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李长需
“好汉难敌双拳,双拳难敌四手。”这个,还真不一定。
这几天,56家出版社联合起来,抵制京东618图书大促的消息,闹得很欢腾。其中,北京10家出版社、上海出版社经营管理协会代表上海46家出版单位,均在“联合声明告知函”中声明,不参与江苏圆周电子商务公司(京东关联公司)提出的618促销方案,并且将不承担活动期间产生的任何返利费用。但京东图书采购人员在朋友圈里,以四两拨千斤之势回应,称促销的本意是“让利消费者”“薄利多销”。
这些出版社参不参与促销,对我这个资深且挑剔的“书迷”来说,影响并不大。原因在于,他们出版的书籍,我购买的不多。另外,他们装可怜装无辜的样子,很难让人同情。在书的定价上,他们和其他出版社一样,定得虚高虚高的,实际已给电商平台留足了折扣的空间。而在实际促销中,现在京东的折扣其实并不高了,并且从2019年开始,京东就开始收缩优惠力度了,并非“京东一直低折扣,出版社没活路了”。更何况,在活动期间,出版社还会耍不少手段,比如,“突然涨价”、“全部没货”等,让消费者想买的书买不起或买不到。
“联合抵制”这种把戏,图书行业之前都玩过。2011年,24家少儿类出版机构集体抵制京东的“全部少儿图书4折封顶”;2013年,北京8大出版社联合声明抵制过电商平台中的“逆价销售”,但抵制有用吗?除了换来电商平台的“为了价格垄断”的怒怼,还不是依旧忍气吞声地依靠平台。
在几大电商平台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2021年占比达到了七成左右)的情况下,没有一家出版机构硬气到可以离开电商平台独立存活,他们能做的,就是适应平台的游戏规则。因为他们明白,只要蛋糕做大,即便一本书只赚两三元钱,如果卖上个50万册,也有100多万的毛利润,总要比坐以待毙强得多。
在与平台的博弈中,出版机构几乎没有任何的议价权,为了活命,只能反向抬高定价;而电商平台为了满足对价格愈来愈敏感的消费者,只能进一步加大折扣力度,最终让图书市场陷入“高定价、低折扣”的恶性循环中。在图书市场行业蛋糕持续做大的背景下,这种恶性循环还是维持住了电商平台、出版机构与消费者之间脆弱的平衡。
但图书零售市场出现的严重周期性下滑,打破了上述那种脆弱的平衡。据统计,2022年,国内图书零售码洋已经下降至871亿元(2019年1023亿元),同比减少11.7%,相较2019年减少14.9%;今年则更是开局不利,据开卷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图书零售市场码洋呈现5.85%的负增长。并且,21家公司现金流为负值,占比高达75%。销售下滑的压力加上短视频平台的雄起,最终让出版公司有了联合抵制的怒吼或底气。
但无论哪种情况,都无法改变整个图书行业本身无力挣扎的现实,困住出版社的根本原因,恐怕不是电商的低价,而是消费者阅读习惯的改变。
对于出版行业来说,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在以网络小说为代表的新型出版形式冲击下,下大功夫找回丢失已久的读者市场。高质量的内容、有视觉冲击力的设计、精美用心的制作、更有质感的书籍纸张,都是一本书真正的魅力所在,也是电子书不可比拟的优势,这样的书籍,即便价格贵一点,也是有人愿意为之付费的。毕竟,好东西,总有不少人喜欢。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97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