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出击失利后,麻贵决定采取“囚笼战术”,他命令陈麟率水军沿半岛南部海岸巡弋,专门截击日军的运输船,切断后勤补给,从而将敌人困死在半岛;
此时,仍留守在朝鲜的日军主要分为三部,分别是加藤清正的第一军、小西行长的第二军和岛津义弘的第五军。其中,以第二军的驻地顺天距离海岸最远,因此小西行长的处境最为困难,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在饥寒交迫中苦熬了将近一个月,终于熬到了规定撤离的日子。由于半岛西南部海岸地形复杂,岛屿星罗棋布,水道纵横交错,非常适合舰队隐蔽设伏,为了能够安全撤离回国,小西行长派人向岛津义弘求助,希望他可以率部前来接应自己,毕竟同朝为官,岛津很痛快地就答应了小西的请求。
日本战国时期的火枪部队
没过多久,日本方面派来的使者抵达明军大营,提出只要朝鲜交出王子作为人质且年年纳贡,日本就会考虑撤军。“困兽”还能如此狂妄,说明小日子压根儿就没有和谈的诚意,只是想通过谈判来麻痹明军,然后趁明军放松警惕时完成撤退;
只可惜“聪明反被聪明误”,久经沙场的麻贵立刻就识破了小日子的伎俩,他敏锐地察觉出敌人有要撤退的意向,因而下令密切注意日军动向,全军做好出击的准备;
二次援朝的明军总兵官麻贵(游戏形象)
十一月初八,陈麟接到密报,确认丰臣秀吉已死、日军即将撤退,于是中朝水军全部出动警戒,随时准备进行拦截。
瓮中捉鳖
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十一月十七日,驻守蔚山的加藤清正带领第一军率先撤离,紧接着岛津义弘也率第五军开始撤退,明军没有选择追击,这无疑让日军欣喜不已;
次日,当小西行长率第二军风尘仆仆地赶到海边时,发现大明和朝鲜水师已将海岸线封锁,他没有惊慌,因为他知道岛津义弘正赶来救援,可他不知道的是,翘首以盼的并不止有他一个人,还有不远处的邓子龙与李舜臣;
在确认日军将会撤退后,陈麟就猜到小西行长会找人来接应,为此集合了中朝水军的全部力量在援军必经的露梁海峡设下埋伏。
古代的舰队出海
陈麟,字朝爵,号龙崖,祖籍广东韶关,生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历任广东守备、都指挥佥事、肇庆游击将军、高州参将、狼山副总兵等职。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被钦命为南澳镇副总兵,统领蓟、辽、保定等地部队保卫海防、抵御倭寇,不久后因贿赂上司而被罢官免职。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起复,任备倭总兵官兼水军提督,统帅广东水军五千出征朝鲜。
邓子龙,字云卿,号武桥,江西丰城人,生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中武举人,正式开启军旅生涯,先后参与过平定李大銮起义和反击东吁(缅甸)入侵等战事。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年逾七十的邓子龙以云南都指挥使衔充任副总兵官,统率三千江浙水军出征朝鲜。
古代的战船
按照战前的部署,邓子龙率江浙水师埋伏在露梁海峡北侧,负责截断日军后路、李舜臣率朝鲜水师埋伏在露梁海峡南侧的观音浦,负责进攻日军侧翼、陈麟亲率主力隐蔽在较远处的竹岛。邓、李二人的任务是将日军堵在露梁海峡内,等待陈麟的到来,然后瓮中捉鳖。
露梁海战
“全节终须报,成功岂可知?平生心已定,此外有何辞!”——李舜臣
十一月十八日晚,岛津义弘率第五军主力及立花宗茂、宗义智等部(途中相遇会合)共计一万余人、战船六百多艘驶入露梁海峡,当日军全部进入伏击圈以后,战斗正式打响!
邓子龙首先发起攻击,明军火炮不间断地开火,仅一会儿的功夫,日军后队就损失惨重。当第一声炮声响起时,远在竹岛的陈麟就知道“鳖”已入瓮,遂下令全军出发赶往战场,而岛津义弘也立刻反应过来中了埋伏,由于不清楚伏兵的数量,短暂思考过后,他决定抛弃后队继续前进,只要与小西行长成功会师,就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然而日军前队刚刚驶出露梁海峡就再次遭受打击,李舜臣率仅剩的十二艘龟船从侧翼发起攻击,朝军直插日军舰队群之中,接着就是毫无顾忌地横冲直撞。在突然地打击下,日军瞬间乱成一团,落海溺毙者不计其数;
朝鲜水师的“龟甲船”
此时的岛津义弘已经没有退路,他只能带领主力继续前行,因为陈麟还没赶到,日军前方仍是一片坦途,所以岛津坚信拼死向前就是唯一的出路,只不过现实再次给了他当头一棒;
伴随着几声巨响,三艘日军战船瞬间爆炸起火,岛津义弘彻底懵了,急忙下令停止前进。虽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但直觉告诉他面前那片看似平静的海面下隐藏着数不清的危险,继续前进很可能会全军覆没,于是他犹豫了。
露梁海战
众所周知,明朝是我国古代“热兵器”发展比较强盛的一个时期,部队开始大规模装备与使用火器,虽然制造火枪、火炮的技术水平没有说达到世界一流、碾压西方那么夸张,但是在爆炸性火器的发展上确实处于世界先进行列,而岛津义弘所遭遇的,就是水雷;
早在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唐顺之编著的《武编》一书中,就记载过一种名为“水底雷”的武器,其以密封的木箱为外壳,内装黑火药,木箱下坠有三个铁锚,用于控制在水中的深度,通过绳索人工进行引爆。而到万历年间,还研发出了以燃香作为引信的“水底龙王炮”,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漂雷。
露梁海战
战船的“莫名”爆炸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心里震撼,既然前路不通,那就只能拼死一战。岛津义弘犹豫片刻后,下令调转船头,全军向身后的李舜臣发起冲锋,李舜臣见日军去而复返,当即率旗舰孤军冲入敌军之中。敌众我寡,李舜臣很快陷入重围,面对着十余艘日军战船的围攻,船身多处起火,岌岌可危;
关键时刻,陈麟率军赶到,见李舜臣被围,他二话没说就带领几艘战船也冲了进去。随着陈麟的加入,战局变得愈发复杂,中朝联军包围了日军,日军又围住了联军的两位主帅,可以说是乱成一锅粥;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岛津义弘,在他的指挥调配下,日军战船开始围攻陈麟和李舜臣的旗舰;
岛津义弘之所以能被称作“日本战国名将”,指挥作战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而且他绰号“石曼子”,不仅勇猛,还一根筋,打起仗来敢玩命儿,在日本国内是出了名的顽强与难缠。第一次和谈破裂时,丰臣秀吉就曾对大明使臣说道:“且留石曼子兵于彼,候天朝处分!”意思是“我把石曼子和他的兵留在朝鲜,看你们怎么办!”
游戏《太阁立志传》中的岛津义弘形象
面对这样一个对手,陈麟救人不成,反倒让自己陷入了比李舜臣还惨的处境当中。日军的包围圈越缩越小,已经有一些不怕死的士兵趁明军不备跳上陈麟的旗舰,双方在甲板上展开了近身肉搏;
岛津是名将,陈麟也不是白给的,危急关头,他命令明军所有人“挨牌而伏”,日军见甲板上空荡荡的,便纷纷跳了上去,明军瞅准机会用长枪刺向目标,一时间惨叫声不断,日军再也不敢轻易靠近;
此时,外围的一部分明军战船趁机冲了进来与陈麟成功会师,由于日军异常顽固,死战不退,因此战斗进入僵持阶段。
露梁海战
十九日清晨,只剩最后一口气的日军遭受到毁灭性打击,无数尾部喷射着火焰的竹筒从明军战船上呼啸而出,所过之处无不爆炸起火。转瞬之间,战场上浓烟四起,日军舰队陷入一片火海;
又一款新式武器登场了,它有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字叫“火龙出水”。该武器由竹筒制成,前后各有一个木质的龙头和龙尾,龙头下面与龙尾两侧有四个火药“推进器”(也是竹子所制),龙身内装有神机箭数枝(神机箭是在箭簇上绑有燃烧物或爆炸物的一种“火箭”),神机箭的引信与“推进器”相连,点燃后先是整体发射出去,待火药燃烧完毕就会自动引燃神机箭,随后神机箭再从龙口处飞射而出,射程可达几百米,是人类军事史上最早的对舰导弹雏形,也是如今二级火箭的鼻祖;
火龙出水
虽然“火龙出水”的精度很差,但相当唬人,况且只要命中就可以使目标起火燃烧。接二连三地遭受打击,日军再也支撑不住,岛津义弘知道败局已定,只好率仅剩的百余艘战船撤退。至此,联军完全掌握了战场主动权,据《朝鲜李忠武公行述》记载:
两军突发,左右掩击,炮鼓齐鸣,矢石交下,柴火乱投,杀喊之声,山海同撼。许多倭船,大半延燃,贼兵殊死血战,势不能支,乃进入观音浦,日已明矣。
想要撤退露梁海峡是唯一的通道,但那里还有邓子龙的三千江浙水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击,为了能够活着逃出去,本已遭受重创的日军再次聚拢并不顾一切地向邓子龙部发起进攻。在日军发疯般的攻势下,人数处于劣势的明军渐渐不支,眼看防线即将崩溃,邓子龙挺身而出,亲率二百人登上朝军战船直冲日军舰队;
邓子龙将军雕像
混战之中,邓子龙的旗舰不幸被友军的炮火误伤,部下劝其弃船,他回答道:“此船即我所守之土,誓死不退!”最终战死沙场,《明史邓子龙传》记载:
子龙素慷慨,年逾七十,意气弥厉,欲得首功,急携壮士二百,跃上朝鲜船,直前奋击,贼死伤无数。他舟误掷火器入子龙舟。舟中火,贼乘之,子龙战死。
邓子龙之死彻底引燃了其部下的怒火,明军疯狂地向日军展开反击,日军节节败退。与此同时,追击而来的陈麟与李舜臣也对日军发动了最后的进攻,数百门虎尊炮连续开火,中弹起火的日军战船数不胜数,即便日军仍拼死反抗,但胜利的天平已然完全倒向联军一方;
就在最终的胜利马上即将到来的时候,一个意外发生了。身先士卒的李舜臣在奋勇冲杀时被子弹击中胸膛,生命垂危,临终前他对身边的侄子李莞说道:“战方急,慎勿言我死!”言罢,壮烈殉国。
马革裹尸的李舜臣
李舜臣牺牲后,李莞遵从他的嘱咐秘不发丧,继续率部猛攻日军。至十九日午时,露梁海战正式宣告结束;
此役,日军损失战船四百余艘、阵亡万余人,第五军几乎全军覆没,岛津义弘仅带数十条船和几百名士兵侥幸逃了出去,史称“露梁海大捷”。
太平本是将军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