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存为毛主席做饭11年, 1971年毛主席亲自安排: 你去给美国人做饭

荣轩谈历史2024-05-29 12:32:29  117

他是毛主席晚年身边的最后一位厨师,和毛主席从最初的磨合,到后来被毛主席视为家人一样的存在;因为厨艺出众,在1971年被毛泽东主席亲自安排,为来访问的美国团队做了一桌盛宴——他就是于存。

于存在和毛主席的相处中发生过哪些事情,又展现出主席怎样不为大众所知的性格呢?

毛泽东在建国后简朴的饮食习惯

在建国之后,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一职,并且在此之后一直在中南海办公。由于毛主席并没有与家人常住在一起,所以他的餐食也是由中南海中的相关机构负责。

不过哪怕是当上国家领导人后,毛泽东依然保持初心,坚持在餐食上也与人民的情况接近——在建国初期,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属于建设阶段,人民的饭食大多都是简单的。

所以当时毛主席在饭食上也是简单的,他吃的米饭并非精细的特制米,也是市场上随处可见的普通大米,而且他常常要求混合一些杂粮一起煮饭,购买食材的消费一律由他的工资里扣除;

并且毛主席出身湖南,很爱吃辣,他就将自己的稿费交给警卫员,让他们帮忙去菜场买来辣椒,然后亲自在小院里晒干这些辣椒,佐餐食用。

此外,毛主席有一样在吃上的爱好堪称“广为人知”,那就是红烧肉。这道红烧肉伴随着毛泽东从走上革命道路,到见证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一种不同意义上的见证。

在红军的长征路上,由于物资匮乏,所以哪怕炊事班和毛主席身边的人再三劝日夜劳神的主席多补补身体,毛主席也只是隔一段时间才要求做一碗红烧肉来“补脑子”。

到了建国后,中南海的食材准备自然比战争时丰富许多,但毛主席依然很爱这道红烧肉,对那些精致复杂的菜反而没有多大兴趣——某次身边的厨师特意做了一道“芙蓉鸡片”,但毛主席听到这道菜的名字就有了些抗拒的心情,他自己也解释到,实在不想吃那些复杂的菜肴,最后也没有动一筷子。

初来乍到,与毛主席在一件件中小事中磨合

于存是河北人,由于家境贫寒,在很小的时候就入伍,成为了一名炊事兵。解放后,于存跟着部队到了北京,被分配到北京饭店做帮工。起初,他做的还是一些打杂的活,比如买菜、洗菜、烧火一类,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他就获得了正经学习的机会。

于存主要师从著名的川菜大师罗国荣,很好地学会了川菜的基本菜式、烹饪方式;但同时他还向淮扬菜大师王兰学习淮扬菜和广东菜的技法,可以说做到了对多个菜式的融会贯通。从1959年起,于存就被安排到北戴河等地方为几位领导人做法。

而他人生最大的转折发生在六年后,他接到了给毛主席做饭的任务。在一开始接到这项任命时,于存也有过紧张,不过毛主席表现得十分大度。

只是在于存想向上任厨师多学习的时候,无论是上任厨师还是毛主席都拒绝了,毛主席直言道“不要熟悉,一熟悉就一样了”,话里有着对于存的期待。于存和毛主席起初的磨合,可以通过两道菜体现出来:“苦瓜鸡丁”和“干烧武昌鱼”。

“苦瓜鸡丁”的故事发生在毛主席75岁到武汉东湖考察期间,由于毛主席习惯高强度地工作,所以在吃饭上并不是按时按点的,常常是“一日两餐”,自己感到肚子饿了才会提前半小时左右通知厨师。

所以毛主席的这种习惯其实对厨师也有所要求,要求厨师的备菜速度与质量兼备。而这天夜里,毛主席结束工作后感到肚子比较饿,就让警卫员通知随行的厨师准备饭菜。

而由于已经是晚上,所以于存已经睡下,在接到警卫员的通知后,他赶紧起床来到厨房,打算给毛主席做一道宫保鸡丁。但因为是从睡眠中才起床,于存在开始做饭后其实并没有完全清醒,加上临时接到任务比较紧张。

于是他在放菜的时候,将一盘苦瓜丁当成葱花一类的食材放进了锅里。回过神来的于存立刻被吓醒了,“苦瓜鸡丁”可是从未有过的菜式,但由于时间紧迫,又不能让主席单独再等自己重新做,所以他在和警卫员商量之后,还是硬着头皮上了这道菜。

果不其然,毛主席在夹起一筷子苦瓜鸡丁品尝后,也为这种新奇的做法惊诧。在询问警卫员明白来龙去脉后,主席特意将于存叫过来,笑眯眯地向于存道歉“影响你休息”了,并且还肯定了这种做法,让这道“新菜”在此后也出现在中南海的饭桌上。

不过于存在经历这件事,再加上之前就对毛主席的作息有所了解,所以他下定决心要让自己的作息与主席同频,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厨师工作。于是他晚上和主席一起熬夜,白天有时候不习惯睡觉,还试过吃安眠药。

这是毛主席和于存的互相体谅作息,他们也在这件小事里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提到第二道干烧武昌鱼,这是于存在很多采访中都谈起过的:虽然毛主席爱吃“红烧肉”是广为人知的,但其实毛主席对鱼也十分喜爱。

就在毛主席1956在武汉提笔写下的《水调歌头·长江》中,第一句就将前人的“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改为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表达了对武昌鱼的喜爱。不过毛主席那次吃的武昌鱼,其实不是武汉武昌“本地”的,而是从长沙带过去的。

当时负责毛主席饮食的还是程汝明,当时他们在长沙收到武昌鱼后原本打算立刻烹饪,但就在备菜途中专列因故提前出发,程汝明这才不得不赶紧将武昌鱼放进自制的有冰块的“冰箱”中冷藏带到武汉。

不过好在程汝明的厨艺十分精到,毛主席对干烧武昌鱼本身也十分喜爱,所以主席在午饭吃过之后赞叹不已,下午乘兴写下了这句诗。

所以在于存开始为毛主席做饭之后,也很快了解到了这一点,开始为毛主席烹制这道干烧武昌鱼。不过经过有一次毛主席吃鱼的时候被鱼刺卡住,让随行医生紧急处理的事情之后,医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向于存提议之后做鱼要谨慎,于存也接受了这个建议。

在那之后,于存减少了做鱼的频率,而如果要做,他会亲自剔除鱼刺,确保毛主席不会因为喜爱的鱼而影响自身的健康。于存这样的细致周到,毛主席自然也看在眼里。

成为毛主席离不开的厨师,亲自制定于存为美国来宾做饭

于是随着毛主席和于存相处的时间越来越久,毛主席对他的喜爱也与日俱增。当时中南海对这些领导人身边的工作人员有个规定,那就是每三年换一次班,但在于存按规定换班之后,毛主席却总是想念于存的厨艺,对下一任厨师的菜不甚满意。

就这样,最后于存又被调回了毛主席身边,担任了11年这份职务。时间来到1971年,这一年是中美关系的“破冰”前夕——这一年基辛格和随行的团队秘密访华,和中国的领导人们交换了双方的想法,释放出了友好的信号,为之后的中美关系正常化做了铺垫。

就在基辛格访华之前,毛主席特意将于存喊到身边,问于存愿不愿意“代表”毛主席去做这顿招待外宾的菜,也是一种表达中国人民友好的方式,于存听后一口答应下来,并且做了充分的准备。

到了基辛格访华当天,驻华的老布什也随行用餐,面对这些重要的政治人物,于存也毫不保留,发挥出自己的毕生所学,做出了一桌色香味俱全、让全桌人都赞叹不已的佳肴。

再加上中美双方要释放的都是友好的信号,所以老布什和基辛格这两位“中国通”也专门夸赞了于存,老布什还用简单的中文邀请于存有机会一定要去美国,基辛格也表示认同。到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美国前副总统罗杰斯也曾访问中国,负责的主厨依然是于存。

在罗杰斯随后发来的感谢电报中,对于中国政府的热情招待感谢有加,还特意提到了主厨于存。于存准备的菜肴不仅是他的本职工作,更起到了对外宾的款待工作,让他们感受到中方的真诚与善意。

于存在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一直持续到最后毛主席去世,当时于存在毛主席的灵堂内悲痛不已,守灵了三天有余。这段在毛主席身边的工作经历对于存而言不仅磨炼了自身的厨艺,毛主席的人格魅力也深切影响到了于存后来的为人处世。

在结束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之后,于存也闲不下来,他除了在各大饭店继续工作之外,还积极开班教年轻厨师自己的厨艺技巧、并且在接受的采访中让大众对毛主席的认识更全面。

他曾说:“旧社会当厨子的被人看不起。如今,不仅党和毛主席看得起我们,连大学生也要向我们学习请教。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也变成真的了!”

参考文献:

彭晓东.毛主席和厨师于存的故事[J].食品界,2015(01)

于存.我为毛泽东当厨师[J].工会博览,2004(06)

董存保.毛泽东厨师谈访录[J].党史博采,1998(02)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15317.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