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爆发的头几个月,我军在华东战场的形势很不乐观,淮南解放区失陷、淮北解放区失陷、苏中解放区失陷、苏北解放区仅剩涟水、阜宁、盐城等数座县城还在我方手中...
虽然粟裕打出过七战七捷,但整体还是在被国军蚕食。两淮保卫战失利后,双方争夺的焦点就放在了苏北重镇涟水。
此处在淮阴东北35公里,是联系山东与华中两大解放区的关键枢纽。如果被敌拿下,我方就不得不放弃整个华中根据地了。
国军因为有先前的胜利,对此信心十足,1946年10月,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承担主攻,在张灵甫的指挥下进逼涟水。
由于其战力强悍、战术得当,涟水差点就易手了,幸好关键时刻我军增援部队赶到,将张灵甫给打了回去。
事后中央及报社都积极宣传、表彰粟裕的功绩,但粟裕却认为这不是值得庆贺的胜仗。明明打败了敌精锐整74师,为何粟裕却是如此看法呢?
1946年10月中旬,国民党出动整74师、整28师第192旅、第一快速纵队等部共3万余人,兵分三路向涟水杀来。
这时我方根据地多面环敌,需警戒的防线太多,留在涟水的守军仅有华中野战军6纵5旅、10纵一部,双方实力悬殊。
敌指挥官张灵甫在战术方面也非常大胆取巧,两淮保卫战就靠着突如其来的夜袭突破我方防线,打涟水也没有一味蛮干。
他先让一部佯攻县城外围的茭菱镇,吸引守军注意后,立即将主力压上直取涟水。
10月22日,张灵甫集中炮火轰炸涟水南门渡口,随后精锐先锋乘橡皮艇过河发起冲锋,华中野战军6纵5旅一个排殊死血战,全部牺牲。
5旅立即派出部队增援,短暂打退了国军,但其先头部队已在河滩建立阵地,并在河面架起浮桥,这有利于他们的进攻。
随后的数日,双方都在拉锯血战,一个阵地经常是反复易手,生命在持续不断被收割。
25日那天,战事格外激烈,整74师在下午4点左右来了一波逆向思维,不等火炮和飞机掩护,就让精锐步兵发起冲锋。
连日征战的5旅指战员没有思想准备,无力再将敌人打退,城南防线的中央就被撕开一个大口子。
幸好在关键时刻,王必成6纵主力终于赶到,18旅突破火力封锁,抵达南面阵地跟整74师开打;16旅也在东面跟国军整28师192旅、第一快速纵队缠斗在一起。
这一天,国军接连发起8次大规模突袭,都被6纵打退。当晚,王必成指挥部队夜战,夺回了一些前沿阵地,双方陷入胶着之中。
到30日晚,我华中野战军抽调了大量主力来援,陶勇、皮定均都率部发起反攻,张灵甫见事不可为,便下令撤退,回到淮安。
此次涟水保卫战,国民党伤亡7000余人、被俘80余人,其王牌主力整74师首次尝到战败的滋味,属实是不错的成绩。很快党中央予以表彰,许多报纸也大肆宣传。
《解放日报》就发表了《七战七捷的指挥者粟裕将军》,里面有这样一段:
苏中七战七捷的指挥者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司令粟裕将军,最近又参与组织了涟水保卫战的胜利战役。他的军事天才和保卫人民利益卓著的功绩,光辉地照耀着苏皖解放区。
粟裕的上级华中分局也致电表扬:涟水战役已胜利结束,顽192旅被歼,74师残部向淮阴近郊溃退,我已收复很大失地,此次胜利意义很大。
哪怕是敌人张灵甫在给胡琏的信中也承认这是国军的失败:‘匪军’无论战略战役战斗皆优于我军…
但粟裕却跟大家的评价相反,他没有跟人炫耀过,在回忆录里也只是一笔带过:涟水作战,基本上是一个消耗战,所幸保住了涟水城,掩护了华中领导机关北移山东。
为何他会如此谦虚呢?原因在于,此战我方伤亡也很大,还有一位纵队司令员牺牲。
在这场战役中,华中野战军的伤亡也达到了6000以上,这些可基本都是抗战时期一起走过来的老兵,部分还经历过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这些骨干都是宝贵的种子,本来可以开枝散叶继续培养队伍,但经此一战就全损失了,着实令人心痛。
华中野战军10纵司令员谢祥军是1930年入伍的老红军、走过艰难的长征、当过抗大分校校长,革命经验非常丰富。
涟水保卫战中,他为了鼓舞士气,亲至前沿阵地观察敌情,却被狙击手冷弹射中,不幸牺牲。
这种级别的干部培养起来不容易,再加上敌我双方的伤亡近乎1:1,粟裕实在不忍心将之称为大胜仗,就定性为“消耗战”。
他的眼光是与众不同的,还有后面第二次涟水保卫战,大部分人觉得这是败仗,粟裕却还是给出“消耗战”的评价。
同年12月,国军经过短暂休整补充后,再度以整74师为首攻打涟水。前面经历了9天9夜的血战,我军守住南面阵地,没有被敌突破,但张灵甫避实就虚,抽出一部分兵力往西面进攻。
当时我方电台截听到了西面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可惜没有引起重视。最终国军就利用西面这个突破口,打得我方整条防线都崩溃,不得已只能撤出涟水。
此战华中野战军伤亡过万,6纵损失格外惨重,有很多指战员是被围困在城内不幸被俘/牺牲的,这个战果让王必成无比气愤,向上级请令,下次打整74师一定要让6纵在正面。
在大部分人看来,第二次涟水保卫战,敌我双方人数相近,却打出这个战绩、城也丢了,可谓惨败,但粟裕不这么想。
当时粟裕正在指挥宿北战役,涟水这边主要由谭震林、王必成负责。粟裕出席总结会议时,发声保护了两位同志,直言这是一场消耗战,不应太苛责。
为什么他会这样觉得呢?主要在于粟裕看到了国军胜利背后的隐患。国军为拿下涟水,也付出伤亡8000余人的代价,比华中野战军情况只好了那么一点。
整74师为何强悍?有一批跟日寇血战过来的老兵是关键。这部分精锐是打一个少一个,而这一战损失数千人,绝对会影响到后续的战斗力。
虽然蒋介石会立即为整74师补充人手,但这种新兵跟原先那一批人不可同日而语,因此粟裕就觉得从这个角度来看,第二次涟水保卫战也称得上消耗战。
后来的事实证明,粟裕没有看错,仅仅过了几个月,张灵甫与整74师就兵败孟良崮。如果这几千老兵精锐还在,大概率能多坚持几天,届时战局就可能不一样了。
粟裕胜不骄败不馁,的确有统帅之风啊!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13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