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低点开始算,中概已经反弹30~40%了,中概再一次来到了自2022年3月开始的长期震荡区间上沿,这是一个关键位置。
虽然中概短期涨幅挺大,但从长期看,还处于熊市底部,距离上一次牛市顶点还有60%的跌幅,中概想要真正走出熊市,进入右侧牛市,就必须先向上突破这个压力位。
A股和港股这对难兄难弟已经熊了太久,不管谁能先走牛,都是好事。
如果想直接买中概个股,要满足港股通50万的资金门槛,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都达不到,但好在中概类ETF基本没有门槛,谁都可以买。
从2021年开始,A股市场发行了大量中概类ETF,再加上原有ETF的申购,合计规模有2000亿元左右。
中概上一轮大牛市发生在2019~2020年,于2021年初见顶,之后是持续一年的熊市主跌浪,期间大跌70%,比较遗憾的是,很大一部分中概新增资金,都是在这个阶段入场的。
虽然中概现在正处于近两年的价格高位,但是很多人的账户未必是浮盈的。
从中概的例子里,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高位买入永远是最大的风险,而高位重仓不止损,就是取死之道。
如果不是在2021年的股价高位、估值高位重仓买入,而是在2022年之后的股价低位、估值低位买入的,那么现在中概应该都是赚钱的。
做到这点其实并不难,股价高还是低,估值高还是低,都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谁都能做到。
目前A股市场的中概类ETF总共有31只:
其中规模超百亿的有5只:中国互联网ETF(513050.SH)、恒生互联网ETF(513330.SH)、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SH)、恒生科技ETF(513130.SH)、港股通互联网ETF(159792.SZ)。
这5只ETF的跟踪指数是4只,具体是:
中国互联网ETF(513050.SH)跟踪的是指数是中国互联网50(H30533.CSI),
恒生互联网(513330.SH)跟踪的指数是恒生互联(HSIII.HI),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SH)和恒生科技ETF(513130.SH)跟踪的指数是恒生科技(HSTECH.HI),
港股通互联网ETF(159792.SZ)跟踪的指数是HKC互联网(931637.CSI)。
下图是这4只指数在近5年的价格走势:
以及它们的主要估值指标对比:
很明显,这4只指数是高度相似的,差别不是很大。
这4只指数的成份股均以国内互联网企业为主,主要区别在于成份股及权重分布均有一些差别,各有特点,这样也正好方便我们在挑选ETF投资时,可以根据个人偏好各取所需。
中国互联网50和HKC互联网,均由中证指数公司编制,中国互联网50覆盖了在港股和美股上市的国内互联网企业,成分股是50只,而HKC互联网仅覆盖港股通内的互联网企业,成分股是30只。
这两者成分股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中国互联网50含阿里巴巴,且是第二大权重股,权重占比高达20.6%,而HKC互联网里面没有阿里,因为阿里还没有纳入港股通。
恒生互联和恒生科技,均由恒生指数有限公司编制的,它们的区别在于,恒生互联侧重的是资讯科技类公司,近似就是互联网公司,而恒生科技则包括其他科技领域,比如半导体芯片等。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64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