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四十年来中国的发展历程,我们无法忽视一个地方,那就是深圳。这里原本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渔村,但却在邓公的规划下最终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原点,这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因而邓公与深圳的故事一再被诉说着。
春天的故事大家或许已经十分熟悉,但与之相关的细微却未必能被众人所了解,在这里就有很多值得纪念的瞬间可以与今天的人们来分享,不妨就让我们重温岁月。
打响新时代的发令枪
在复出之后,邓公做了很多事情,且桩桩件件都影响巨大。比如在1977年恢复高考,让五百七十万人走上了阔别十年的高考考场,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命运。
再比如先后访问美国和日本,这是继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后我国做出的又一个重要的外交举动,极大地缓解了冷战后期我国面临的外部威胁,并开启了长达十年的中美蜜月期。
邓公做的另外一件大事就是收回香港和澳门,尽管他本人没有亲眼看到这一切,但这两件事情的了结才是真正意义上结束了中国的百年屈辱史,这无疑是历史性的大事件。
不过,这桩桩件件的事情说起来都不如改革开放一件事影响深远,这才是邓公一生最伟大的杰作。
1978年,《理论动态》刊发了一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随后再次发表在《光明日报》上,并引起众多媒体的一致转载。
从那以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就响彻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成为新时代的最强音。
而就其意义来说,则是邓公为束缚多年的中国思想界完成了一次大“松绑”,就此开启了中国人探求新发展之路的历程。
为了实现这一点,邓公随后四处视察工作,他去过鞍山钢铁厂,鼓励他们在技术和管理上做出革新;他还去了沈阳军区调研,表示要适时结束揭批运动;他又去了美日两国,在那里参观了现代化的工厂,他对松下电器的创始人说:“日本企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有很多”,他也对美国人说:“我看到了一些很新颖的东西”。
总之,邓小平是在实践中总结出了真理,并把它们运用到了接下来的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实践中去。
等到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时候,邓公发表了那篇著名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演讲,这是留给过去三十年的总结词,也是送给未来的宣言书。
再往后,就是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了,而这一历史性的决定最终让一个小渔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那就是深圳。
最初的时候,深圳只是一个三公里见方的村落,这里的人世代以打渔为生,经济十分落后。不仅如此,当地几乎没有城市公路,街道也十分狭窄,而居民用水也要靠城外的河流。
即便是在气候上,因为过分潮湿炎热,这里也谈不上什么宜人。因而,深圳原本不是一个很出名的地方。
之所以要把历史重任交给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看中的是他最大的优势:靠近香港。
香港虽然不大,但在英国人的多年经营下,有着十分成熟的现代经济模式,相对于在市场经济上经验匮乏的我们来说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因此,在这里开放口岸,打开与世界交流的窗口,是我们迈出改开步伐为数不多的选择。
于是在1979年的一月份,中央批准设立了广东省深圳市。而到了四月的时候,邓公又再次提出:“当初根据地叫特区,现在经济上的根据地也可以叫特区嘛!”
特区地位确定了,但资金也是个问题,邓公于是又对广东省委书记说:“你们没有钱,中央也没有钱嘛。中央给不了你们资金,可以划出一些城镇,给予你们政策上的照顾,你们自己搞。”
在解决了政策问题后,关于新生的深圳特区由谁来管,邓公也有自己的意见,他看中的人正是广州市委书记梁湘。
要知道,梁湘并不年轻了,他已经有六十二岁,本来应该要退休了。但邓公就是看中梁湘有胆、有魄力、还有才干,坚决支持梁湘来管理深圳。
事实证明,邓公的选择没有错,梁湘在深圳做出了相当大的成绩,并创造了深圳速度。
于是在五年后,邓小平同志来到广东视察,他高兴地写下了一句:“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十三年来最舒怀的经历
从1979年到1984年,短短五年的时间深圳的面貌就有了很大的变化,当年的渔民村已经被现代化的城市所取代,而城市化的速度还在加快。与此同时,邓公还在视察厦门的时候题词说:“把经济特区办的更快更好些!”
然后,又是八年过去了,这八年又改变了哪些东西呢?邓公不清楚,但他很好奇,于是就有了1992年的那次南巡。
1992年的1月17日,北京火车站开出了一列火车,而这是一列特殊的火车,因为它没有车次,在众人看来十分神秘。
其实,除了上面的乘客以外,这列火车也没有太过特别之处,而最核心的那位乘客就是邓小平同志。
邓公此时已经八十八岁了,但他的身体依旧健康,精神头也不错,此时突然乘坐着火车离开北京,也是为了奔赴他与过去的约定。
专列最先到达了武汉,并在武昌站停留了二十分钟,邓公此时走下火车在站台上散步,同时与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和省长郭树言做了交谈。
谈话中,邓公是这样说的:“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太多。会议多,文章长,讲话长,而且内容重复......我建议抓一下这个问题。少说空话,多办实事。”这算是南巡路上的一个插曲,但仍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
1月19日的上午九点,在离开北京两天后,火车终于开进了深圳,而邓公的心情变得十分兴奋。
本来地方上安排他到桂园休息,而不等一杯茶喝完,邓公就要去外面转转。于是在省市负责人的陪同下,邓公乘车沿着大马路参观市容。
参观过程中,邓公注意到很多八年前还是荒山野岭的地方,如今已经变成了宽阔的马路、整齐的绿化以及高耸的大楼,种种变化让他的脸上不自觉地带着笑容。
等到了国贸大厦,邓公体验了乘电梯去旋转餐厅,然后在窗边俯瞰城市,这让他比刚才更为全面地看到了城市的变化。
在离开国贸大厦后,邓公先是在深圳先科激光公司参观了他们的生产线,然后又到华侨城观看了民俗城,他还到仙湖植物园种下了一棵高山榕。
就这么,邓公在四天的时间里参观了很多地方,而他的最后一站是蛇口工业区和赤湾港。
面对城市的发展,邓公的心情十分兴奋,他对人们说:“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点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赤湾港的参观结束后,邓公准备乘船离开深圳去珠海,而他临走前还对负责人说:“你们要搞快一点!”
可见,在深圳的四天虽然让邓公感到了极大的满足,但他仍然对深圳的未来抱有极高地期望。
这一点其实在后面邓公与广东省委书记谢非的对话中也能感受到,他当时说:“广东在改革开放中起到了龙头作用,今后还要继续发挥龙头作用。要上几个台阶,争取用二十年赶上亚洲四小龙!”
离开深圳之后,邓公先是到了珠海,并在那里待了七天,期间考察了好几个高科技产业,并说:“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要不断造就人才,只要有了人才,事业就兴旺。真高兴看到这样年轻的科技队伍,中国有希望啊!”
时间来到1月31日,邓公结束了在广东的考察而来到了上海,他要在这里度过新春佳节。
后面的日子里,邓公夜游过黄浦江,又在元宵节的当天在南京路逛过商场,后者是他十三年来最大的愿望,如今也得以满足。
于是在2月20日,邓公从上海返回了北京,而在路过南京的时候,回顾这一路的经历,他对工作人员说:“在深圳,上海,一路上吃得好、住得好,休息的好,心情舒畅,看来还可以多活几年。”
可见,这趟南巡的历程让邓公收获满满,再也没有什么比亲眼见证自己的理想成为现实而更令人开心了,想必那个时候的邓公就是全中国最幸福的人。
题字的故事
关于邓公与深圳,人们往往记住了他和这座城市的那几次交集,却忽略了一个方面,那就是他留下的字迹。其实早在1984年第一次视察深圳的时候,邓公就曾为这座城市写下一份题词。
这份题词其实还有一点很值得注意,那就是他老人家写下题词的时间是2月1日,也就是当年的大年三十,但落款时间却是几天前的1月26日,这就很奇怪了。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其实是因为邓公在1月24日视察了深圳,但他当天并没有发表意见,也没有题词。随后,他老人家去了珠海特区,并在那里题词说:“珠海经济特区好。”
得知这件事后,深圳这边的领导团体就很着急,他们也很想知道在邓公的心中深圳怎么样,换句话说就是想知道邓公对他们的工作认不认可。
于是,大家伙就在大年三十这天来到广州,请邓公也为深圳题词,邓公这才欣然挥笔。
当时不题事后题,当然不是因为邓公把这件事给忘了,而正是因为他更加看重深圳,所以在态度上也更为审慎,要在深思熟虑后才下最后的论断。
正因如此,他老人家才会特意将题字的时间写为1月26日。
关于题字的故事,在后面的日子里也曾发生过,这也就涉及到邓公1992年乘坐火车南巡的事情了。
之所以是火车而不是其他交通工具,这里面就有说道,因为深圳在一年前刚刚建好了火车站,而邓公还为其题了字。搞明白这一点,相信大家也就明白了邓公当年对南巡的期待有多么大。
至于当年题字的细节,说来也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当时,深圳火车站刚刚落成,深圳市委领导团体就安排人去北京求邓公题字。对于地方上的这个要求,邓公十分爽快地就答应了,挥笔留下了自己的墨宝。
但当相关人员把邓公的题字带回来之后,一个让大家感到十分意外的事情是:卷轴展开后只看到了深圳二字,没有发现“站”的踪影,这无疑是继上次题字后又一个奇怪的地方。
一般而言,火车站的题字都是“某某站”的形式,但邓公却送来一个只有地名的题字,这可就有些奇怪了。
当时的深圳市委书记已经是李灏了,而他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邓公是不是有什么深意?事后,李灏也是派人多方打听,他们自个也在不断琢磨。时间久了,大家伙才好像悟出了点什么。
目前比较主流的看法是说,早些年的深圳经历了很严重的人才流失,但现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后又慢慢变成了吸引人才的港湾。
不写站字的原因就是不希望让大家把这个地方仅仅看做人生的一个站点,而是让大家把深圳当成又一个家,一起为城市的发展做贡献,从而让这个地方永远充满活力,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
这一切,都是邓小平同志对我们中国未来的殷殷期许。想明白了这一点,大家伙的心里不仅踏实了,而且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
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深圳也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出了属于新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的阳光大道。
结语
改革开放四十年,对中国的改变是巨大的,邓公在这件事上居功至伟。他老人家一生经历过无数的风雨波涛,走过高峰也下过低谷,但他始终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以极其坚毅的精神力量不断书写着传奇。
就此而言,邓公就是新中国第二个伟人,他与他的事业将永远镌刻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