候,更是越来越依赖风水之说。

一度迷信到,将军中专门为他背罗盘的小兵,步步提拔成了少校军衔。

1949年底,国民党虽然依旧在两广地区负隅顽抗,但失败已成定局。

衡宝战役打完,解放军这边高歌猛进,而国民党那边,逃的逃,降的降,几乎已经没有拿得出手的部队。

3兵团司令张淦也早就无心恋战,想从海上跑路。但此时此刻,逃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解放军早就对他们形成了包围之势,要想突围,势必有硬仗要打。张淦深知自己的部队完全不是对手,每天都急得焦头烂额。

偏偏白崇禧还一再逼迫,让他赶快突破封锁,从博白撤退至雷州半岛。

张淦不想再正面和解放军对上,但也想保住自己头上的乌纱帽,只得硬着头皮,执行白崇禧的命令。

军心不稳,又都是残兵败将,作战结果可想而知。

交火当日,张淦的指挥部乱作一团。这时,他居然还不忘拿出自己的家伙,算上一卦。

结果是,马上会有奇兵赶到。这次还真是灵验。

只不过,赶到的奇兵,是攻打进来的解放军,而非张淦心心念念的援军。这回连算都不用算,张淦就知道大势已去。

他主动承认了身份,做了解放军的俘虏,还命令自己的士兵停火投降。

在解放广西战役中,广西的地下党,还有游击队也做出了突出贡献。不仅提供了大量有用情报,还配合解放军与敌人作战。

如今,硝烟散尽,但那段历史,那些在广西战役中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我们要继承他们的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在新时代,为中国的美好明天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党史博览:林彪与白崇禧的三次较量之衡宝战役 2023-08-28

当代广西:红旗插上镇南关,广西全境解放 2021-03-01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报道:解放广西战役回眸 ,2012–2–12/2024–3–13.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33336.html
0
最新回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