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欧阳宏宇
拿出银龄守护卡、点击通话按钮;不一会,守护卡内置的通讯器那头传来了社区志愿者的声音:“王奶奶,您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这是记者在成都市郫都区郫筒街道奎星楼社区王爱凤老人家看到的一幕。她手上的银龄守护卡则是由社区统一发放,进行公益创新探索的新尝试。
近日,“520四川社区慈善开放日”在成都多个街道的12个社区落地。在开放日中,公益市集、徒步悦跑、国风巡游、小红花音乐会等形式多样的社区公益慈善活动纷纷启动,数字化能力与创新解决方案也在社区场景中落地。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各社区正在公益创新上进行“文化+慈善”、多元主体联动、数字化等多种尝试。“这些创新玩法让社区充满慈善元素,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提升了居民参与度,有效推动了社区治理现代化。”
新修改的慈善法将于2024年9月5日起施行,其中新增一条规定:“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社区慈善组织,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发展社区慈善事业。”这为社区慈善奠定了法治基础,开拓了广阔空间。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公益正在高质量发展的指向上形成共振之势。
王爱凤老人今年已80多岁,老伴还患有帕金森症,在家行走时常有摔倒的风险。对此,社区公益慈善除了对老人家中进行适老化改造外,还利用智能设备协助社区完成重点老人“关爱探访”。
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和腾讯SSV银发科技实验室合作的银龄守护卡,具备紧急求助和定位服务,还集成了多项创新功能。危急时刻,老人只需按一个按钮,就能随时与家人社工进行联络。社区工作人员则可以在手机端上实时接收和查看到老人的呼叫申请,并及时回应诉求。
银龄守护卡
“以前社区动员八九个志愿者都做不到每天到老人家上门,现在有了智能设备,一位社工就能网上照看很多个老人,快速完成关爱探访。”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罗家德表示。
此外,在以永陵而著称的青羊区西安路街道永陵社区,AI数字人“百变繁星”成为社区文化的宣传员,不仅让永陵文物栩栩如生,也将文化传播融入居民日常生活。在四川天府新区华阳街道安公社区,社区的300多位高龄老人、残疾人每个月可领取消费券,并到市场上兑换相应商品。通过数字化工具将社区与当地商业网络连接起来,满足社区困难帮扶群众的个性化物资需求。
“社区慈善正在从物资的救助和帮扶向‘物质+服务+赋能’转变。”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执行院长胡小军表示,社区是社会居民、公民参与的重要空间,这就意味着谈社区谈慈善的时候,除了强调救助功能以外,越来越关注它的服务功能和社区参与组织功能。“整合技术推动数字文化、数字养老等创新解决方案在社区场景的落地,将助力社区慈善高质量发展。”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68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