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唯一被俘的志愿军女兵, 回国后却被无耻造谣, 结局如何

简史微风2024-03-17 16:00:21  80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兵败不丢人,被俘也不丢人,而兵败被俘后却投敌叛变的人才是最可耻的。

战争难免有流血牺牲,也难免会有俘虏,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前前后后有6400多名志愿军官兵战俘回到祖国。

而这其中,有且仅有一位志愿军女性战俘,她在被俘那年仅有16岁,受尽了敌人的欺辱和折磨。

可让人更加难受的是,在回到祖国的怀抱后,她却被无端造谣,饱受心灵的痛苦。

她是谁?她是如何被俘的?她回国后又有哪些遭遇呢?

巾帼不让须眉

她的名字叫杨玉华,她小时候的生活很是艰难,母亲去世早,一直跟着外婆生活。

杨玉华打小就有一个参军梦,建国后不久,她在军区医学院读书的时候偶然间得知60军正在西南地区招兵,二话没说就选择了报名,和地方另外70多名女青年一同踏入了军营。

1950年10月,为保卫国家安全,打击美帝国主义,同时也为了中朝友谊,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决策。

得知这一消息的杨玉华内心波涛汹涌,她之所以参军,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在战场上报效祖国,实现青春理想,这个日子没有让她等待太久。

1951年3月,志愿军第60军赶赴朝鲜,身为第60军180师护士的杨玉华跟随大部队的脚步踏上了朝鲜战场。

身为一名女兵,杨玉华并不孤单,根据军史记载,第60军的女兵并不在少数,文工团、师医院和师直机关的各个部门都能见到女兵的身影,抗美援朝时,第60军赴朝的女兵就有300多人。

180师师卫生队的女护士有29人,医务兵虽然没有前线作战的任务,但他们所承担的压力并不比一线战士轻。

要知道,志愿军的对手可是号称“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美国,其装备之先进、火力之猛烈,就算是身处后方的卫生队也面临着极大的危险。

有句话流传地很广,说“打仗打的就是后勤”,这就反应出了后勤供给的重要性,而美军显然也是明白这一点的,他们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志愿军的运输车队上,想尽一切办法阻扰志愿军的后勤供给。

志愿军的后勤本身就很紧张,美军再一捣乱,后勤供应严重不足,战士们缺少御寒衣物,缺少枪支弹药,缺少食物补给,药物供应也十分短缺。

杨玉华和卫生队的队员省吃俭用,把食物有限供应给伤员,而她们则靠挖野菜充饥。

1951年5月份,正处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杨玉华所在的部队不幸陷入了美军和南朝鲜军的包围圈。

在突围战中,180师的师卫生队女护士们,由师后勤部医政股长史锦昌统一指挥,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跟随师第二梯队的脚步抵达了安全地带。

过程中,有部分女护士因为敌军的轰炸牺牲,但好在多数人还是冲出了敌军的包围圈,但遗憾的是,杨玉华并不是其中一员。

“不知木兰是女郎”

1951年5月26日,杨玉华陷入了“半梦半醒”的状态,在突围过程中,她只好躺在担架上,跟随担架队后撤。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因为心疼伤员和担架员吃不饱,杨玉华主动将身上的炒面给了他们,而她自己则选择挖野菜吃。

但不幸的是,或许是因为对当地的环境和植物了解不够,杨玉华食物中毒了,她浑身无力,甚至还会陷入昏迷,根本没有行路的条件。

杨玉华一行人的移动速度很慢,还要时刻提防敌军的炸弹,一路上,就有10余名伤员、担架员牺牲。

没办法,杨玉华一行人只好躲到了一个铁路隧道里,可敌人依旧不打算放过她们,几枚火箭弹袭来,位于隧道口的伤员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到最后,杨玉华的身边仅剩下了4名重病伤员,她们全都失去了行动能力,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第二天,也就是5月27日的上午,敌军搜索队发现了奄奄一息的杨玉华一行人,就这样,她们被迫成了俘虏。

杨玉华被俘的第一站是美军野战总医院,她的病情不算特别严重,在接受治疗后很快便恢复了过来,当然她也没闲着,而是主动担任起了医治其他志愿军伤员的工作。

有意思的是,在那段时间里,杨玉华一直都被当做男性战俘来看待,原来,杨玉华习惯穿男军装,而且为了方便打理,她还把头发剃短了,再加上环境恶劣,被俘那天的她满身泥垢,敌军的搜山队根本就没发现她是女性,往后的那一段时间,也一直把她当做男性来看待。

一直到两个月后,杨玉华的女性身份才“暴露”出来,得知此事后的美国大兵都被震惊了。

朝鲜战争上女兵本来就不多,被俘虏的女兵更是少之又少,美军方面也根本没有专门的“女战俘营”,没办法,美军方便只好把她送到了釜山的一家专门收容女战俘的地方。

釜山女俘收容所中的女战俘绝大多数都是来自朝鲜人民军,仅有杨玉华一个属于志愿军。

根据一位名叫张泽石(在美军战俘营中担任翻译)的战俘描述:

“大门口泰勒的办公室,一进门果然靠桌子站着一位姑娘,顶多有十六七岁,尽管穿着一身志愿军男装,也没有长发露在军帽外面,却掩盖不住少女的窈窕身姿,这又是一件让人痛心的事,很难想象单独一个女同志如何度过战俘营里艰险而阴晦的日子。”

在“朝鲜女俘营”中,大家都对身为志愿军战俘的杨玉华十分照顾,这期间,杨玉华还做过一件让所有人都肃然起敬的事情。

女俘营中,朝鲜的女战俘因不满于美军的高压政策,选择绝食抗议,其实这件事是朝鲜战俘组织的,跟身为志愿军的杨玉华没有关系,所以她完全可以不绝食。

但是,杨玉华毅然决然地选择跟朝鲜战俘们站在一起,一位美军女少尉端来饭菜给她吃,她直接把饭菜打翻在地,以表决心。

事后的杨玉华难免遭受皮肉之苦,但这也让她收获了朝鲜女战俘的尊重,她也用实际行动捍卫了志愿军战士的尊严。

祖国温暖的怀抱

朝鲜女俘营的生活是艰苦的,是暗无天日的,肉体上的折磨外加心灵上的摧残让很多战俘无法忍受,甚至有些朝鲜女兵不忍被侮辱,选择了自尽。

惨无人道的虐待和欺压并没有击垮女战俘们的意志,反而让她们更加团结。

时间来到1952年初,朝鲜战争的形势已渐渐明朗,美军的失败也成了时间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美军竟然打起了战俘的主意,开始进行策反,想要将其送到台湾地区去。

为了让战俘们更“听话”,美军实施了更加严厉的做法,除了殴打和侮辱外,甚至还会往战俘身上刺青,迫使战俘们顺从。

也正是因此,战俘们开始了更为激烈的抗议活动,杨玉华首当其冲,高唱《解放区的天》、《团结就是力量》等歌曲为大家助威,让大家不要放弃回国的希望。

终于在1953年,杨玉华和众多朝鲜女战俘等来了回国的希望。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生效,持续了三年的朝鲜战争宣布结束,之后,双方把重点放在了遣返战俘上面。

经过我国政府的不懈努力,最终有6000多名战俘成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953年8月8日,杨玉华和470多名朝鲜女战俘坐上了北上的火车,一路上,她们放声歌唱,庆祝着这一喜悦时刻。

第二天,火车抵达板门店,杨玉华出来后,将一展五星红旗展示了出来,这是她在战俘营里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

杜平(志愿军政治部主任)紧握着她的手,亲切地说道:

“你终于回到祖国怀抱里了,祖国像母亲一样关怀着你,希望你好好休息,保重身体。”

回到祖国后,杨玉华选择了退伍,投入到家乡的建设当中去,在重庆的一个小山村里当起了小学老师。

后来,杨玉华与一位名叫刘英虎男子结为了伴侣,刘英虎此前也是一位志愿军战士,两人的相识还是在战俘营中,或许正是因为相同的经历,让两人惺惺相惜,最终走到了一起。

或许是因为杨玉华有战俘营的经历,一些必有用心的人开始捏造起了谣言,说她在被关押时遭遇过美军的霸凌和羞辱,甚至还有书籍胡乱编造此事。

这件事情对杨玉华的影响很大,看着这些虚假消息,杨玉华气不打一处来,她想要自证清白,想要跟那些居心叵测的人和无良媒体理论。

但回过头来一想,想要自证清白哪里是件容易事,别人不一定相信她的话,而且了解那段历史的人很少,想要找到人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觉得解释起来很麻烦,而且就算说了别人也不一定信,索性就算了,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够了。”

静下心来的杨玉华不再去管那些流言蜚语,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教育事业上面。

后来因为感情问题和社会压力,杨玉华与刘英虎的婚姻走到了尽头,这件事对她的打击很大,但很快她便振作起来,积极面对生活。

杨玉华于1986年退休,晚年时,她跟一位重庆驻军营级干部相识相爱了,老两口互相照顾,互相理解,携手度过了难忘的晚年生活。

身为一名女子,杨玉华遭遇了太多太多,她被美军压迫、被外界批评、被丈夫背叛……但这一切都没有将她压垮,她用实际行动证明,她就是当之无愧的志愿军英勇,是优秀的中华民族儿女。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001.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