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了70多桌,花了30多万。”长春一位当地官员告诉我。
他指的是,今年年初长春一家整车厂召开零部件供应商大会,结束后政府宴请与会供应商代表,参加的还有长春17个属地的政府代表。宴会座次经过精心安排,为属地政府与供应商创造更多交流机会,目的是吸引供应商来长春投资。
这件事放在任何一座南方城市都稀松平常,但从一位东北官员口中讲出多少让我惊讶。去年年底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曾因服务不周致歉,东北还能体验到这么强的服务意识,特别是来自政府的服务意识让人感到惊喜。
东北,一向被外界视为计划经济因素留存最多的地区,潜台词是权力在这里足够傲慢,“投资不过山海关”便是注脚,人们也早已习惯将东北经济不振归因于营商环境较差。我不敢说东北已经有优秀的营商环境,但这可能并非当下东北最缺少的东西。
一位长春汽车产业人士告诉我,虽然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后俄罗斯从中国进口汽车的需求激增,但是为了规避风险,出口生意只能小心翼翼地做,加上人口外流导致市场不断萎缩,一些车企只能选择离开长春到外地建厂。
但相比而言,东北眼前的麻烦还是缺钱,准确说是政府财力薄弱。在合肥开启“赌城模式”后,地方政府通过直接投资企业换取企业到本地投资已经是惯用模式,所以才会有一个地方国资体量越大民营经济也越繁荣的现象,上海、深圳皆是如此。地方官员早已形成共识,决定地方经济兴衰的是能否“抢”到足够多的代表未来产业方向的企业,这种“抢”最终靠的正是地方政府财力。
对于政府财力紧张的东北而言,吸引企业投资又谈何容易。东北一位官员称:“这几年与所在城市财政部门的矛盾很大,想干什么对方都说没钱。尽管东北地方政府也成立了一些产业基金,但在规模上无法与南方城市相比,更重要的是在运营方式上更强调资金安全,风险偏好很低,往往投资一些不需要投资的安全项目。”东北已经“赌”不起了。
于是,东北陷入了一种循环,地方政府财力紧张,无力培育新兴产业,缺少产业支撑进一步导致人口外流,人口流失则进一步侵蚀东北本地市场与政府财力,从而使得企业负担更重。东北亟须打破这样的循环。
发于2024.4.1总第1134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再问东北
记者:陈惟杉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7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