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远新下达一个强硬命令: 所有人睡在马路上, 当晚就发生了大地震

纵观历史20212024-05-27 23:52:33  129

1975年2月,毛远新在担任沈阳军区政委、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期间,下达了一个强硬的命令,让海城地区所有人晚上睡在马路上。

就在这个命令下达的当晚,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突然降临,海城瞬间成为一片废墟,陷入一片混乱与恐慌之中。

毛远新的父亲是毛主席的弟弟毛泽民,母亲是中共地下党员朱旦华,这位特殊身份的孩童,在生命之初便遭遇巨大的考验。

毛远新年仅一岁时,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反共政策,他和母亲一同被投入监狱,直到1946年,在党中央的营救下,才得以回到延安。

回到延安后,毛远新开始他的求学之路,先在延安洛杉矶托儿所度过一段时光,随后转至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就读于解放区的育英小学。

随着育英小学迁入北平,毛远新又被送往南昌继续学业。从1951年夏开始,毛远新留在毛主席身边,受主席的亲自教诲。

1954年秋,毛远新顺利从中学毕业,并被保送到北京101中学深造。

1960年,毛远新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报考大学,使用化名“李实”参加考试,最终以真实分数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

当时,毛远新内心一直向往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1961年寒假后,他成功转入哈军工导弹工程系就读。

从哈军工毕业后,毛远新进入空军部队,成为一名高射炮战士,还参与了中越边境的支援任务,经受住了战火的考验。

随着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毛远新的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返回哈军工组织起“红色造反团”,并成为该组织的领导人。

在随后的几年里,毛远新先后担任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辽宁省军区政委等职务,1968年,他被任命为辽宁省革委会副主任。

1974年,辽南的营口、海城等地频繁地震,人心惶惶。辽宁省的重要领导者毛远新挺身而出,将心血和精力倾注于地震的预防与应对工作中。

在科技尚未如此发达的年代,地震的预报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毛远新深知,面对灾难,必须有所行动。

毛远新亲自部署,动员全省力量,全力投入到地震的预测和防范工作中。1975年2月3日晚,海城地区连续发生多次地震时,毛远新意识到更大的危机即将来临。

辽宁省地震局主任朱凤鸣的紧急报告,为这场危机敲响了警钟,朱主任断言,未来短时间内,一场大规模的地震可能会席卷而来。

面对即将到来的灾难,毛远新没有选择退缩和逃避,决定采取果断措施。如果让百姓继续留在室内过夜,一旦发生大地震,后果将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毛远新下令让海城、营口等地的百姓离开温暖的家,到空旷的地方搭建临时帐篷或睡在马路上。

这一命令在当时引起不小的争议和质疑,有人认为毛远新的做法过于冒进和强硬,甚至有人担心这样做会引起社会恐慌。

毛远新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没有理会这些声音,组织专家对地震的走向和趋势进行研判,为防震工作提供科学指导,事实证明,他的决策是正确的。

1975年2月4日晚,大地开始颤抖,海城地区遭受了里氏7.3级的大地震,由于之前的充分准备,海城的伤亡人数远低于预期。

在地震发生前,毛远新就亲自前往地震灾区进行考察和调研,深入百姓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地震带来的影响。

在与百姓的交流中,毛远新深刻感受到他们对地震的恐惧和不安,为了消除百姓的恐慌情绪,他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宣传和解释工作,并亲自到现场指导搭建临时帐篷和安置灾民。

地震发生后,毛远新更是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挥救援工作,亲自查看灾情、慰问伤员、部署救援力量,并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救援方案。

在毛远新的带领下,救援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作为一名领导者,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面对灾难和危机时,必须勇于担当、敢于决策,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显然,在海城地区地震这件事上,毛远新做的不错,挽救了无数百姓,此举令人敬佩。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97360.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