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副营长起义成统兵最多的八路司令, 55年如何授衔, 难倒罗荣桓

司空知山海2024-05-25 17:00:03  81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孟庆山奉命秘密前往冀中。

在这里,他组织敌后抗日武装,创建了河北游击军。

这位在冀中大地书写了传奇,麾下十万人马的抗日名将,在1955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昔日战友们都觉得他最低也该是中将,孟庆山却说:知足了。

出身贫寒,投身革命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度,军区准备为干部进行授衔。

孟庆山是宁都起义后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红军时期当了团长,经历过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他创建了河北游击军,拉起了十万人马,对开拓与巩固冀中抗日根据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昔日的战友、老部下们都说,以孟庆山的功绩和贡献,至少也该是个中将。

然而他本人对此却淡然置之。

“过去数十年,我与战友们并肩作战,历经生死。遗憾的是,不少战友都没能亲眼看到胜利这一天。相比之下,我能活到今天,心里已经非常感激知足了。”

孟庆山一向是如此的。不论是怎样的命令与任务,他总是全力以赴。

无条件服从,无私奉献,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与位置。

很多人对孟庆山的名字并不熟悉,但在冀中地区,他可是响当当的抗日名将。

1906年5月,孟庆山出生在河北蠡县一个贫穷的农家。

一个八口之家,赖以生存的却只有两亩贫瘠的土地,以及两间摇摇欲坠的旧屋。

生活之艰辛,可见一斑。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家中兄弟几人只有一条破棉被,常常在冬夜里被冻醒。

自七岁起,孟庆山就开始帮着家里拾捡枯枝、挖掘野菜。

无冬历夏,小小年纪的他也开始承担起家庭生计的重担。

有一年除夕,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白菜馅饺子,迎接新年。

这是他们一年之中,难得能吃上白面的日子。

却不料地主突然闯进门来逼债,“债都还不上,还能吃得起饺子?”

说罢,抄起那盆刚刚包好的饺子就走了。

年幼的孟庆山紧跟在地主身后,一边哭一边哀求,可那盆饺子还是被地主倒进了猪圈里。

这一幕深深烙印在孟庆山心底,即使到了晚年,他还是常常提起。

但或许那段岁月的艰辛与不公,也在后来激励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4年,京津冀地区接连遭受天灾

六月以前大旱,六月后大雨连旬不止,农田作物尽数被淹,大量民宅被洪水冲毁。

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先是遭受饥荒,缺衣少食,后又有军阀混战,频繁征收军费。

那一年孟庆山十八岁,为了养家糊口,他毅然决定离开家乡,到天津去打工。

1925年,“五卅”运动在全国掀起了一阵浪潮,天津亦不例外。

天津地委引领各行业工人纷纷组建工会,天津总工会应运而生。

然而天津的六大纱厂之一,裕大纱厂在建立工会的过程中,遭到了日本资方的阻挠。

日本人表面答应了工会提出的一些要求,暗地里却勾结军阀势力,企图以武力镇压。

这一行径无疑激怒了广大工人,裕大纱厂工会宣布全面罢工。

工人同前来镇压的军警发生了冲突,附近纱厂的工人门也自发赶来帮忙。

那时孟庆山正在天津裕丰纱厂工作,也积极参与了这次罢工运动。

在经历了罢工运动的挫折后,孟庆山毅然北上,到北平报名参军,成为了冯玉祥麾下西北军的一员。

凭借出色的军事素养和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孟庆山很快当上了副营长。

1930年中原大战中冯玉祥失败,孟庆山所属的部队被蒋介石收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

1931年2月,蒋介石命第26路军到江西“剿共”。

对这种内部倾轧、兄弟相残的做法,第26路军的官兵们感到愤慨不满。

因此在向江西进发的过程中,他们故意放慢行军速度,拖延时间。

九一八事变之后,全国范围内抗日救亡的热情高涨,民众和军队中要求抵抗日本侵略、保卫国家的声音日益强烈。

第26路军的官兵迫切希望能够返回北方前线,抗击日寇。

然而这一请求却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

1931年12月,第26路军中的爱国将领不堪忍受蒋介石对日妥协对内打压的政策,发动了一场宁都起义。

约1万7千余名官兵脱离了国民党,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的行列。

峥嵘岁月,坚定无畏

加入红军队伍后,孟庆山的革命热情空前高涨

但由于战事紧迫,他只在红军大学学习了半个月,就被紧急派遣至前线。

不久后被调至第三军第九师第二十一团担任副团长,参与指挥了一系列重要战役,屡建战功。

在乐安战斗中,孟庆山英勇无畏,一马当先,却不幸在冲锋时腰部中弹。

红军各部队在激战过后还来不及修整恢复,蒋介石的第四次“围剿”就开始了。

孟庆山率领的第21团,当时驻扎在蛟湖村。

这是个小山村,地形不利于大部队的机动与展开,情报的缺失也让部队对敌军的情况一无所知。

雪上加霜的是,他们与师部的通讯联系完全中断,无法及时获得上级的指令与增援。

团部内气氛紧张,决策陷入僵局,又忽然在附近发现了敌军活动的迹象。

孟庆山提出向附近兄弟团20团求援,可20团的情况也没比他们好多少。

简陋的草棚里烛光摇曳,映照着众人凝重的脸庞。

时间紧迫,情况不明,孟庆山知道,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是胜败的关键。

于是,他果断提出了自己的计划:

“我们必须立刻掌握敌人动向。我提议,由我带领一小队,乔装潜入蛟湖,侦察敌情。”

当时,20团的团长是杨得志上将,指挥风格一向是勇猛果敢。

可是听了孟庆山的计划,他也不由脸色一变。

在对敌人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深入虎穴,这无疑是一步险棋。

可他看向孟庆山,那双眼中满是决绝,显然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孟庆山清晨带队出发,午后便带着情报返回。

依据实地侦察得来的信息,他很快就制订出一套周密的作战方案。

拂晓时分,孟庆山亲自指挥全团出击,趁着敌人尚在睡梦之中,打了一个漂亮的突袭战。

天刚亮,红军第三军团向蛟湖区域推进,战斗态势瞬间明朗。

此役,红军不仅成功消灭了装备精良的敌军第52师,还生擒了52师师长李明与59师师长陈时骥。

随着第五次反“围剿”战役的帷幕拉开,孟庆山被调至三军团司令部担任参谋。

战火不绝,他几乎每日都跟在总指挥彭德怀身边,亲临前线,侦察敌情,部署战略。

然而随着红军控制的区域不断缩减,战斗人员损失惨重,基层指挥体系面临严峻挑战。

鉴于此,孟庆山又被调往军团干部队担任队长,负责培养指挥人才。

随后的两年里,孟庆山始终奋战在第一线,不仅参与指挥,更亲身投入战斗。

六次负伤,见证了他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

长征时,孟庆山带着一身的伤病。

对于多次负伤的他而言,翻雪山过草地几乎就是生死考验。

翻越夹金山的时候,孟庆山因长时间的饥饿和体力透支,昏厥掉进了刺骨的雪沟里。

幸亏战士们发觉,合力将他从雪沟中救出。

过草地时就更是艰险,草地里布满泥潭,里面都是淤积的黑水。

孟庆山腿上的伤还没完全好,因长期接触污水,伤口发炎,疼痛难忍。

但他依然拖着虚弱的身体,凭着顽强的意志,去寻找失散的战士。

走出草地后,又遇上了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

潮湿的环境和雨水让孟庆山腿部的伤口情况恶化,溃烂加剧,甚至生出蛆虫,痛苦难以言喻。

当时条件恶劣,他只能咬着牙自己清理伤口,将蛆虫用刺刀挑出来。

有一天,领导向大家传达了组织的决定:

由于队伍中的伤病情况,一部分伤病员需要在当地安置休养,而孟庆山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听到这个消息后,孟庆山断然拒绝:

“我不接受留下,只要还有一口气在,我就要跟着部队走!”

就这样,孟庆山拖着一身伤痛,坚定地跟随着大部队的步伐,未曾有过一丝放弃的念头。

终于,历经无数个日夜的艰难跋涉与生死考验,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胜利完成了长征。

重回冀中,功勋卓著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进入了抵御外侮的关键时期。

面对严峻的战局,毛主席等中央领导高瞻远瞩,迅速作出战略部署。

当时正在抗大学习的孟庆山,接到命令后就立刻启程前往河北,建立抗日根据地。

抵达白洋淀地区后,孟庆山立即与当地的地下党组织取得了联系。

他不仅在冀中建立了党员游击训练班,还着手组织和培训地方武装力量,为后续的大规模抗日游击战争提供了骨干力量。

不到一年的时间,冀中平原上规模宏大、组织严密的抗日武装,就在孟庆山的领导下成功建立。

河北游击队有十万人之多,是冀中地区规模最大的抗日武装,也是华北敌后战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作为司令员的孟庆山,不仅负责战略规划,更亲自参与了一线指挥。

河北游击军在孟庆山的指挥下,巧妙运用游击战术,与日寇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展开了较量。

游击军灵活机动,善于利用熟悉的地形发动突袭,不给敌人喘息之机。

这种作战方式在大庄、三台等地取得了显著的战果,不仅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还极大地提振了根据地军民的抗战斗志。

1938年初,河间城陷落敌手,日军施暴无度,人民生活水深火热,苦不堪言。

孟庆山率领近两万名战士,断敌援路,将河间城围得水泄不通。

然而城墙坚固,游击军的装备条件又十分有限。

城内的日军紧锁城门,避而不战,缺少重武器的游击军也很难攻破。

深夜,孟庆山在指挥部内思考对策,突然回忆起了童年时的一个游戏——“起花”。

孩子们调皮,放烟花时故意绑几块小砖头在上面,这样烟花燃尽后,落地时也会发出声音。

灵光一闪下,孟庆山次日即召来花炮制作的工匠,将传统花炮改造成棒槌的形状和大小。

然后在花炮的尾部绑缚数根秫秸,以此来固定手榴弹。

这样一来,原本只适合短距离地面爆破的手榴弹,可以借助花炮的动力,直接飞进城中炸敌。

实验成功,欣喜不已的孟庆山立刻召集周边花炮工匠,五天就制得了数十车“起花炮”。

午夜时分,部队悄然就位,随着孟庆山的一声号令,所有的“起花炮”同时飞向城内。

如火星拖尾,呼啸着划破暗夜,顿时燃起一片火海。

城中的日军完全没料到游击军手中还有这样的武器,惊恐不已,混乱中纷纷夺门而逃。

此役不仅夺回了河间城,还一举毙伤敌伪五百余人,缴获了大量枪械弹药,可谓战果累累。

日本兵败投降之后,孟庆山被任命为冀中第九军分区的司令。

艰苦的条件与多年的战争洗礼,导致孟庆山的身体一直不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心脏病、肺气肿等病症频发,时常呼吸困难。

再加上多次负伤,总是旧伤没好又添新伤,一身的旧伤也时常发作,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工作。

身边的战友、同事、家人多次劝说,可他总是放不下工作。

直到周总理知道了他的身体状况,安排他到北戴河去疗养,孟庆山这才答应。

尽管长期被健康问题所困扰,孟庆山在荣膺开国少将之后,又回到河北军区坚守职责。

然而,长年累月的积劳成疾,终究是给他的身体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伤。

1969年的除夕,孟庆山突发严重脑血栓。

2月17日,因抢救无效,孟庆山于天津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三岁。

遵照周总理的安排,孟庆山的骨灰被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以此缅怀这位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了毕生精力的革命将领。

参考文献

[1]孟速.怀念父亲孟庆山[J].共产党员(河北),2020(03):50-51.

[2]香茵.冀中名将孟庆山[J].乡音,2010(11):28-30.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90502.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