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一季度净亏13.7亿, 牵手大众能助其摘掉亏损帽子吗?

蓝鲸财经2024-05-21 21:06:45  127

在车市内卷升级的一季度,已披露季报的新势力车企大多业绩承压。

5月21日晚间,小鹏汽车(XPEV.NYSE/9868.HK)公布其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第一季度财务数据。财报显示,小鹏汽车今年Q1营收65.5亿元,同比增长62.3%,环比下降49.8%;净亏损为13.7亿元,去年同期亏损23.4亿元。

同时,其2024年第一季度经营亏损为16.5亿元,相较而言,其2023年同期为25.9亿元,而2023年第四季度为20.5亿元。

“我们的战略变革不仅着眼于销量增长,而且追求高质量、高效率,全面提升公司的竞争力,长板更长且没有短板,把小鹏汽车打造成‘多边形战士’,从而在长跑中获取更大的规模和利润。”在当晚的财报电话会上,小鹏汽车董事长及CEO何小鹏表示,接下来将坚定地推进变革调整,加快关键人才的引进,提升公司的组织能力和战略执行力。

汽车销售收入环比降超五成

从财报上看,小鹏汽车目前营收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汽车销售收入、服务及其他收入。其中,收入大头依然为汽车销售,其当季收入为55.4亿元,同比上升57.8%,环比下降54.7%。

财报显示,按年增长主要由于2024年第一季度交付量的增加(尤其是X9车型)。按季减少主要由于G6及2024款G9当期交付量减少,加上季节性影响,部分被X9的交付量所抵销。

目前,小鹏汽车旗下有包括小鹏X9、G6、G9、P7i等车型。从整体交付量来看,其2024年第一季度汽车总交付量为21821辆,同比增长19.7%。不过,与上一季度(2023年Q4)的60158辆相比,环比下滑超6成。

除了汽车销售收入外,与大众的合作正在为小鹏带来创收。数据显示,小鹏汽车2024年第一季度服务及其他收入为10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5.2亿元上升93.1%。

财报透露,这一收入的增长主要由于2024年第一季度录得的与大众汽车集团进行平台与软件战略技术合作有关的技术研发服务收益所致。

据悉,双方合作可追溯至去年。去年7月26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将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以每ADS(美国存托股票,每股ADS代表两股A类普通股)15美元的价格,在交易完成后持有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大众汽车集团将获得一个小鹏汽车董事会观察员席位。

与此同时,大众汽车品牌还与小鹏汽车达成技术框架协议。在合作初期阶段,双方计划面向中国的中型车市场,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并计划于2026年上市。

何小鹏表示,通过与大众汽车集团的战略合作,小鹏汽车率先实现了自研智能化技术的输出赋能,其技术将获得更大的市场影响力和更好的财务回报。

何小鹏:短期销量没有价值

综合多项指标来看,毛利率表现可以说是其一季报最大的亮点之一。

财报显示,小鹏汽车2024年Q1毛利率为12.9%,去年同期为1.7%,上一季度为6.2%,同比环比都有所提升。对此,小鹏汽车名誉副董事长及联席总裁顾宏地认为,这标志着小鹏汽车实现了在智能电动车业务基础上,通过智能化技术输出提升盈利和国际化潜力的独特模式。

不过,在业界看来,作为一家造车企业,小鹏汽车欲更快提升造血能力,包括后续要想实现扭亏,或仍需在多卖车上发力。以最新交付数据来看,2024年4月,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9393台。其中,小鹏X9交付1959台,上市四月累计交付近1万台。

横向对比行业,理想4月交付25787台,蔚来当月交付超过15000台,小鹏汽车为“蔚小理”中当月唯一未能实现破万的车企。即便是从4月3日才开启交付的小米SU7,其截至4月30日交付量也有7058台。从细分市场来看,小米SU7的竞品包括小鹏P7i。

对于如何看待小鹏汽车和小米汽车之间的竞争关系,何小鹏日前受访时称,新能源汽车行业从蓝海到红海再到血海,小鹏是经过磨练的。他强调,现在卖得好的,不代表能力强,汽车行业是个长线的竞争,而不是短期一两个月的销量,波动不代表销售能力、整体能力,短期销量没有价值。

值得关注的是,小鹏汽车全新品牌MONA将于6月正式推出。据公开资料显示,MONA是滴滴造车项目“达芬奇”的前身,去年8月28日,小鹏汽车宣布收购滴滴旗下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作为合作计划的一部分,滴滴出行将在其平台推广小鹏汽车的电动汽车,并为其提供包括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技术等多维度支持。

“深入造车之后,会发现到10万~15万元的价格段有庞大的市场潜力,但要在这个区间真正做一款各方面都过硬、并配备我们最擅长的智驾能力的好车,且还有合适的利润,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时至今日,我们终于准备好了。”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是中国首个将高阶智驾能力带到10万-15万元A级车市场的车企。

对于2024年第二季度,小鹏汽车预期,其汽车总交付量将介于29000台至32000台,同比增长25.0%至37.9%;总营收将介于75亿元至83亿元,同比增长48.1%至63.9%。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71134.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