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鲁滨逊的日记
编辑丨鲁滨逊的日记
——●?租借未果?●——
印度,这个充满活力与热情的国度,自2010年起,便开始了对大熊猫的追求之旅。
在过去的14年里,印度向中国提出了40次租借大熊猫的申请,每一次都满怀期待,却又一次次地遭遇挫折。
这样的情况让印度十分难过,毕竟中国有那么悠久的租借历史,为何就丝毫不肯借给他们呢?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外交大使?●——
自上世纪70年代起,这些可爱的生物就开始了它们的“外交大使”生涯,带着和平与友好的使命,出访世界各地,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播下了友谊的种子。
最初,中国以赠送大熊猫的方式,向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增进友谊。
1972年,中国向日本赠送了一对大熊猫“兰兰”和“康康”,这一举动不仅加深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也让大熊猫成为了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
随后,美国、英国等国家也相继收到了这份珍贵的礼物,大熊猫的足迹遍布全球,它们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代表,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并成功在全球引起一股"熊猫热"。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大熊猫数量的不断减少,中国政府在1982年做出艰难决定,停止赠送大熊猫,改为"外借"的方式,以确保这一物种的繁衍和保护。
1984年,中国短暂推行了“租赁”方案,允许外国动物园支付一定的费用来租借大熊猫。
这一方案虽然增加了大熊猫的国际曝光度,但也引发了一些关于动物福利和商业化的争议,因此,这一方案并未持续太久。
1994年,中国以“合作研究”的方式重新启动了大熊猫的外交之旅。
这一次,大熊猫的出访不再是简单的文化交流,而是涉及到了科学研究和物种保护的深度合作。
通过这种方式,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致力于大熊猫的保护工作,同时也促进了国际间的科研合作和知识共享。
就这样,曾几何时,大熊猫已经成为了中国独特文化的代表符号,被冠以"国宝"的美誉。
全球多家动物园对大熊猫趋之若鹜,愿意支付高昂费用,只求能一窥这种珍稀动物的真容,也为自身增添一抹独特的文化品味。
可以说,大熊猫的出访不仅仅是动物园之间的友好交流,更加深了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理解与联系。
作为大熊猫的故乡,中国对它的保护历来严格认真。但出于增进国与国之间友谊的考量,也会酌情"外借"给其他国家一段时日。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日本、英国等国家便开启了"租借热"。
美国,作为最早接收大熊猫的国家之一,其民众对这些黑白相间的动物有着深厚的情感。
在美国的动物园里,大熊猫的每一次亮相都能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
其中,荷兰人对大熊猫的呵护之情可谓出乎意料,当初荷兰皇家动物园为了接待两只宝贵的"租客",专门斥巨资打造了一座"熊猫宫殿"”,以确保大熊猫能够享受到最舒适的生活环境。
这所占地万余平方米的宽敞豪华宫殿,内部设施也是一应俱全,堪称熊猫居所中的"世界之最"。
在宫殿内,熊猫专用泳池、滑梯、攀岩设施等一应俱全,令人咂舌,工作人员们更是从中国请来专门的"熊猫管家",全天候细心照料这对"皇家熊猫"的一切生活起居。
面对如此吃重"国宾"级待遇,熊猫宾主也十分知"荷"。它们时而悠闲漫步、时而装腔作势,宛如身在王宫享受挥霍无度的日子。
即便偶有"暴力"行径,也只会被饲养员们耐心"劝解"而不施以惩罚。
向往如此奢华生活的国家还有很多,韩国就属其中之一,作为亚洲国家,韩国一直以"民族自尊"著称。
上世纪末能租借大熊猫,被视为对韩国国力的极大认可,租下大熊猫后,韩国饲养员们更是费尽心思,让熊猫尽情享受高规格照料。
相较之下,日本民众对大熊猫的热衷则更加直白,每逢大熊猫馆开放,总会有成千上万名游客蜂拥而至、排着长龙,只为一睹这种可爱生物的真容,可以说,大熊猫在日本已跻身超级明星的行列,受追捧程度与偶像歌手相当。
而在芬兰等国家,租借大熊猫则需要支付高额的费用。这些费用不仅包括了大熊猫的日常开销,还包括了对其生活环境的建设和维护。
尽管如此,这些国家依然愿意承担这些费用,因为大熊猫的到来不仅能够提升国家的国际形象,更能够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虽说大熊猫热遍及全球,但想要"租借"却并非易事,除了支付高额租金外,还需通过中国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查,确保可为大熊猫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
否则便会像印度那样,多年申请屡屡碰壁。
有趣的是,即便缴纳了重金租金,大熊猫仍不属于承租国所有,熊猫的所有权永远属于中国,一但出现意外或抚养不善,租借合同也将被随时收回,可以说,大熊猫虽远走他乡,却永远都是祖国的"孩子"。
而这也正是中国迟迟不愿意借给印度大熊猫的原因。
——●?奇葩的选择?●——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印度本身的国情使然。
作为一个曾被列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中大国,印度长期笼罩在内乱、贫困的阴影之下,这使得国家的稳定和安全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确保熊猫的安全和福祉,成为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熊猫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来生活,而印度的现状显然难以提供这样的条件。
而且,印度全国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湿热难当,与大熊猫生存环境有较大差异,再加上政府财力有限,很难为大熊猫这种"贵客"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
更为严峻的是,高昂的租金无疑是印度政府极力回避的一大"拦路虎",按照惯例,每年需为每只大熊猫支付数百万美元的租金,对一个仍在发展中的国家来说,负担实在过重。
除了经济实力不济之外,印度内部也存在诸多社会矛盾亟待解决,这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种姓制度的存在,受该旧制度的影响,占据绝大多数的贫苦农民受尽压榨剥削,生活水平十分落后。
如此内顾无暇,很难想象印度政府能全心全意地接待这对"国宾"级贵客。
事实上,在过去几十年中,印度国内不断发生内战,各民族矛盾也时有激化。
可以想象,如果不经意间遭遇暴乱,那将给这种国宝珍稀物种带来何等巨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中方出于对大熊猫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印度国情的深入评估,最终做出了否决之策。
对于印度人而言,这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
然而,这份遗憾并非永恒,印度为了弥补自己无法获得大熊猫的遗憾,使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怪招"——自制!
在印度的街头巷尾,可以看到许多“熊猫狗”在悠闲地散步,它们的身上涂着黑白相间的颜料,看起来既滑稽又可爱。
而在动物园里,游客们惊讶地发现,原本灰色的象群现在变成了黑白相间的“熊猫象”。
这些“熊猫化”的动物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成为了当地的一大旅游亮点。
更夸张的是,一些动物园干脆直接对园内大象进行了"熊猫彩绘",待游人远远望去,倒也确有几分"国宝"的模样。
当然,对熊猫控来说,这种做法无疑是对大熊猫的亵渎,毕竟,真正的大熊猫可是野生动物,拥有独特的生存习性,而非人工制品。
但换个角度思考,这一"匠心独运"也体现了印度人对大熊猫的癖好之深。
然而,这一现象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动物保护组织指出,使用颜料可能会对动物的皮肤造成伤害,呼吁人们应该更加关注动物的福利。
对此,一些“熊猫化”活动的参与者表示,他们使用的都是无害的颜料,并且只在动物的同意下进行。
无论如何,印度的“制造熊猫”热潮无疑为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娱乐方式。
它不仅展示了印度人民的创意和幽默,也让人们重新思考如何以一种有趣而又不伤害动物的方式来表达对它们的喜爱。
参考资料
和讯新闻2021.3.2(17国租借,年入超34亿!中国大熊猫如何成为各国“摇钱树”?)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88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