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 上港集团 供图
在长江口,蓝天白云掩映着红色桥吊设备,上海一座崭新港口即将面世。上海港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经过近半年运营前调试,已初步具备正式运行的条件,计划于2024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
5月26日下午,在位于上海最北边的宝山区罗泾镇、长江口南支河段南岸,澎湃新闻记者走进上海港罗泾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岸桥吊、轨道吊、AIV等装备在巨大的港口作业,几乎看不到任何人员出现,这是当下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
上港集团罗东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周伟表示,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已于2023年12月建成完工,由上海港罗东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前调试,至今已有近半年时间。
现在,码头、堆场、道路及相关生产辅助设施已按批准的初步设计内容建成;主要装卸设备通过性能考核,基本达到设计要求;港区回旋水域、航道和导航、助航设施具备设计船型进出港和靠离码头的条件;航标设施与其他辅助性设施与港口同步建设并投入使用;供电、供水、通讯工程和集疏运条件适应码头投产的需要;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和消防设施基本满足生产需要。
“已初步具备正式运行的条件,罗东公司计划于2024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周伟说,从业务数据统计来看,码头自建成日至2024年4月30日,累计完成调试箱量超过23万标准箱,已达到初步设计中的分年度产能要求。
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采购的45台主要设备已全部到齐,已经形成14条作业路、24个自动化箱区的生产规模。码头昼夜最高调试生产量超过4000标准箱。同时,由于码头的生产环节全过程都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的操作流程,大幅提高了港区安全管理水平。
记者现场看到,AIV自动化无人集卡运载着集装箱在码头各处移动。上港集团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秦涛说,在智慧化港口建设方面,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采用“自动化单小车集装箱装卸桥+自动化AIV+自动化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ARMG)”装卸工艺方案。
秦涛进一步表示,这个新港口应用的是以全栈自主可控的网络技术、控制技术、操作系统、计算芯片、存储及数据库系统等研发新一代智能管控系统NEO-TOS,全面应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实现生产计划、任务调度、交互控制的智能化运转。
此外,全新研发的水平运输管控调度系统HTMS,实现了AIV的任务调度、路径规划及交通控制、作业交互等核心功能,创新性地实现了不同自动化水平运输设备在同一港区的全自动化混合运转,通过技术创新,打破了自动化水平运输设备采购或只能应用同一设备系统的格局,实现了水平运转装备的服务运力模式的创新实践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是国内首个系统化旧码头改造工程,也是上港集团打造的全新一代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原罗泾港区码头的前身是上海港罗泾港区煤炭码头,它于1997年建成投产,曾经是上海港煤炭与矿石运输服务的主要作业区,承担了大宗散货江海转运的重要中转功能,散货的最大年吞吐量曾达到1.1亿吨。
秦涛说,相较于在开阔水面造一个新码头,旧码头改造更为复杂。该公司保留旧码头原始布局,一改集装箱码头常用的环形路线,而是创新采用反F形布局。同时为了做到绿色、低碳、环保相关要求,选择最大限度利用旧结构和旧材料,而不是全部推倒重来,最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到了旧结构资源利用率达到70%,而拆除下来的30%,如混凝土、钢筋等都将被再次利用,同时没有对外出运出过一方废料,让工程对环境的压力降到最低。
目前,上海港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泊位总长1432.1米,设计年通过能力为260万标准箱,业务以内贸箱为主。码头平面呈反“F”形深入长江,分前、后、内三档布置:前档建设1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后档建设2个1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内档建设2个1万吨级集装箱泊位。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87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