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休赛期,为了能够在成绩方面有所突破,火箭发起了一笔在当时引起不小轰动的交易。他们共计送出7名球员,得到了时年32岁的一流控卫保罗,哈登+保罗的组合就此成立。
在二人的合力发挥之下,火箭的战绩确实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更是在常规赛拿到联盟第一的战绩。可惜在西决面对“五星勇士”时,保罗的伤病成为最大的转折点,最终火箭遭遇勇士逆转,无缘晋级总决赛。
如今7年的时间过去,保罗和哈登依然在为冠军梦想全力以赴。那么当年被当做筹码的7人,近况如何呢?
路易斯·威廉姆斯
生涯成就:3次最佳第六人
2005年的选秀大会,高中生身份的路威,在次轮末位阶段,才被76人选中。在正式成为NBA的一员后,他的发展算不上顺利。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相继加盟过猛龙、湖人、火箭等多支队伍。而在成为快船的一员后,路威的生涯迎来最为高光的阶段。
彼时的快船,正处在全面重建阶段。因此在加盟队伍后,路威就成为最关键的得分手。得到教练充分的信任下,路威的得分可谓水涨船高。他连续两个赛季拿到20+的数据,总是能够在关键时刻帮助球队拿下胜利。
凭借这样的发挥,路威在快船拿到2个最佳第六人殊荣,加上之前在老鹰拿到的一次,他成为NBA历史上第二位三度斩获这项荣誉的球员。后来随着快船得到伦纳德和乔治,正式开启银河战舰时代后,路威便逐渐淡出快船的核心阵容。
2023年6月18日,路威正式宣布结束职业生涯。整个职业生涯,路威以替补身份出战1001场比赛,共计得到13396分,两项数据在替补球员方面都是历史第一。
帕特里克·贝弗利
生涯成就:3次最佳防守阵容、技巧赛冠军
赛场上的贝弗利,总是以最饱满的状态,想尽办法给对手制造麻烦。纵观他的职业生涯,贝弗利总是会成为那个被抛弃的球员,但他却从来都不会向命运低头。他总是能够从低谷中爬出,然后用表现疯狂打脸那些质疑他的人。
在效力快船期间,他是洛杉矶德比的最佳抢镜人,詹姆斯在他的防守下,总是没办法打出更好发挥。在离开快船后,贝弗利又一次开启属于自己的流浪生涯,几乎每个赛季他都会更换球队。本赛季他成为雄鹿的一员,不过球队在首轮便惨淡出局,估计贝弗利会在休赛期,又要前往下一支队伍。
蒙特雷兹·哈雷尔
生涯成就:1次最佳第六人、1次最佳拼搏奖
跟贝弗利类似,哈雷尔同样是赛场上的人来疯。尽管在身高等方面存在很大劣势,但哈雷尔总是可以在内线打出属于自己的特点和表现。在效力快船期间,他打出了非常高效的个人表现,还成功拿到最佳第六人的殊荣。
但在生涯的上升期,哈雷尔却开始逐渐迷失自我。他总是没办法找到精准的定位,成为更衣室最大的X因素。不管来到哪支队伍,哈雷尔都没办法处理好跟队友和教练的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哈雷尔的表现也越来越差。好不容易在76人打出点名堂,结果不断的伤病让球队最终选择将他裁掉。
目前的哈雷尔,还是处于待业的状态,恐怕也不会有哪支队伍,愿意给他一个重新回到NBA的机会。
萨姆·德克尔
说完了三名交易保罗的核心成员后,让我们来看看其他几位添头儿的情况吧!
德克尔是2015年的首轮秀,火箭在第18顺位将他选中。不过他的新秀赛季并不顺利,在为火箭出战三场比赛后,就因为背部手术休战了三个月,之后火箭便将他下放到发展联盟。此后德克尔基本就成为饮水机管理员。
在离开火箭之后,正值用人之际的快船,还是给了他不错的出场时间。可惜德克尔没能把握住机会,16.7%的三分命中率让快船最终选择将他交易。之后德克尔先后加盟骑士、奇才、猛龙等多支队伍,但都无法保证稳定的位置。
最终他在2019年选择远赴欧洲打球,有关他的最新消息,还是在2022年的夏天,他成为英国球队伦敦雄狮的一员。
德安德烈·利金斯
利金斯大学时期效力于名校肯塔基,当时身边的队友是沃尔和考辛斯。他参加了2011年的选秀大会,在次轮第53顺位被魔术选中。在加盟NBA不到两个赛季的时间里,利金斯就已经为三支队伍效力。
2014年,利金斯开始在NBDL打拼,在这里他两度拿到最佳球员,这样的表现帮助他重返NBA舞台。可惜他的能力,还是没办法匹配NBA的强度,之后他又是一段流浪生涯,最终在2020年他选择来到欧洲赛场。
达伦·希利亚德
达伦的NBA生涯,一共才出战91场比赛。他一直都是交易中那个作为添头的球员,因此在来到火箭和加盟快船后,始终都无法被大名单激活。
不过达伦还算是比较幸运的球员,他在2017年被国家队征召,跟着队伍混了一个美洲杯的冠军。
凯尔·威尔哲
对于这个名字,相信CBA的球迷肯定不会感到陌生。在NBA难有生存空间的情况下,威尔哲选择来到CBA混口饭吃。他在广厦还是打出了比较不错的表现,还一度在2023年去参加了火箭训练营,可惜最终没有能够重返NBA赛场。
可以看到,当年被当作交易筹码的7名球员,目前仅有贝弗利一人还在NBA效力。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75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