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16至1950年2月17日,毛泽东对苏联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访问。有史家称,访问期间,斯大林有意冷落毛泽东,甚至一度将他软禁。这完全是谎言和谣言,毕竟访问长达两个月,日理万机的斯大林,可能有不太热情的时候,但总体而言,他对毛泽东非常客气。
经过十天的行驶,1949年12月16日中午,毛泽东乘坐斯大林特意派来的专列,抵达莫斯科,实现了期盼已久的访苏愿望,同时为斯大林祝寿。
请注意一点,毛泽东乘坐的不是中国专列,而是斯大林特意派来的苏联专列,而且精心安排火车在正午12点到达车站。当天下午6点,斯大林率全体政治局委员,在克里姆林宫会议厅门厅列队欢迎毛泽东一行,这是很破格的。
斯大林紧紧握着毛泽东的手,赞不绝口:“你很年轻,红光满面,容光焕发,很了不起!伟大,真伟大!你对中国人民的贡献很大,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我们祝愿你健康!你们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祝贺你们前进!”
由此不难看出,斯大林对毛泽东很尊重,也很客气,不是一般的客气,而是非常客气。
12月21日,庆祝斯大林70寿辰的大会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毛泽东被安排在斯大林身旁。大会后,毛泽东又陪同斯大林,在中央包厢观看文艺演出。演出一结束,2000多名观众立即全体起立,面向中央包厢,有节奏地高呼“斯大林、毛泽东”,经久不息。斯大林和毛泽东时不时探身于包厢之外,向观众频频挥手致意。
这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再次证明斯大林对毛泽东非常客气。
相反,倒是毛泽东对斯大林不那么“客气”。由于毛泽东对此访的真意藏而不露,只说希望搞点“既好看,又好吃”的东西,而苏方主要翻译费德林根本吃不透这“六字箴言”的含义,向中方主要翻译师哲探听也一无所获,只好直译。
斯大林听到直译出来的俄语,感到毛泽东城府很深,自然也就不会露出真意,这才将毛泽东“晒”在郊外别墅。
对此,有史家称,“斯、毛上演一出新版《三岔口》”。曾任苏联驻华大使的尤金,在回忆录中说:“毛泽东赌气地天天在别墅里睡大觉。”西方媒体遂发消息称:“毛泽东到莫斯科都十多天了,一直毫无动静,因为‘遭斯大林软禁’”。
斯大林一看情况不妙,主动请毛泽东向塔斯社发表谈话辟谣。毛泽东在谈话中,宣布他这次来苏联的主要目的,是同斯大林商签新的中苏同盟条约。
次日,苏共二把手莫洛托夫受斯大林派遣,到别墅看望毛泽东,并郑重表示:“斯大林同志同意毛泽东同志的意见,中苏双方可签订新的同盟条约。”
瞧瞧,又是主动请毛泽东辟谣,又是派莫洛托夫看望毛泽东,并表示同意毛泽东的意见,这还不够客气吗?简直有点“低三下四”,对于说一不二唯我独尊的斯大林而言,这是极其罕见的表现。
从苏、俄已经解密的档案可以看出,斯大林决定与毛泽东签订新的苏中同盟条约,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莫洛托夫拜访毛泽东第二天,苏联外交部便向斯大林呈上苏中同盟条约草案第一稿,四天后又呈上第二稿。
1950年1月20日,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奉毛泽东之命到达莫斯科,与苏方商谈签约之事。经过艰难的谈判,2月14日,周恩来外长与维辛斯基外长在斯大林、毛泽东见证下,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国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远东的战略格局。而这一条约的签订,使中苏两国的战略同盟关系,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下来,这对20世纪后半期世界格局的变化,无疑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前,王稼祥大使向毛泽东建议,在条约签订后举行一个答谢晚宴,邀请斯大林参加,以祝贺他访问成功和中苏新条约的诞生。斯大林如能参加,将向全世界显示中苏两党两国的团结一致,这对新中国无疑是个很大的支持。
毛泽东深表赞同。
不过,斯大林会不会参加,王稼祥心里没底。出于安全考虑,以及清高自大的心理,主政苏联近30年的斯大林,几乎不参加克里姆林宫之外的宴请活动。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王稼祥特意挑选离克里姆林宫很近的大都会饭店,作为晚宴场所,然后当面向斯大林发出邀请。
没想到斯大林当场就答应了。
当晚8时许,当斯大林出现在大都会饭店宴会大厅时,全场为之一震,许多外国使节和记者惊得“目瞪口呆”。不少记者当即离开饭店,到不远处的莫斯科邮政局赶发消息,内容完全一样:苏联最高领导人破例参加毛泽东的晚宴,这一举动非同小可,表明斯大林与毛泽东两人亲密无间。
斯大林的莅临,令毛泽东喜出望外。斯大林在毛泽东的陪同下,品尝了王稼祥特别“监制”的中国特色菜肴。席间,两人进行了十分亲切友好的交谈。
次日,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设晚宴为毛泽东饯行,苏共中央政治局全体委员出席作陪,气氛极为热烈。
这一切,难道还不能说明和证明,斯大林对毛泽东有多客气吗?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23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