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空军副司令王伟接受媒体采访时,对于新一代战略轰炸机有过表态,不存在技术上的瓶颈,此言一出,还是引起了不小的热度,如若还有疑问的话,那么2021年4月就已正式下线的无人隐身轰炸机(首架原型机),也就是飞龙-2确实能从侧面印证这一说法,甚至还有相关的缩比模型现身航展(2018珠海航展),毕竟这是民企“中天飞龙”公司自主研发的机型,民企都能自主研发了,更说明军工企业也具备了相应的技术储备,那么王伟副司令的话显然是意有所指。
根据当时披露的信息,采用了与美国B2隐身轰炸机相似的飞翼无尾和背负式进气弹、内置弹舱设计。该机机体90%以上都采用了先进的复合透波材料,表面蒙皮还敷设有新式的雷达吸波涂层,所有机载电子设备的射频天线均选择与隐身蒙皮进行一体化安装。飞龙2自身搭载的主动雷达还采用了跳频和宽带工作机制,进一步降低了被敌人防空系统截获的几率,具备强大的全向雷达隐身能力。
其实在隐身无人机领域里,建树颇多,起码我们熟悉的就有攻击-11、航天科技的CH-7隐身无人机、飞鸿-97和云影550T等,作为民企的中天飞龙则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了FL-2(飞龙-2)的缩比模型。
根据当时展板数据获悉,飞龙2定义为隐身亚音速多用途作战平台,采用两台涡扇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22000千克,实用升限15千米,巡航高度10-12千米,巡航速度600-780千米/小时,最大飞行速度90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7000公里,最大航时10小时,使用半径1200公里。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细节,那就是从未提及过该机的尺寸数据,由其最大22吨的起飞重量来看,尺寸显然不小,但是能有多大?完全没什么概念了,即使是2021年4月下线的首架原型机也只能看出一个大概,毕竟打了马赛克,光看图片仅仅知道是隐身飞翼式的造型,没有任何可供参照物的情况下,说实在的和攻击-11的大小感觉差不多。
而就在近期央视“国防军事”节目中出现的一张截图才算是体会到整机的大小了,机头前端出现了一堆参观人士,而参观团队的前方就是一架无人隐身机型,飞翼式布局相当的明显,轮廓也很明确,正是飞龙-2,这么一对比,这个头可真就不小了,对得起22吨的起飞重量,要知道这还是大量应用复合材料后的起飞重量,最高六吨的载荷量也着实不能小觑,体型大那么多倍的轰-6K也不过是12吨的载弹量,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宣传用词是运输机的类型,而非轰炸机,不过这扁平的身段显然也不适合运输大物件。
这个头在前端加个座舱还真能当有人机使用,当然这是玩笑话,主要还是其飞翼布局能顺利升空已经说明技术瓶颈上得到了突破。
而在不久前,海外媒体曝光了另一款全新的无人隐身机型,同样也是飞翼式造型,加上目前在航展上现身的各种类型的飞翼机型,这又做成了白菜,遍地开花的节奏,更加说明飞翼布局确实没有技术瓶颈可言,而且此次曝光的机型很有可能是可变尾翼的设计,这也是轰-20传闻中的一种设计方案。
飞翼构型本身因为没有垂直尾翼等,使得飞机偏转或纵向摆动时难以及时纠正,导致它在空中转弯半径过大,不易控制,而增加可变尾翼后,其实复杂度又提升了不少,不仅需要开发作动系统及相关的驱动装置等复杂结构,还需要考虑在尾翼绕纵轴偏转的过程中,飞机的气动特性也将发生巨大变化,那么借助无人飞翼构型做前期技术摸底倒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思路,这也是为何中国隐身无人机呈现井喷式发展的主因之一,技术下放,可以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利于从中选择最优的方案,为有人的飞翼布局打下坚实的基础。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89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