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找不到赚钱的方法,OpenAI现在更烦恼的是如何将能赚的钱赚到手。
据TheInformation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OpenAI现在已经与苹果达成协议,将在其产品中使用OpenAI的对话式AI。
假若进展顺利,这项合作预计将给OpenAI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收入。
OpenAI与苹果达成协议,GPT整合进iOS?
OpenAICEOSamAltman和苹果其实也有些渊源。
回溯至2008年苹果的年度开发者大会,史蒂夫·乔布斯在会上宣布推出了iPhone3G和AppStore,但鲜为人知的是,Altman其实也是那次少数登台演讲的应用开发者之一。
借助这次与苹果的重磅联手,不知道Altman是否有机会在6月份的WWDC大会上露脸。
收入尚在其次,从长远来看,OpenAI选择与苹果达成合作,还有利于提升其在科技行业的地位。
报道称,OpenAI的目标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取代苹果与Google的长期合作关系,而后者正是其在生成式AI领域的最大劲敌。
有所不同的是,苹果与Google的长期合作关系建立在巨额的“打钱”之上。
比如Google为了保持其搜索引擎在Safari浏览器中的默认首选地位,光在2022年就向苹果支付了约200亿美元,约占36%的Safari搜索广告收入。
而苹果与OpenAI的合作情况又有所不同,OpenAI需要营收和扩大影响,苹果需要最好的AI技术,且在自研芯片和封闭生态系统上也具有独特优势,这也使得这场“一拍即合”各取所需,在合作上也更加平等。
知名市场调查机构Canalys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销量前十的智能手机型号中,iPhone独占七席,全年iPhone的销量高达约2.346亿部。
换言之,一旦苹果将ChatGPT的AI服务整合到iOS,OpenAI的名声将随着不计其数的iPhone响彻地球上的每个角落。
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骨感,TheInformation爆料称,OpenAI争取与苹果的合作并非一帆风顺。
尤其是以机器学习负责人JohnGiannandrea为代表的苹果高层,一直对聊天机器人持有保留的态度。
去年初,ChatGPT早已火遍大江南北,但当员工询问苹果是否有计划开发类似的产品时,John在一次内部全体会议上直言不讳地表示:“人们最不需要的,就是另一个聊天机器人。”
然而,到了2023年中期,两家公司的合作故事出现了转机。
报道称,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团队开始接触Altman和OpenAI的其他成员,虽然具体讨论内容尚未公之于众,但同年苹果与OpenAI签署了一项协议,允许苹果员工通过API接口访问ChatGPT,以便于内部测试。
在这些测试中,苹果工程师尝试将ChatGPT整合到Siri中,最终的效果“令人印象深刻”。Siri变得更聪明了,能够处理比以往更复杂的查询,包括更好地理解用户所说内容的上下文。
尽管目前苹果计划如何使用OpenAI的技术尚不明朗,但有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尚未开发出与OpenAI和Google相媲美的大型语言模型(LLM)。
此前,OpenAI隆重地发布了GPT-4o,其部分目的正是向苹果展示如何利用其技术,使得Siri响应速度更快、更具吸引力,并能够快速翻译语言、搜索有用信息或者给用户提供娱乐。
不过,苹果在这场深思熟虑的合作中也留了一手。
无论怎么采纳OpenAI的技术,苹果都可能会向用户明确声明,是OpenAI在背后提供信息,这与Siri引导用户通过Google搜索获取答案的方式颇为相似。
这一举措背后的原因,在于ChatGPT等聊天机器人在提供信息时,仍有可能出现“AI幻觉”。有了GoogleAI出错的前车之鉴,苹果显然不希望自己的品牌形象因为这些错误而受到负面影响。
微软:OpenAI赚钱可以,但别赚太多
对于OpenAI而言,与苹果的合作其实也是业务拓展的题中之义。
微软通过将OpenAI的技术转售给其企业软件和云服务客户,这无疑增加了OpenAI自主发展企业销售业务的难度。然而,若能触及苹果设备庞大的数十亿用户群体,OpenAI的业务范围有望得到显著扩展。
作为OpenAI的最大“金主”,这场交易的完成则让微软的情绪有些许复杂。
在ChatGPT声名鹊起之前,微软已经是全球市值第二的公司,而与OpenAI合作及其对微软业务的早期收入增长帮助微软股价在过去18个月内上涨了68%,甚至坐上了市值第一的宝座。
微软承诺向OpenAI提供130亿美元,以换取未来利润的分成以及在微软产品中使用其技术并将其出售给其他应用程序开发商的能力。
从好的一面来看,如果苹果选择采用OpenAI的技术,微软将因其云服务的收入的增加而受益,因为OpenAI需要支付费用以使用微软数据中心来运行其服务。
但不利的一面是,微软正试图利用OpenAI的技术来拓展其在消费者市场的份额(而不仅仅是企业市场),而OpenAI与苹果的合作也会导致“僧多粥少”。
此外,OpenAI借助ChatGPT及其他产品,或将引起整个AI行业格局的“蝴蝶效应”。
众多软件企业纷纷寻求从OpenAI或其少数竞争对手那里获得对话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授权,以期在自家产品中融入创新功能,或自主开发相关技术。
那么“僧多粥少”的局面可能会再次出现,最终损害的还是微软自身的利益。
OpenAI走向商业化,Altman时代来临
这次合作所带来的收益,并非如预期那般轻易到手。
时间拨回2019年,为了协助OpenAI筹集资金以支持其研究工作,Altman引入了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部门。历经多次变动,目前OpenAI组织架构如下:
非营利母公司OpenAIInc.:保持组织的非营利性质,专注于实现其推动人工智能以负责任方式发展的使命。
限制性营利实体OpenAILP:设立了上限利润模式,即利润在达到一定上限后将不再分配给投资者,从而确保商业活动不会偏离组织的非营利使命。
也就是说,OpenAI最初是以非营利组织的形态成立的,其宗旨在于确保AI的发展能够惠及全人类,而非追求商业利益或竞争上的优势。
然而,面对巨额的经济利益,Altman的理念似乎出现了显著的转变。
不论是数十亿美元的潜在收入,还是截至去年年底,OpenAI每月超过1.4亿美元的实际收益,在一众企业还深陷价格战时,OpenAI就已经躺着数钱了。
因此,据TheInformation报道,与Altman交流的人士透露,Altman已经探讨过将OpenAI转型为一家更接近传统公司的实体。
其中一种可能性是将非营利组织转变为营利性公司。
众所周知,Altman在着手建立OpenAI的营利性部门时,并未持有其股权。这也是OpenAI一贯的理念——限制非营利组织董事会成员的数量,防止他们因个人经济利益而影响对技术发展的决策。
而如果重组计划得以实现,Altman或许将如愿以偿地获得股份。
另一种可能的路径是,OpenAI可以效仿其他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如Anthropic和埃隆·马斯克旗下的xAI,这些公司都是以营利为目的,但同时将社会利益放在首位,而非单纯追求股东回报。
这种类型的公司通常被称为共益公司,在法律上享有一定的保护,使其免受少数股东可能提起的诉讼,因为这些股东可能因为公司决策未能优先考虑股东利益而感到不满。
APPSO注释:共益公司(BenefitCorporation)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形式,它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致力于对社会和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尽管不知道Altman如何将OpenAI的新结构与他之前提出的愿景相协调,即人类应通过创新的结构来控制OpenAI,但转变为营利性公司的OpenAI可能会更加容易地吸引到公司发展所需的巨额资金——高达1000亿美元。
无论如何,随着OpenAI董事会仍在积极招募新成员,结构上的变革可能需要数月时间来逐步实施。
作为在非营利性和营利性董事会有着丰富经验的公司治理教授,查尔斯·埃尔森也曾批评过OpenAI的架构。他认为OpenAI“非常奇怪的结构”亟需改革,因为其内部的两个部分所承担的使命本质上是相互矛盾的。
他进一步阐释说,“改善社会”的非营利使命可能意味着OpenAI做出不符合股东利润最大化的决策。“它要么必须是营利性的,要么不是。你不能一半一半,侍奉两个有着不同目标的主人。”
“重组”OpenAI的前置事实是,Altman在公司内部的影响力正在与日俱增。
去年,当OpenAI董事会罢免Altman时,不到几天的时间,Altman便在员工的簇拥下重返OpenAI,并且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自由,不受约束。
如今,他在OpenAI内部的主要对手要么已经辞职,要么被迫离开了公司。
伴随着首席科学家IlyaSutskever等人的相继离职,可以说,现在的OpenAI已经正式进入了“Altman时代”。
据TheInformation的观点,随着Altman权力的不断膨胀,他可能已经免疫近期一系列失误所带来的影响,比如明星斯嘉丽·约翰逊拒绝OpenAI未经允许采用一个与她声音相似的语音助手。
又或者,对于离职员工必须签署一项禁止对公司发表负面言论的条款,Altman谎称自己并不知情,但外媒Vox曝光的文件上赫然有着他的签名。
另外,在OpenAI的版图之外,Altman正同时推进两项AI新项目:一是尝试建立AI服务器芯片工厂,二是与前苹果首席设计师JonyIve合作开发AI硬件产品,旨在模仿电影《她(Her)》中所描绘的那种AI伴侣。
OpenAI将持有这些新企业的股份,并且还将进一步扩大Altman的影响力。
这样的发展是否全然积极,我们无法断言。但对于一家充满活力的年轻企业而言,拥有充满野心的领导者谈不上是一件坏事。
遗憾的是,这一切与OpenAI所宣扬的使命“确保通用人工智能(AGI)造福全人类”有所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