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主席的那个峥嵘年代,有一位身边工作人员,相伴左右长达31年之久。他不仅长期担任毛主席的秘书,更一度官拜政治局常委,位列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但命运终究无常,这位曾几何时与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并肩作战的老革命,晚年却命运多舛,离世时默默无闻,连一场体面的追悼都难以遂行。他就是陈伯达。
1927年,陈伯达才23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翌年他前往莫斯科大学学习,3年后回国投身革命。正是在延安这片革命热土,陈伯达人生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有一次延安的学习讨论会上,陈伯达在分析孙中山思想的阶级属性问题时,见解独到、言辞精辟,这引起了与会的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赏识。
散会后,毛泽东特意把陈伯达留了下来,并在晚宴上向外国客人介绍了这位思想火候了得的青年学者。从那时起,陈伯达就被毛主席重用,很快被委以重任,担任了毛泽东身边的秘书。
作为毛主席秘书,陈伯达亲身接受了毛泽东的言传身教,在理论修养和文字功底上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
他为毛主席起草了大量重要文稿,其中包括著名的《中国四大家族》《评中国之命运》等,用犀利的笔锋狠狠抨击了国民党的腐朽统治。其才识过人,令人难以置信。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作任务的加重,陈伯达的地位也水涨船高。他主笔撰写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等重要文件,都备受毛主席赞赏。
1966年,陈伯达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了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层,官拜正国级。这一切,对于出身寒微的陈伯达来说,实在是前所未有的人生巅峰。
然而就在这时,他却开始渐渐走上了一条危险的错误道路,做出了一些违背党的原则的言行,引起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度警惕。
1970年,陈伯达被隔离审查,从此进入了人生的最灰暗时刻。十年后的1980年,他遭到了严厉的审判,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刑期自1970年被隔离之日起算。
虽然法院出于陈伯达的一些革命历史功绩,在1981年允许他保外就医,并安排了儿子前来北京照应生活起居。
但已年过古稀的陈伯达,在晚年时光里再无太多机会施展才华,唯有默默无闻地看书看报,等待生命的终结。1989年9月20日,年届85高龄的陈伯达在京病逝。
作为曾与毛泽东并肩战斗过的老革命,作为曾位列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政治局常委,陈伯达的离世竟然没有办理任何追悼仪式,连一则简单的讣告也无人发布,更没有下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这位曾几何时叱咤风云的红色权力核心成员,就这样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世。
回顾毛主席当年选拔秘书的独到之处,可以发现他十分重视文字功底和理论修养。
毛主席喜爱与身边工作人员探讨古今典籍、书画诗词,所以能与他产生思想与兴趣的共鸣,成为他赏识和任用的重要因素。
正因如此,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等人,都成为了毛主席最得力的助手和谈话知己。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90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