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石油依赖,已经是国人的共识,国家正在大力气推动纯电动化,利用中国丰富的电力资源,减少石油的日常消耗,节省了大批的进口资金。不过纯电动汽车还是有不少缺点的,如充电慢,续航短,冬季续航打折的问题。
但是减轻石油依赖症真的只有走纯电动一条路吗?在电动化浪潮流行的当下,德国人却逆势开发了下一代内燃机,奔驰集团宣布放弃全面电动车计划,继续销售燃油车。那么一向思维严谨的德国人,真的看不懂潮流趋势,在走回头路吗?如果这样想,显然是小看了德国人的智慧。
德国作为一个贫油国,石油大部分依赖国外进口,摆脱石油依赖,肯定也是德国人需要考虑的问题,防止被别人卡脖子。但是德国没有走中国纯电动之路,而是走合成燃料技术。既然没有汽油,那么就制造汽油,与其走弯道超车,不如直接正面硬刚。只要我在工厂里制造出汽油,就不存在石油短缺。
合成燃料并不是一件新技术,在二战时期德国就用合成燃料保障装甲部队的行动,南非在受到国际制裁期间,也是靠合成燃料来保障国内的交通运输。早期的合成燃料用的是煤炭液化技术,制成汽油,其特点是污染比较高。
最新的合成燃料技术,是用电解水制成氢,再用大气中捕获的二氧化碳,和氢制成甲醇,再用甲醇制成汽油。因为能量来源是电力,所以又叫电子燃料(E-Fuel),过程比较干净清洁,区别于上一代的煤制油技术。
保时捷公司已经在智利建成了一座电子燃料工厂,目前已经投产,预计在2026年可以达到5.5亿升的产量。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欧盟已经组建了一个电子燃料联盟,在生产、运输等方面进行合作。由于燃料中的二氧化碳来自大气中,燃烧后又排放回到大气中,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的二氧化碳排放,因此欧盟将其列为清洁能源。
这种合成燃料其实中国也有在开发,例如吉利搞的甲醇工厂,走的就是这种合成燃料技术,生产出来的甲醇可直接加在甲醇汽车里面。不过合成燃料路线不是中国重点投资方向,只是吉利的自主项目。
那么这样合成出来的汽油有什么优点呢?第一个是直接使用现有的燃油车和加油站,而无需建设纯电动汽车所需的特高压和充电站,会减少很大一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储油罐里面长期存储,解决了电力不能存储的问题。
第二个是合成燃料的品质很高,达到现有97号汽油的水平,同时合成汽油没有石油提炼后残余的杂质,提高发动机的寿命。
第三,合成燃料有广泛的通用性,不仅汽车可以用,飞机轮船也能用,海陆空无所不能,这就是液体燃料的优势,能量密度远高于电池。很难想象万吨巨轮会靠纯电池推动,那么光安装的电池重量就非常可观,就不用载多少货物。
当然,未来的燃油车不只是纯燃油车,而是以燃油为基础的混合动力。奔驰虽然没有透露下一代内燃机的技术细节,但是可以想象,下一代的超级发动机肯定会大幅提高发电能力,所以不用担心混合动力汽车会电力不足的情况,完全能满足智能化系统的电力需求。
合成燃料的出现,配合下一代超级发动机技术,依然会有很强的竞争力。纯电动唯一的优势只是电量充足,在燃油车发电能力上来以后,纯电动汽车在电力上的优势不会有多高,但在高速行驶上的劣势却很明显。
纯电动在加速阶段有很好的表现,持续高速行驶的能力却不怎么样。在时速110公里的时候会有很好的续航表现,一旦高于这个速度,续航就会哗啦啦的往下掉。
高速续航则是燃油车的优势所在,在德国这种高速不限速的道路上,纯电动连燃油车的尾灯都看不见。哪怕是在国内的高速上,依然可以顶着140的时速跑。要知道时间就是金钱,纯电动会消耗更多的时间在路上。
况且,纯电动的优势仅在轻型家用车上面,纯电重卡到今天依然难产。重型的机械工程车辆,飞机,轮船,这些都是合成燃料的客户,现阶段合成燃料技术还比较贵,但大规模生产后可以降低合成燃料的成本。欧盟的计划是到2050年,合成燃料的成本降至1欧元/L,具备和天然石油的竞争力。
表面上看,纯电是比合成燃料便宜,但是有时候人们不光要考虑省油,还会考虑车的性能。如果车的性能带来的收益很高,人们就会愿意付出一定的成本代价。否则省油的日本车早就横扫了欧洲市场,然而实际上并没有,更高性能的车依然会是人们的追求。
纯电动技术和合成燃料都是对石油依赖的替代,至于哪一种是更好的选择,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09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