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加速乘势升空

中国经济周刊2024-03-29 17:30:41  124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贾璇|北京报道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这是商业航天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实际上,在2023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商业航天已经被提及。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

商业航天是有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具有高技术、高风险、高效益和长周期的特点。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新增长引擎”,商业航天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定位愈发清晰,重要性也进一步凸显。

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已初具规模

今年1月,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传来一阵巨大的轰鸣声,由民营火箭公司东方空间研制的引力一号遥一商业运载火箭,搭载着3颗卫星腾空而起,顺利完成首飞并取得成功。

引力一号通过火箭构型及捆绑技术创新,将运载能力提升到5至6吨,创造了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的纪录,进一步丰富了我国运载火箭型谱。同时,它将发射成本降低30%以上,为大规模卫星星座建设提供便利,扩充了我国中低轨卫星多样化、规模化发射能力。

透过引力一号,足见我国商业航天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商业航天是由企业主导实施,按市场分配规则配置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以营利为目的、遵循市场规律开展的航天活动。在较为灵活的市场机制下,商业航天能够充分地进行技术探索和创新。

《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显示,2023年我国共完成26次商业发射,发射成功率达96%;共研制发射120颗商业卫星,占全年研制发射卫星数量的54%。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已竣工,二号工位正在加快推进建设,两个工位将各具备年16发的发射能力;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近年新增商业发射工位;航天驭星等商业航天测控公司完成了20余套中大口径地面站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全球化地面站网络。

多位专家认为,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初具规模,产业涵盖上游火箭发射、卫星及地面设备研制,中游卫星运营和下游卫星应用等多个领域。我国商业航天已经从初创期步入快速发展期,成为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支撑,也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商业航天经济拉动效应明显

“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说明了它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性。这极大地激发了商业航天企业面向国际前沿,加快进行科技创新的决心。”银河航天首席科学家张世杰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张世杰提到,相关数据显示,商业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约为1∶2,对国民经济的直接拉动作用为原始投入的8至14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维测绘公司总经理助理方争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作为国家‘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航天包括了‘通、导、遥 ’三大领域,技术含量高。产业链覆盖了火箭、卫星制造到运营、应用等上中下游,经济拉动效应明显。”

方争从卫星应用角度进行阐述,他表示,商业航天是市场化企业通过主动捕捉各类用户需求,提供与之相匹配的空间段基础设施建设与地面段产品和服务,通过市场手段加速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卫星应用的市场价值最大化,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筹兼顾。

方争提到,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相继就鼓励和支持商业航天在全产业链各个环节高质量发展出台了相关政策,此次商业航天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极大支持和鼓励产业进一步做大、做深、做强。

他认为:“从产业发展角度看,这将加速商业航天企业的创新发展,驱动航天技术与不同行业的应用落地与产品融合,通过‘航天+行业’,不断开辟出新的应用场景和发展模式。”

张世杰说:“商业航天将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带动生产力水平跃迁。”

他特别提到,当前,太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庞大的卫星组网及应用将形成新的增长极,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精尖技术产业发展。同时,商业航天也将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数据、先进计算等技术相互融合,行业空间应用模式及形态将不断拓展,迸发出更大的想象空间。

张世杰认为,作为创新主体,商业航天企业可以以市场化的思维模式和手段推动多行业聚合创新,在创新、可靠性、成本这三个方面寻找最佳结合点,高效完成适应市场的产品研发、验证等过程,并对全球尖端的技术和市场动态做出快速反馈,为正在加速建设的航天强国、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我国现有卫星资源和需求之间

仍存较大缺口

2015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防科工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明确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商业航天,开启中国航天由单一政府主导向政府主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转变进程。

2016年,国务院发布《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政策逐渐放开。政策开始鼓励民营航天企业发展。围绕火箭和卫星领域,一批民营航天公司涌现,试水商业航天。

经过多年发展,商业航天在产业政策不断开放、各级政府不断支持下,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本、企业和科研机构广泛参与,行业正式驶入发展快车道。

“我国已初步形成面向商业航天的集火箭总装总测、卫星研产、卫星测运控、卫星组网、卫星数据应用于一体的商业航天产业链。”张世杰向记者介绍,从技术层面来说,我国多款商业火箭顺利发射;由商业公司研制的通信卫星、遥感卫星、SAR卫星(载有合成孔径雷达的对地观测遥感卫星)等成功入轨;行业取得了多个国内和国际的首次技术突破。

他特别提到,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成熟的工业体系优势正在凸显,与航天企业相互赋能,满足工业化创新,构建新型航天产业生态。

例如,地面配套企业面向商业航天公司的订单需求,与大型卫星公司进行产品的联合交互设计开发与测试验证,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全链条生产力水平,这已成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激发新动能的新趋势。

“商业航天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加速太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张世杰提到,柔性太阳翼技术的应用使得卫星具备“超大能源”成为可能;姿态轨道自主控制技术的发展,使得星座大规模组网的运行与管理更加高效便捷;而多波束相控阵天线技术的提升,也使得“太空计算机”的网络接入变得更加灵活。

不过,方争也坦言,从在轨卫星数量来看,现有资源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甚至可以说存在较大缺口。 目前,中国四维正在着力建设新一代商业遥感卫星系统,希望通过提供海量的遥感数据开展多元化应用,助力商业航天赋能相关行业。

商业航天以普惠大众作为发展的终极目标

今年内,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将实现常态化发射。同时,一系列商业航天重大工程任务将继续推进。其中,“新一代商业遥感卫星系统”将加速推进建设;包括引力一号在内的多款新型运载火箭实施首飞;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迎来首次发射任务,多个卫星星座将加速组网建设。

展望未来,张世杰认为,我国商业航天将朝着高质量发展不断前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发挥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优势,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步伐,致力成为航天强国建设的生力军。

方争认为,商业航天会越来越深刻、越来越直接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有望让交通更加便利、农作物更加健康、城市更加智慧、灾损更加可控……“换句话说,商业航天一定是以普惠大众作为发展的终极目标,这也是我们对所从事的事业充满信心的原因。”

同时,商业航天的市场化程度会越来越高,相关技术壁垒会不降反升。“相信我国商业航天将有越来越多优秀的企业和人才涌入,这些企业和人才将不仅仅来源于航天专业领域,还很可能来自非传统航天领域,将商业航天进一步融入市场化建设中。”方争说。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第6期)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1692.html
0
随机主题
奥迪A8L 55TFSI,买了半年多,感受跟你说华沃酿酒:程工糖酒会大展身手,调酒技艺惊艳全场多亏他们! 大桥被冲垮前61人安全转移从辽篮夺冠看广东队的三点差距!杜锋需要反思,球迷成为受害者!1928年,张作霖被炸身亡,却意外拉进了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今年荔枝让人“高攀不起”? 整体减产, 妃子笑已经降价乌克兰宣布参加巴黎奥运会。但对代表团提出了一个严苛的条件。当“茉莉花”遇上“红莓花” 中俄文化交流创新不断民主党不同意也没用, 美国众议长“执意邀请”以总理: 赴国会演讲小鹏汽车或迎全新营销副总裁! 传一加手机营销负责人将加入“涌潮”之动影未来, 浙传这场毕业作品展面向社会公开亮相亚当·兰伯特的中国改造: 告别高跟鞋, 美甲, 欢迎甜心版张震岳!不是首钢, 郭艾伦官宣下家, 李晓旭跟腱断裂, 辽篮奖金排名曝光[小鲨帮选车]买一辆沃尔沃S902.0T, 省油还有劲A股忽然全线下跌,真正原因明眼人都懂?逆向思维,把握逢低时机杨金发: 5-22晚间黄金持有空和继续布局做空下跌!关羽自尽前无奈说了14个字, 刘备听后无地自容, 张飞听后欲哭无泪昆明遇到1998年丰田花冠, 卡拉罗前身, 防锈车架, 当年落地30万元俄能源部: 俄罗斯4月产量因技术原因超过配额 将提交补偿计划数据: 4个希腊人当中就有1个老人最佳阵容8大遗珠: 马克西领衔, 福克斯场均26+5, 三位状元被低估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