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初期蒋介石评价陈毅, 两次评价仅隔半年, 结论却天差地别

追梦的年2024-05-25 23:23:51  89

有句话叫做“最了解你的,往往是你的敌人”,仔细想想还有一定道理。只有敌人,会想方设法打败你、不厌其烦研究你,所以,他们的评价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在解放战争中,我党最大的敌人是国民党反动政府,而华东地区靠近蒋介石核心腹地,这里的交战非常激烈。

老蒋曾多次说起他的心腹大敌陈毅,时褒时贬。最具反差的是他曾经在半年内,给出过两次天差地别的评价。只是这背后,有他不知道的内情。

一、初期优势,异常膨胀

1946年6月,国民政府撕毁和平协议,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此时山东跟华中并未连成一块,华中在粟裕的带领下打出七战七捷,但陈老总统帅的山东却是六战五败。

尤其是泗县之战、两淮保卫战,我军本有优势,却因为指挥不当遭遇失利,这使得陈老总备受内部质疑。

两淮丢失后,华中的生存环境岌岌可危,必须要与山东合并才有破局的机会。粟裕和陈毅随即在中央的命令下互相靠拢。

我党能看到的地方,国民党同样也看得到。所以蒋介石调动25个整编师,兵分4路进攻我根据地,准备趁机将华中、山东挨个击破,不给两部合并的机会。

对于此进攻计划,蒋介石信心十足,他曾在一次军事会议上说:

“中原的共军战斗力不强,不过是刘伯承指挥得好,山东的共军战斗力不错,但是陈毅的指挥不是很高明。”

从中可看得出来,他对共军还是比较蔑视的,刘帅带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接连取得陇海路、定陶、巨野等战事的胜利,他却觉得这仅仅只是指挥官能打。山东这边国军暂获优势,他更讥讽了陈毅一番。

不过,这种口舌之争并无用处,很快他就要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代价。

二、两部协力,初战告捷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陈毅、粟裕商议过后,决定集中优势兵力解决掉其中一路,如此可震慑到另外三路,根据地就安全了。

中央很快回复同意,粟裕便按照情报、信息做出部署,将目标放在了沿着宿迁东进的国军整编11师、整编69师。

他以24个团为突击部队,全力围歼立足未稳的整编69师,分割、阻挡整编11师;另以28个团担负监视和阻击任务,防止其他国军增援。

粟裕的安排其实也面临着一个麻烦,即这两个整编师都是国军精锐,如果齐头并行,还真没把握一次全部歼灭。

还好,国军内部的分歧为我军提供了机会。整11师师长胡琏谨小慎微,一再要求部队慢行。

可整69师师长戴之奇却不以为然,他认为陈毅会带着部队守在山东,此行主要是与粟裕对战,麾下的兵力足以应付。

长官态度不同,两军的前进速度就不同,中间那几十公里的空隙,就是粟裕在等待的机会。随后粟裕立即部署,发起宿北战役。

冒进的整69师迅速被我军包围分割,叶飞则率领山野1纵死死阻击整编11师,两边抢一个时间差。

幸运的是,我军突击部队先取得突破,整69师2.1万余人被全歼,师长戴之奇自尽。

三、持续转战,接连突破

宿北战役是山东、华中合力后的第一战,没有辜负主席“首战必胜”的嘱托。不过陈毅、粟裕并没有满足,立即又组织了鲁南战役。

这一战打得更狠,歼灭敌两个整编师共5.3万人。山东、华中两部也由此协同得更为顺利,正式合并为华东野战军。

蒋介石这时还没看清形势,仍希望与我军进行决战,遂调动23个整编师共30多万军队进逼临沂。

这个阵容非常豪华,南线是欧震指挥的8个整编师20个旅,中线是张灵甫整74师;北线是王耀武集团,还有“小委员长”陈诚坐镇徐州,准备“毕其功于一役”。

宿北、鲁南两次战役的战败,虽然没有改变蒋介石对整场战争的看法,但也让他对陈毅有所改变。1947年2月9日,国军各部正在按计划进攻的途中,老蒋也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他说:

关内的共军有五部,就我看来,这五部共军以陈毅部的战力最强,训练最精,陈毅诡计多端,此一部最难肃清…

从解放战争爆发时“陈毅的指挥不是很高明”,到6个月后“陈毅诡计多端,此一部最难肃清”。果然,还是战场上的表现最管用。

此次蒋介石调动这么多精锐,希望能用胜利挽回前两次失利的士气,但结果却是再承受一次打击。

华野秉持“存人失地,人地两得”的理念主动放弃临沂,国军喜不自胜,陈诚以此吹嘘“临沂大捷”,并要求各部继续追击、北线的王耀武迅速南下,力争将华野歼灭于沂蒙山区。

王耀武看出情况不对,磨磨蹭蹭不想出兵,但陈诚一再催促,甚至说“速即遵照前令执行,无庸再渎”。

没办法,王耀武只好让手下的副总司令李仙洲带着46军、73军向新泰、莱芜进犯。李仙洲出发前,王耀武再三嘱咐要小心,如果情况不对及时向附近的友军靠拢。

但46军军长韩练成是我党的内线人员,这边刚要出兵,路线图就已送到华野了。李仙洲部向新泰、莱芜前进的行军路线,是峡谷中的公路,也是绝佳的伏击地点,所以他们就成了华野的目标。

最先发生战斗的是73军,其77师被全歼,师长田君健阵亡。这个消息让李仙洲非常惊讶,准备立即转移跟友军靠拢。

然而韩练成以部队太过分散、不能抛下作战士兵逃跑为由,使李仙洲部在原地等待了一天。

这多出来的一天,就让华野各部抵达伏击地点,最终李仙洲部5万余人被全歼,李仙洲本人被俘。

王耀武听闻战报后气得说出那句名言:5万多人,刚上去3天就垮了。就是5万多头猪,共军抓3天也抓不完!

四、人心向背,情报差距

莱芜战役给蒋介石再狠狠捅了一刀,到后来的孟良崮、豫东、淮海...华野屡次击败国民党中央军精锐部队,老蒋对陈毅的评价也就一再走高,后来还指着陈老总的照片说过:这个人太厉害了。

不过,蒋介石会对陈老总有如此大的改观,背后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的情报系统太烂了,一直以为华野是陈老总在指挥。至少在淮海战役结束时,情况都还是如此。

杜聿明在陈官庄被俘后,华野4纵机要参谋苏荣去做思想工作,期间苏荣说:这场战役对你们最致命的是——你们不幸碰上了粟裕。

结果杜聿明一脸迷惑,回了句:我对粟裕早有耳闻,也研究过他的战术,只是没交过手。苏荣解释后,杜聿明长叹:听你这么一说,我不得不对粟裕的军事才能深表佩服。

还有胡琏从战场逃脱,去奉化溪口向下野的蒋介石汇报时,高谈阔论了这样一段:

“战事演变到长江流域后,山川形势,将限制大兵团的活动,刘伯承、陈毅两股共军,已不可能统一集中运用。若蒙给我三个军的兵力,深信必可协同友军,击败共军。盖刘伯承、陈毅两人以次的共军指挥官,如粟裕、陈士榘、许世友、杨勇、陈锡联、陈再道、王必成、叶飞等,数年来皆与我对战多次,根据体认,他们并非杰出之才。刘伯承、陈毅如不能亲临战阵,彼等必败无疑。”

由此可见,在国民党高层的认知中,指挥华野的一直是陈毅,他们是套用了国军副职基本无实权那一套,想当然地以为粟裕最多只是叶飞、陈士榘这种兵团级别的将领。

国军也挺神奇,连“最了解你的,往往是你的敌人”这句话都没做到,情报错误至这种程度,败得不冤。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88338.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