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3国全球顶尖技术: 韩国半导体, 日本精密机床, 中国有什么?

文史安利官2024-05-21 14:32:32  41

在当今国际舞台上,东亚三国——中国、韩国和日本,堪称工业生产的中坚力量。

韩国有半导体,日本有精密机床,那中国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技术呢?

在半导体领域,韩国绝对是当之无愧的"龙头"。中国人熟知的韩国半导体巨头三星和SK海力士,在全球市场上就占据了75%的份额。

上世纪70年代,在政策扶持和廉价劳动力的助力下,三星等韩国大企业乘势进军半导体行业,并逐步形成了半导体产业集群。

起初,韩国半导体只能模仿和学习,但很快就实现了自主创新,在存储芯片、代工制造、芯片设计等细分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到了2000年以后,韩国半导体发展捷报频传,手机芯片、射频芯片、图形芯片等高性能产品也纷纷问世,扫清了最后一点点技术障碍。

韩国半导体产业经过30多年的耕耘,终于跻身世界前列,与美国、台湾并驾齐驱。

不过,近年来韩国半导体霸主地位受到中国企业的强力冲击。

以2022年10月为例,韩国媒体惊诧地发现,备受瞩目的全球市值前100名半导体公司中,中国大陆企业占了52席,而韩国企业仅剩三家。

更糟糕的是,除了三星和SK海力士这两大老牌公司外,韩国其他半导体企业的科研实力都相当薄弱。

"中国半导体发展水平已追到下巴处"——韩国媒体直言这是中国半导体技术飞速进步,加上政策大力支持的结果。

尽管中国半导体整体质量还略逊一筹,但正以碾压式的发展态势赶超韩国,让韩国半导体业界坐卧难宁。

半导体固然重要,但机床同样是工业"母机",承载着整个制造业的发展重担。在这一领域,日本可谓是百年老字号,其机床工艺和质量无人能出其右。

日本机床制造业的发家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二战结束后,日本全面复苏国家经济,将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作为发展重点,不少企业也瞄准了机床这个前景无量的行业。

凭借着勤勉好学的精神,日本机床厂商们开启了技术自主创新之路。

通过不断研发创新,他们终于在数控技术、智能化等方面抢占了制高点,生产出的各类精密数控机床,几乎统治了全球市场。

如今,日本已然成为举世公认的机床制造业强国。

知名机床企业像山崎马扎克、天田、大隈等,他们生产的高端数控机床在转速、精度、可靠性等方面,都遥遥领先同行业竞争对手。

以山崎马扎克为例,这家百年老店的机床主轴转速最高可达40000转/分,而且即使在这么高的转速下,它们加工出的刀具直径仍能控制在0.1毫米以内。

传统与创新的结合,造就了日本无与伦比的精工品质。

不过,尽管日本机床技术独步天下,但却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由于本土企业成本居高不下,日本机床产品售价往往远高于国产机床,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国际竞争力。

另一方面,中国机床企业近年来也在疯狂技术突破,质量不断提高。据悉,国产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等高端产品已日渐赶超,不再完全依赖进口。

可以预见,日本机床要守住老牌强国的美誉,将不啻于一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

面对日韩在传统优势领域的领先地位,中国在继续追赶的同时,也在新兴赛道上迅速突围。

其中,5G/6G通信就是中国科技实力的有力体现。

从20世纪90年代第三代通信技术3G问世开始,中国科技界就在为突破西方国家的主导地位而努力。

之初,中国在通信技术领域完全处于跟随者的位置。3G、4G标准的制定,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只是勉强参与。

但随着时间推移,中国的研发力量越来越强。到了5G时代,中国企业和研究人员终于熬出了头。

他们不仅大量参与了5G国际标准的制定,也解决了众多技术难题,为5G商用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除了持续投入之外,中国在5G产业链的协同布局也功不可没。从运营商到设备制造商,再到应用开发者,中国形成了一条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

在这种"众志成城"的协同创新模式下,中国5G技术得以迅猛发展。而今,当世界其他国家还在部署5G网络之时,中国已经着手布局下一代6G通信技术了。

2024年2月,中国率先将一颗6G通信实验卫星发射升空,加速了6G网络的研发进程;到2024年4月,中国在6G关键技术、系统架构和应用场景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6G网速高达每秒1TB。

中国掌握了全球40%以上6G相关专利,这意味着其他国家几乎难以绕开中国就6G技术进行研发和部署。

根据规划,中国6G网络预计将于2030年实现商用,届时将让人机交互、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领域发生革命性变化。

不难发现,无论是半导体、机床,还是通信网络,这些国家支柱型产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孕育和培养。

半导体是一个极其专业且科学密集型的行业,既需要具备物理、化学、材料等纯理论功底的高级科研队伍,也需要大批机械、电子、软件工程师为其保驾护航。

正是由于韩国在这方面人才培养有先天优势,所以韩国半导体企业才能从最初的跟随者一路发展成为业界翘楚,构建起独具特色的科技生态系统。

与此类似,日本的精密机床之所以能彪炳世界,也多亏了日本企业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培养和造就了大量工匠级人才。

这些工匠们勤劳细致、坚韧不拔,对产品精工质量更是精益求精,为机床工艺水平不断升级贡献了宝贵力量。

不可否认,中国科技人才状况曾一度不容乐观。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甚至取消了半导体物理专业,导致这方面人才断档数年,较之发达国家存有不小差距。

但好在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从再次重启半导体物理专业培养,到挖掘和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各项人才建设工程环环相扣,全力保障科技研发有人可用。

可以说,人才决定着科技的出路。

中国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供给,包括院士科学家、深耕于某个行业的专家、以及源源不断的应届高级毕业生,以及国家在这一领域持之以恒的支持。

换言之,这次科技大赛中,中国并非只有在半导体、机床等领域与日韩进行狭隘的单项比拼,我们的技术储备实际上体现在许多新兴行业。

比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都蕴藏着中国的科技力量。

正因为有强大的人才支撑,有科研团队持续攻关,中国各行各业的创新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日益增长的科技含量也让中国能与其他国家立于同等高度竞争。

展望未来,科技决定国运,中国必将继续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的差距,不断壮大自己的科技实力。

世界竞争激烈,时刻与国家利益攸关。

但只要保持对科技创新的热情和对人才培养的青睐,坚持不懈地走这条自主创新之路,以时间换空间,中国总有一天能在科技高地上赢得最终的胜利。

参考文献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79486.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