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 郭汝瑰进京找张震, 话没说完就被打断: 别说了, 我支持你

百年人物志2024-05-17 09:52:38  53

百年人物志,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

在中国共产党的隐蔽战线上,有一位在国民党内部高层潜伏的“将军”,他以国防部作战厅厅长的身份,在为国民党“运筹帷幄”的同时,却又将许多重要的情报送到了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的案头,从而让中共决胜于千里之外。

这位在蒋介石身边参与作战指挥的高级将领就是出身于黄埔军校,深受蒋介石重用的郭汝瑰。

1925年底,高中毕业的郭汝瑰站到了学工、学医和从军的三岔路口,在老同学的建议下,他顺利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了第五期学员。

在校期间,郭汝瑰接触到了共产主义,并阅读了陈独秀等人的著作,他渐渐产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想法。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人被残忍杀害,革命由此陷入了低潮。而郭汝瑰就是在如此严重的白色恐怖中,于1928年,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不久后他便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1930年11月,郭汝瑰来到日本留学,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教育,军事素质得到了迅速提升,但同时,他也感受到了被歧视和看不起的痛苦。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郭汝瑰等中国留学生退学回到了祖国,并辗转进入了中国陆军大学深造。由于当时国民党还在继续反共,郭汝瑰不愿加入其中。于是,直到西安事变前,他一直留在陆军大学学习和任职。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面对日军的狂轰滥炸,第14师42旅旅长心生怯意,不敢出战。为不耽误战机,师长命令副师长顶上,没想到副师长同样是个孬种。这时,郭汝瑰主动请缨,来到前线代理42旅旅长。

郭汝瑰率领42旅在前线与日军激战7天7夜,写下遗书,随时准备牺牲,接到上级撤退的命令时,原本8000人的部队打得只剩下了2000多人。

郭汝瑰一战成名,加之其黄埔军校的出身,很快便进入了蒋介石的视野之中,升任54军参谋长。

此后,郭汝瑰凭借自己的战略眼光和作战指挥能力,先后在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鄂西会战等关键战役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日军的作战目的,并针对性地制定出作战计划。

郭汝瑰也凭借自己的本事在国民党高层如鱼得水,深受国民党内陈赓、何应钦等高官赏识,蒋介石更是将他视作“军界精英”。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争取和平,毛主席、周恩来等人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郭汝瑰参与了此次谈判的全过程。不久,他又随周恩来、张治中带领的军事小组,先后前往北平、太原、延安等地,与刘伯承、贺龙、聂荣臻等中共领导人进行了友好交流。

短短一段时间里,他看到了腐败、黑暗的国统区,又深刻感受到了解放区人民的由心底里散发出来的幸福,欣欣向荣的解放区跟死气沉沉的国统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他的内心再一次受到了震撼,也让他看到了希望,更让他坚定了回归共产党怀抱的信念。

于是,在中共秘密党员任廉儒的介绍下,郭汝瑰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并根据党组织指示,继续留在国民党内部,出任作战厅厅长。

整个解放战争期间,郭汝瑰将国民党军的作战计划和方案转交给党组织,甚至有时候,一些作战方案还没有下达至有关国民党军队时,解放军的指挥机关就已经收到了郭汝瑰送来的情报。

当然,身处秘密战线之中,郭汝瑰也时刻面临着怀疑和危险,当时,许多共产党人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好情报,保护好郭汝瑰这条情报线。

1948年淮海战役期间,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严重怀疑郭汝瑰“通共”,不过,由于没找到切实的证据,他仅仅以“郭汝瑰太过清廉”为由,向蒋介石汇报。

虽然蒋介石表面上继续相信郭汝瑰,但暗地里还是让蒋经国进行了秘密调查。最终确认郭汝瑰无疑,蒋介石自此对他更加信赖。

不久,郭汝瑰“引咎辞职”,被调往四川担任72军军长,这一任命恰好与他党组织要求他为解放大西南做准备相符。于是,郭汝瑰欣然赴任。

1949年12月10日,郭汝瑰通电起义,蒋介石先是震惊不已,继而勃然大怒,他在大西南所筹划的所谓“反攻”计划彻底失败。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郭汝瑰始终没有恢复共产党员的身份,此后几十年间,他一直申请归队,但得到的回复是只能重新入党。虽然十分受挫,但他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继续为人民服务。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郭汝瑰更是由于曾在国民党内部工作的原因,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他当时进行的工作也因此陷入了停滞。

1966年,根据叶剑英的指示,时任南京军事学院副处长的郭汝瑰组成了编写组,就中国古代军事学术开展研究,编写书籍。

然而,这项伟大的工作刚刚开始不久,便被迫停止,好不容易收集到的资料几乎都被破坏,研究人员也被分散到了各个地方。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切才迎来了希望。1980年4月,郭汝瑰给中共中央组织部写去了一封信,他在信中交代自己的全部历史经历,并再次申请入党。这一次,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郭汝瑰在时隔五十多年后回到了党组织的怀抱。

与此同时,在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将军的支持下,郭汝瑰等人马上联系到了之前编写组的成员,共48人。大家在收到编写《中国军事史》的消息后,立即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编写工作中,尽管他们中年纪最小已经有60多岁了。

恢复编写工作后,由于大家分散在各地,没有统一的办公地点,家中也很少有电话,因此,大家都靠写信联系。虽然条件十分艰苦,也没有稿费,但他们却都乐此不疲。

1983年,《中国军事史》第一卷《兵器》出版,叶剑英题写“中国军事史”五个大字,张震亲自作序。

到1990年,经过十年时间的努力,郭汝瑰等人编写的《中国军事史》终于完成,共600万字顺利交稿。同年,《中国军事史》刚刚交稿还没有刊印出版时,郭汝瑰再次来到了北京找张震。

见面后,郭汝瑰先向张震汇报了在编写《中国军事史》时领取的5万元经费的使用情况,紧接着,他便直言不讳地说明了这次前来的主要目的,即新的写作计划——《抗日战争正面战争史长篇》,并表示要筹措一笔捐款。

当郭汝瑰正准备进一步详细讲述自己的写作计划和目的时,不料却被张震打断,他当即承诺道:“你不用去找人筹集捐款,我支持你。”

不久,根据张震的指示,郭汝瑰便收到了国防大学5万元的拨款,他拿着这笔钱又跟编写组成员一起投入到了新的“战斗”中,并在6年时间里完成了六章内容的编写。期间,他们先后查阅数百份资料、档案,亲自前往各地访问数十位抗战老将军。其中的艰辛和困难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更不幸的是,就在编写组的工作进入关键阶段时,郭汝瑰却被诊断出患有脑血栓。为了不耽误编写工作的进展,他将主编工作交给了其他可靠的同志。

虽然不再负责主编,但郭汝瑰在接受治疗期间也一直没有与编写组断了联系,时刻关心着他们的进展。1997年,《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史长篇》终于完成了。

但唯一遗憾的是,郭汝瑰于1997年10月23日因车祸身亡,没能亲眼见到这部巨著出版发行。

在解放战争期间,郭汝瑰在没有解决自己共产党员身份的情况下,始终坚持为党工作,传回大量重要的机密情报,这是他信仰坚定的真实写照他的逝世,对我党、我军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损失。

参考资料:红岩春秋2015年1期、时代邮刊·上半月2021年9期、《湖南日报》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62921.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