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1日消息(总台记者钱成 王利)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广东一女子发布视频称,归还租用的共享充电宝时,前后加起来折腾了四五十公里,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归还点。一怒之下,她直接砸坏了充电宝。
共享充电宝让我们的日常生活更便捷,但也出现了“好借难还”的现象,大大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此外,收费乱、充电慢、押金不退等问题也时有发生。情况究竟如何?消费者该如何维权?
刘女士称,5月26日下午,她的母亲路过深圳时,为了应急,在福田口岸出关处租用了一个共享充电宝,之后因为找不到原先租借的地方,就委托自己帮忙归还。
刘女士说:“5月26日晚上10时左右,我的丈夫就带着小孩去找充电宝的充电柜,差不多找到了凌晨1时40分,还没找到,我们就联系了客服。”
期间,刘女士的爱人曾多次咨询“来电”客服,寻找附近的归还点,但是查询到的门店,有的超出了营业时间已经闭店,有的门店则根本没有共享充电宝的机柜。
刘女士的丈夫说:“有一些充电柜是虚假的,我去问了店里的工作人员,他们说这个充电宝早就下架了,但是来电科技没有把信息从小程序上删除。”
目前,刘女士的母亲租借的充电宝已经损坏,无法归还,但该订单在客服的协助下进行了更改,没有支付额外的费用。
刘女士说:“如果我的视频没有火,其他经历过这种事情的人都是要被扣费的。刚好我如此幸运地被发现了,所以才不会扣我的费用。”
与刘女士有相似经历的人不在少数。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发现,与关键词“共享充电宝归还”相关的投诉已经超过8万条,主要集中在归还困难、收费过高、押金难退等方面。合肥的王女士告诉记者,上周末她和朋友在逛街时扫码租用了充电宝,边逛街边给手机充电,没想到归还时却并不顺利。
王女士表示:“我跟朋友去逛商场,然后手机就没电了,我就随手从旁边扫了一个充电宝,准备充半小时,在时间快到的时候去归还,发现充电宝的槽已经放满了。我就去商场里找别的地方归还,但是因为品牌跟型号不一样,都归还不了。我想着我就再逛一会,等电量差不多充满的时候再去归还。关键是等待的过程中,充电宝一直在计费,而且还白白耽误了我如此长时间。”
记者在北京、广东、安徽等地走访发现,充电宝是否“好借好还”,与区域内站点的数量密切相关。部分相对小众一些的充电宝商家,设备点较少,这也导致了归还时选择的余地有限。此外,部分商家虽然在小程序中显示有大量站点,但实际上部分站点已经是“空壳”,站点的临时调整时有发生。
消费者葛女士表示:“我有一次在游乐场借了一个充电宝,回家的时候忘记归还了,第二天就想着在家附近的小超市归还,可是当我到达小超市的时候,我发现归还站点已经没有了。我只能重新定位别的地方归还,可是我定位到下一个地方,下个地方又还满了。后来就接着跟着地图找,骑车二十分钟,好不容易找到下一个站点,到那里发现就剩最后一个位置了,我终于把充电宝归还了。”
5月31日傍晚,记者在北京市海淀区、西城区的几个商圈内走访发现,市面主流的几个共享充电宝品牌的设备点中,可借数量通常多于可还空位,在商场、超市、餐饮店内的借取以及归还相对便利。但如果是沿街在小商店内借取后,离开一段距离再寻找新的归还点,则并不容易,部分商家的小程序内,站点的定位并不准确。此外,受制于商家的营业时间,大部分站点会随着商家闭店休息而无法使用。
一位消费者表示:“我准备归还充电宝的时候,我发现那个小店关门了,充电宝的机器已经断电,归还不了,附近也没有那个牌子的归还充电宝的站点,我就打电话给了客服,客服跟我说可以帮我暂停使用,于是我就带着充电宝回家了,等到第二天早上我就归还了。”
一位奶茶店店主告诉记者,充电宝机柜是由充电宝商家自行运营,如果出现站点内充电宝都被借出等极端情况,会联系商家进行处理。“正常情况下,我们投入的24个充电宝的使用率特别高,但是有时会出现充电宝全部借出的情况,这时我们就会通知合作商再多投入几个充电宝,但有时会出现顾客归还的时候,已经插满的情况,一时归还不了。我们会及时联系第三方,多腾出几个插口。”
有充电宝商家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前公司会安排兼职人员去尽可能填充各站点的机柜,让机柜内尽量没有空余的归还位置。
就以上现象,记者也通过充电宝商家的小程序反馈给客服,但大多都是自动回复,并没有能第一时间解决具体问题。
对此,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因为归还困难而产生的费用,应该由企业来承担。
陈音江介绍:“消费者花钱购买充电宝的租借服务,充电宝的运营企业就有责任和义务为消费者提供正常的归还功能。如果消费者使用完之后,因为企业的原因无法及时归还,企业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消费者租借充电宝之后,归还的时候柜机满了,在这个地点根本归还不了,或者按照APP上的地图提示找到了相应地点,仍然归还不了,这会导致消费者推迟归还时间。延迟归还的时间并不是消费者正常使用的时间,按道理来讲,这样的时间所产生的费用不应当由消费者承担,而是由企业承担。”
陈音江建议,遇到此类情况,消费者要保留好证据,依法维权。
陈音江表示:“如果消费者遇到这样的情况,要收集好相关证据。比如,通过拍视频、拍照片,跟充电宝的运营企业协商,要求退费。如果协商不成,也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者相关的监督管理部门投诉,请求监督管理部门协调解决,同时也要求有关部门责令相关的充电宝运营企业去整改落实。”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24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