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为何在东汉三国魏晋时期不是都城, 而在隋唐又复兴成为都城?

一国之君中国历史2024-06-01 12:17:55  96

一、西汉刘邦先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

秦并六国,定都咸阳,秦国多次迁都,都是在关中地区迁来迁去,而且是从西逐渐往东迁。

汉朝统一天下,起初刘邦定都洛阳,后经娄敬和张良的劝说,转而定都关中地区的长安。

《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

刘邦手下的大臣,大多是函谷关以东的人,都不想定都关中,因为离家乡太远了,他们的理由是:定都洛阳的周朝国祚有数百年,而定都关中的秦朝只二代人就灭亡了。

刘邦一时拿不定主意,张良给刘邦解释了一番:

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夫关中左肴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敬说是也。

张良的理由有三点:

1、洛阳地域狭小,土地贫瘠,容易四面受敌,不是用武之地。

2、关中地形优越,北面有利于放牧的牧场,南面有富饶的巴蜀之地,东边有崤山和函谷关的天险,西边有陇山、岷山阻挡。

西汉定都长安

3、关中可守可攻,天下太平,可利用渭水和黄河运输粮食供应京城,天下有变时,可以顺流而下,运输物资,关中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刘邦觉得有道理,二话不说,立即迁都关中,大臣反对无效。

西汉两百余年江山,一直定都关中的长安,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同样定都长安,不过王莽把长安的名字改为了常安。

二、东汉刘秀定都洛阳

直到刘秀统一天下,建立东汉政权,定都洛阳。

自秦朝以来,首次定都洛阳的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那么问题来了,刘秀为什么要定都洛阳?

答案并不复杂,因为支持刘秀的势力要求定都洛阳。

刘秀背后有两大势力:一是河北豪强,二是南阳豪强。刘秀能够成功统一天下,得益于这两大势力集团的支持。

《后汉书 宗室四王三侯传 齐武王縯》:于是分遣亲客,使邓晨起新野、光武与李通、李轶起于宛。伯升自发舂陵子弟,合七八千人,部署宾客,自称柱天都部。使宗室刘嘉往诱新市、平林兵王匡、陈牧等,合军而进,屠长聚及唐子乡,杀湖阳尉,进拔棘阳,因欲攻宛。

刘秀和其兄长刘縯是在南阳起兵的,与他俩一起起兵的包括当地的豪强和宗室子弟。

邓晨,他是刘秀的姐夫,其家族世代为年俸二千石的高官。

李通,他是南阳的豪强,其家族世代以经商著名。

李轶,李通的堂弟,他的家族是南阳的豪强大姓,李轶的伯父李守是王莽的宗卿师。

东汉定都洛阳

云台二十八将之中,有11人是南阳人,占了快一半了,分别是:邓禹、吴汉、贾复、岑彭、朱祐、马武、刘隆、马成、陈俊、杜茂、任光。

刘秀的原配妻子,后来的皇后阴丽华也是南阳新野的豪强,其家族占有七百余顷的土地,富甲一方。

除了南阳豪强之外,支持刘秀的另一大势力是来自河北的豪强,比如真定王刘杨,刘秀为了与刘杨联盟,违心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为妻,并立为皇后。

云台二十八将中有6人出自河北,寇恂出身上谷寇氏,当地大族;耿纯出自巨鹿大族,其父担任济南太守;邳彤出身河北衡水的官宦之家,其父担任辽西太守;刘植是河北巨鹿人,是当地豪强大族。

东汉从本质上说,就是一帮豪强大族拥挤刘秀建立政权,刘秀在统一天下后,解除了部分豪强的兵权,但给予富贵,本质上是与豪强妥协。

东汉与西汉是完全不一样的,西汉是一帮泥腿子起兵打出来的天下,刘邦能够轻易从洛阳迁都长安,那是因为他手下大臣没有在关东地区有产业,反正都是新打出来的,一张白纸好做文章,容易接受迁都长安的建议。

但是刘秀时代就不同了,支持他的南阳豪强和河北豪强是从西汉开始就世代居住在当地,在南阳和河北有着庞大的产业,定都洛阳有利于他们保存产业,自然会拼命对刘秀施压,而洛阳的位置就处于河北与南阳的中间位置。

关中地形

刘秀定都洛阳,本质上也是历史的选择,是刘秀建立政权所具备的特点导致的,他是河北与南阳豪强利益的代表,在压力之下,自然会定都洛阳

这跟洛阳或者长安是否遭遇战乱,遭到破坏并没有太大的原因,两地都遭受战火的损坏,反正都需要重建。

到了东汉末年,董卓乱政,以袁绍为首的关东联军讨伐董卓,董卓迁都长安,两年后,董卓被吕布与王允联合杀死,董卓旧部李傕、郭汜攻入长安,控制了汉献帝。

196年,汉献帝东归洛阳,但此时的洛阳已经成为一片废墟,董卓在迁都之后,一把火烧了洛阳,强行把洛阳百姓迁都,此时的洛阳成为一座空城,好好的洛阳被董卓给毁了。

不久,曹操迎立汉献帝于洛阳,并迁都于许县,许县就是许都,也就是今天的河南许昌。

三、曹丕建魏于洛阳

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不久,曹丕逼汉献帝禅让帝位,于是曹丕称帝,建都于洛阳。

曹操在世时先称魏公,后称魏王,魏王国的都城在邺城,今河北临漳与河南安阳交界处,这里才是曹操的大本营,曹操要么率军四处征战,要么待在邺城,异地挟制身在许昌的汉献帝。

洛阳地形

按常理来说,曹丕称帝理应建都邺城才对,但是有三个原因导致曹丕建都于洛阳:

1、邺城偏北

邺城作为都城,是从曹操建立的魏王国开始的,邺城地处黄河以前的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位置偏北,远离中原。

在此之前,邺城从未做过都城,无论是割据政权,还是统一政权,都未曾将邺城作为都城,邺城缺乏应有的历史底蕴,相比较之下洛阳更合适。

2、长安偏西,洛阳位于正中

从地理位置来看,长安偏西,洛阳位于曹魏统治的正中心区域。

曹魏不是大一统政权,随便面临南方政权的威胁,长安以南有蜀汉威胁,诸葛亮连年北伐,好几次接近长安了,对长安威胁不小。

事实上长安已经成为边境了,不再适合做曹魏都城。

襄阳及淮河以南有东吴威胁,相对来说,曹魏的核心区域还是中原地区,以洛阳为都城,位于天下正中的位置,离长安边境及襄阳边境的距离差不多远。

如果天下有变,从中原发兵对抗南方政权是有优势,而优势最大的地方就在洛阳。

3、继承前朝及历史原因

组成曹魏政权的核心就是中原士族,比如颍川荀氏、颍川陈氏、颍川钟氏、清河崔氏、河内司马氏、太原王氏等等,尤其是颍川士族,对曹魏的影响力最大。

当初汉献帝的都城在许县,许县离颍川非常近,这多半就是颍川士族的功劳,离家近,各方面都方便。

曹丕定都洛阳,多半受到手下士族的影响,这些士族都生活在中原周边,而洛阳就是南北交汇处,这一点与刘秀定都洛阳理由是类似的。

曹魏定都洛阳

曹丕要获取士族的支持,就要牺牲某些利益,对于南北士族来说,洛阳是个平衡点,双方都能接受,这是政治妥协的产物。

再加上东汉定都洛阳一百余年,洛阳有了都城的王气,后朝继承前朝,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普遍。

四、西晋定都洛阳

司马代魏后,继承了魏朝的诸多政治遗产,同时定都洛阳。

司马炎继位之前,司马昭掌控的曹魏已经灭亡了蜀汉,长安不再是边境,按理来说,有机会定都长安的。

但是司马代魏是数代人的和平演变和军事打击的过程,西晋成立后,洛阳没有遭遇过战火,有现成的皇宫可用,没有必要迁都。

况且西晋建立后,还要面临灭亡东吴,统一天下的重任,都城放在洛阳非常方便,放在长安就远离东吴及中原了,不方便指挥作战,也不方便调配物资。

西晋定都洛阳

五、五胡十六国时期

五胡十六国时期,没有政权定都洛阳。

汉赵政权先定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后定都长安;后赵政权先定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先定都邺城,冉魏定都邺城,前燕先后定都龙城(今辽宁朝阳)、蓟(今北京)、邺城。

前秦、后秦都定都长安,位于中原周边的政权定都就更远离中原了。

之所以没有政权定都洛阳,这是因为五胡十六国是个大乱世,政权更替频繁,而洛阳位于天下之中,战乱频繁,定都洛阳无险可守,分分钟被敌人攻破,而定都长安或者邺城远离中原的地方,反而更安全一点。

六、南北朝时期

北魏统一北方之后,先后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平城(今山西大同)、洛阳。

北魏是拓跋氏鲜卑人政权,从北方入关,一步一步统一了整个北方,比巅峰时期的前秦统治区域还要大。

北魏从孝文帝开始,为了实行绝对的汉化,因此迁都洛阳,即使太子起兵叛乱,也没能打消孝文帝迁都洛阳和实行汉化的决心。

北魏迁都洛阳

孝文帝此举的目的就是把鲜卑人汉化,将北魏政权变成华夏政权,来统一华夏,这是政治原因。

洛阳在西晋是政治中心,经五胡十六国,到北魏中后期,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中心。

七、隋唐时期

北魏中后期,爆发了六镇起义,直接动摇了北魏的统治基础,导致北魏境内叛乱四起,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北魏请曾经的敌人柔然出兵相助,进一步加剧北魏的衰弱。

在此过程中,军阀势力开始崛起,不久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东魏由高欢及其后裔控制,定都邺城,西魏由宇文泰及后裔控制,定都长安。

只要中原及北方出现大规模的战乱,位于四战之地的洛阳就不会成为都城,这是历史决定的,东、西魏并列时,是长安与邺城的对抗。

北齐取代了东魏,北周取代了西魏,然后北周灭亡了北齐。

北周前承西魏,都城当然在长安,即使灭亡了北齐之后,都城还定在长安,隋朝取代北周,同样定都长安。

隋朝定都长安

原因有两点:

1、继承前朝

长安以东的地区曾是北齐的地盘,北齐虽然灭亡,其统治区的豪强百姓难免对北周抱有敌视态度,定都长安比较安全,既继承前朝,又能掌控四方。

2、关陇集团

西魏、北周、北齐、隋朝的统治阶层大多为关陇贵族集团,所谓的关陇集团,指的是出身关中及陇西地区的豪强贵族。

从宇文泰经营关中开始,关陇集团慢慢形成,集团核心出自北魏六镇之一的武川镇,在关中形成势力范围,几乎垄断西魏、北周、北齐、隋朝的统治阶层。

关陇集团是个带地域性质的政治集团,大多数时候位于关中地区,定都关中地区的长安有利于他们的统治稳定。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取代北周之后,仍然定都长安,并重新修建的皇宫,隋朝二世而亡,唐朝建立后,仍然定都长安。

李渊是在太原起兵的,他是关陇集团的成员,据说出自陇西李氏,李渊又在长安出身,起兵之后打进了关中的长安,并此为都城统一天下的。

一方面唐朝继承了隋朝的政治制度,以长安为都,另一方面唐朝统治者出自关陇集团,本来就是以长安为根据地统一天下的,当然要定都长安了,这是历史的选择。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33153.html
0
最新回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