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头江豚不时从长江江面探出脑袋,成群白鹭翱翔高空……5月27日,“一江清水万重山”网络主题采访活动首站走进江苏,包括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内的媒体团乘渡轮登上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一幅“人退鱼进”的生态画卷映入眼帘——1123户原住民已全部搬迁下岛,生产、生活功能退出,各种野生动物以及220多种鸟类成了岛上“新居民”。
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长江江苏段最上游,是江苏长江第一洲,由新济洲、新生洲、再生洲、子母洲、子汇洲及陆域码头区组成,面积26.8平方公里。
据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宣教员张皖宁介绍,过去的新济洲是隶属江宁区铜井镇的一个村,每逢大汛,村民就得防范洪水威胁。为保护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湿地资源,江宁区2000年开始对新济洲住户实施“生态移民”,次年岛上1123户、3668名原住民全部搬迁下岛,新济洲开启休养生息之路,拆除、整治岸线“散乱污”企业52家,绿化造林、环境提升1.84万亩,19.08公里滨江岸线蝶变。
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俯瞰图。
2016年,新济洲获国家林业局授牌,成为南京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也是长江中下游第一家独具特色的江河洲滩型国家湿地公园。
过去,住在洲上的、江边的居民大多靠江吃江。江宁区长江沿岸居民余金发16岁当渔民,33岁攒钱买了艘机动捕捞船,成为个体捕捞户,曾以为这辈子都会在江上“讨生活”。2019年,南京引导退捕渔民转岗就业创业,江宁区的个体捕捞户、捕捞生产单位退捕转产上岸。2020年起,长江江宁段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
打了一辈子鱼,余金发开始有些舍不得,可想到30多年前能捞上满满一大网的刀鱼一度难觅踪迹,一下子又想通了。在街道引导下,他还加入“长江守望者联盟”,从“捕鱼人”变成“护江人”,每天早上骑上电动车巡江,偶尔碰到有人架起鱼竿垂钓就上前劝阻。“现在水清了,长江里的鱼越来越多,江豚过去很难看到,现在明显多起来了。”他说。
“到了秋冬,成群的候鸟会陆续迁徙来这里越冬,很多是濒危品种。去年12月,2.5万多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花脸鸭就聚集在新济洲上。”张皖宁说。
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里的生物多样性展示馆是半藏在地下的覆土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通过生态修复、功能再造、景观提升,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累计完成植树造林8400亩,公园湿地率由2016年的39.98%上升到69.9%;湿地保育区面积占湿地公园面积的79.9%。截至目前,湿地公园内各类生物资源有1704种,包括国家Ⅰ级、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57种(其中动物50种),Ⅰ级重点保护动物6种(黑鹳、东方白鹳、黑脸琵鹭、黄胸鹀、中华鲟、长江江豚),以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物种4种、濒危物种3种、易危物种9种、近危物种7种。
5月27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江苏联动长江经济带10省市网信办共同主办的“一江清水万重山”网络主题采访在南京启动。作为本次联动采访的第一站,江苏与长江相依相生。长江自唐古拉山奔腾而来,江苏段长432.5公里,流经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八市。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0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