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史君·17】井冈山沦陷后发生了什么, 红五军只有两百多人突围

有观点大世界2024-05-18 18:04:07  61

井冈山根据地沦陷,彭德怀率冲出重围,只剩下两百多号人的红五军,继续突围之旅。

在渡过桃江后,2 月15 日于信丰县石背圩与敌军一个团遭遇,激战脱离后,经安远重石、会昌县乱石(今于都县靖石)、西江,于2 月底到达瑞金瑞林寨,到这里,总算是有了个落脚点,被于北特区委书记李骏迎到桥头根据地,还替红五军购买了近千发子弹,没办法,当时党组织大都穷得很,甚至还有县级别党组织因为缺少经费,每天出去砍柴卖,来维持运转的事情,这千发子弹凑出来很不容易了。

为解决物资上的窘境,红五军决定,去打个县城。

1929年3月7日凌晨3点,红五军突击队分四路翻越城墙,跃入于都县城,打开城门后主力猛扑城内。

此战消灭十五旅一个补充营和县靖卫团等七百余人,击毙县公安局长,并放出众多被关押的同志。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获枪四百条,机枪两挺,子弹几十担,现洋两千余。

为防敌人反扑,红五军于当日下午 3 时押着俘虏,带着战利品,撤出县城,由于目前还没有毛泽东方面的消息,红五军便一路向东南走,一面宣传政策,倒是让随行的100多俘虏,如同天天在观音莲花池中听经的鱼儿一般,获得了净化,直接加入了红军。

3月中旬末,红五军奔袭攻占安远县城,当地地主武装安远县靖卫团不甘心失败,也不敢自己前往反扑,竟威迫近万名农民围城进攻,令人发指。

只可惜红军一面大声向围城农民宣传政策,一面给群众们丢过去没收的地方豪绅财物,以致数百围城农民直接报名参加红军,眼见这样下去红军越打越多,安远县靖卫团也就让其他农民散了。

在安远县城内,彭德怀也终于在报纸上得到毛泽东的确切消息,大喜之下,立即率领部队向东北方向开去。

1929年4月1日,彭德怀率部与正准备趁着蒋桂开战赣南空虚下回师江西发展的红四军,于瑞金会师。

自1月14 日在井冈山分手,不过两个半月,两军都经历了千难万险,感慨万分,一时都不知从何说起,只有两手紧紧相握。

会师让人喜悦,革命仍要继续,而革命道路上,更是充满了障碍,以及,线路分歧。

1929年4月3日,红军在瑞金接到中共中央于2月7日发出的《给润芝、玉阶两同志并转湘赣边特委信》,即中共中央"二月来信"。

这由周恩来在上海起草,但主要精神,是受到共产国际书记处书记布哈林的影响。

布哈林对中国苏维埃、红军运动的估计相当悲观。

认为红军只能分散存在,如果集中,则会妨害老百姓的利益,"会把他们最后一只老母鸡吃掉"。

由此,要求红军有计划的地将队伍定为数十人至数百人,最多不要超过五百人,散入湘赣边各村中。"决不宜在任何时候竖起一个集中的目标给敌人攻击。"避免被国民党军消灭。

至于红军的主要领导,毛泽东、朱德,更要为减少目标,离开军队。

原文是:“朱、毛两同志留在部队中,目标即大,徒惹敌人更多的注意...两同志得到中央的决定后,不应图于一时群众的依依而忽略了更重大的更艰苦的责任,应毅然地脱离部队,速来中央。”

注:

在1933年江中共中央机关迁往瑞金前,其间除3次短暂迁移,

中共中央领导机关长期设于上海。

主要为

老渔阳里2号:第一个中共中央局机关(1921)

三曾里3号:三大后中共中央局机关(1923)

云南路447号: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1928)

云上邨1号:中共中央常委会议机关(1931)

周恩来为时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

"瞎搞! 不切实际的指挥。这是要把这支部队葬送掉"毛泽东气呼呼地说。

彭德怀也说:"越是时局严重,军队的主要负责人就越不能离开军队。"

毛泽东当即写了一份态度激烈的回信,直接批评∶"中央此信对客观形势及主观力量的估量太悲观

了。"

头两句你甚至可以翻译为,以前莽的很,现在怎么又怂成这样,总之是非常不客气。

为此还惹来朱老总一些不满,虽然他也认为中央此举有些不妥,但对毛泽东作为下级(党组织)如此毫不客气地批评中共中央的态度有些微词(朱老总是军人出身,还是比较讲究传统上下级的关系),当然,只是两人之间的一个小插曲。

而复信自然还是发出去了。

回信主要内容(《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一卷):

"中央此信对客观形势及主观力量的估量太悲观了。"

"我们感觉党在从前犯了盲动主义极大的错误,现时却在一些地方颇有取消主义的倾向了。"

中央要求我们将队伍分得很小,散向农村中,朱、毛离开大的队伍,隐匿大的目标,目的在保存红军和发动群众。这是一种理想。以连或营为单位单独行动,分散在农村中,用游击的战术发动群众,避免目标,我们从前年冬天就计划起,而且多次实行都是失败的。

为什么不能分兵?毛泽东说明了原因;第一,红军不是本地人,与地方武装的赤卫队完全不同; 第二,分开则领导机关不健全,恶劣环境中应付不来,容易失败;第三,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第四,愈是恶劣环境,部队愈须集中,只有在好的环境里才好分兵游击。

我们三年来从斗争中所得的战术,真是与古今中外的战术都不同……大要说来是;"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道追。""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强敌跟追,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很短的时间,很好的方法,发动群众。"这种战术正如打网,要随时打开,又要随时收拢,打开以争取群众,收拢以应付敌人。三年来都用这种战术。

红军无论在什么时候,党及军事的统一指挥机关是不可少的,否则陷于无政府,定是失败。现在党的指导机关是前委,毛泽东为书记,军事指挥机,关是军司令部,朱德为军长。中央若因别项需要朱毛二人改换工作,望即派遣得力人来。我们的意见,刘伯承同志可以任军事,恽代英同志可以任党及政治,两人如能派来,那是胜过我们的。中央去年六月来信说派贺昌同志来视察,不知为何没有来,现在从福建来交通极便,以后务望随时派人来视察。

信中陈述利害,反正是绝对不能分兵,越在困境,领袖越要与战士同生共死,绝不能采取藏匿躲避政策,要是觉得我二人真的有必要一定要去中央(理由是要朱毛二人传授这段时间领导土地革命的经验),那就派别人过来,比如刘伯承、恽代英。

与在井冈山时硬刚湖南省委一样,此时的教员面对中央来信,同样头铁,据理力争,绝不盲从。

在顶住二月来信的压力后。

考虑到因蒋桂战争而发生的客观形势变化,彭德怀提出要率第五军(实际上当时红五军改编为红四军第五纵队,彭德怀是红四军副军长,但这个编制存在时间很短,为方便理解,观史君不作改动)打回井冈山的想法,想法得到前委,彭德怀就此踏上西进之路,后来彭德怀不仅恢复了湘赣革命根据地,还一度攻破长沙,成立湘鄂赣边根据地,红五军也发展为红三军团,当然了,这都是后话,就当时而言,彭帅此去,实际上前途未卜,势必将迎接更大的挑战。

红四军方面,按照计划在赣南一带发展,到五月便开创出一个囊括于都、兴国,宁都的革命区域,赣南武装割据局面被初步打开,只是,国民党内两大势力的对抗,蒋桂战争,出结果了。

自3月28日正式开战,5月份便大局已定,原本张牙舞爪的李宗仁、白崇禧带领的新桂系,败退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国府内部蒋桂之争由来已久。

一次北伐时,桂系就曾上演一场逼宫戏,迫使蒋介石下野。

二次北伐后,得到粤军依附的桂系便以两广为后方,占据两湖又驻军河北,势力大增,渐成与蒋介石分庭抗礼之势头。

1928年,蒋介石下令各路军阀裁兵编遣,双方关系也因此轮”削藩“而激化,暗自积极备战。

但除了发动和依靠工农力量的红军,这个异类之外,当时国府各大势力的对决终究是看资源,这也是得到江浙财团和英美扶持的蒋介石独占鳌头的主要原因。

蒋桂开战时,原本依附于桂系的粤籍陈铭枢、陈济棠便在蒋介石高官厚禄的吸引下通电中立(李济深被软禁),顿时让蒋介石避免了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在湖北的正面战场也打不过,仅支撑到4月底,桂系各将领便联名致函蒋介石:“自请下野,以谢国人,所部军队,静候编遣。”(《申报》“胡陶等自请下野”,1929年4月22.)

李宗仁也被蒋介石以“叛乱党国”的罪名,开除了党籍。

桂系垮台之后,蒋府一边谋划对冯玉祥的西北军下手,一边又开始加强对共军的围剿。

赣南革命区压力陡增,哎,上回提到,去到东固后,毛泽东领导的红军战略思想已经从“公开割据”转变为既能保存民力又能进行秘密割据的“打圈子策略”,开始实行机动游击作战。

西边不亮东边亮,在广东,粤军和依附桂系的残部(含广西方向的桂军残部)爆发内讧,已经要打起来了,福建不少部队被调去助阵,比如,一直盘踞的龙岩一带的草莽武装,后来被国府收编的陈国辉部,

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来信(7月出任),此时正是开拓福建的大好时机啊!!!

1929年5月16,红四军离开宁都,翻过武夷山,二次入闽。

5月23,红四军克龙岩,5月25,进占永定,在6月19,红军又收获了在广东得知老家被偷,坐卧不宁的陈国辉送过来的大礼包,几乎全歼该部,歼敌两千余,弹药物资收获无算,唉,真是的,占了你老家不算,还大老远的从广东回来送物资,真是太客气了。

红四军二次入闽后,抓住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忽东忽西,灵活作战,虽因广东战事结束,进攻梅县失利,但至1929 年10月,红色区域业已扩大到长汀、永定、龙岩全县以及连城、上杭、武平等,纵横数百公里,打开了闽西革命新局面,红四军人也越打越多,一度达到7000人。

更为关键的是,收到毛泽东方面具体情况后,周恩来站在中共中央的角度作了自我批评(除毛泽东回信外,陈毅亲赴上海,解释缘由),承认"二月来信的错误。

伴随着中央九月来信肯定了红军现有策略,以及依据此信其他内容,确定党领导军队、中国红军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武装集团的古田会议顺利召开(注:当时因为红军组成复杂,在长期的战斗中,一些旧军队长官思想、自下而上的民主思想逐渐爆发,以至于让毛泽东短暂脱离部队),一个崭新的局面,就此开启!!!

1930年1月,赣、闽、粤三省国民军以14个团的兵力,对闽西苏区进行会剿。

形势很严重,赣军金汉鼎部自长汀方向进到上杭以北,闽军张贞、刘和鼎部已自漳州方向,进至龙岩一带,粤军陈维远部业已北进至上杭武平一带

面对国民党军的步步紧逼,红四军继续施展机动游击策略,决定回师江西,昂,东边不亮,西边亮。

新成立的中共闽西特委对这种场面没啥经验,得知红四军要走,有些慌,要求红四军留下一个纵队。

毛泽东则言道:放心“敌军是跟着我们走的,不会留在闽西跟你们。”

他还写了八个字,"离开闽西,巩固闽西。"

1月9日,红四军动身,经连城、清流、宁化、归化县境,西越武夷山,前往江西境内的广昌。

意图围攻的国民党军自然是扑了个空,失去目标的三路大军去向不同,赣军金汉鼎部见红军绕到自己屁股后面去了,赶紧回师江西。

福建国民党军张贞、刘和鼎部,则把部队撤回漳州,准备和占据闽北的卢兴邦等部决战,争夺福建控制权。

卢兴邦,大家多少可能听闻过,就是那个发行“广豫”纸币大肆敛财的家伙,当然了,民国时期各地军阀依靠自身的地盘征税纳粮,发行货币倒是也很正常,也不是他一家。

粤军陈维远部见赣、闽二军都走了,就也打道回府了。

就此,三省会剿瓦解,闽西苏区也确实得到了巩固。

哎,利用敌人内部的分裂,机动游击,使敌欲战不能。

回到红四军的视角,自1929年5月离开赣南以,毛泽东朱德等人还是十分担心当地因为缺少红军主力帮助,而遭到损失的。

毕竟说一千道一万,“离开赣南、巩固赣南,离开闽西,巩固闽西”,这都是理论上的。

但事实证明,这条路--没错!!!

首先是红四军走之前开创的宁、兴、于革命区,当地党组织、武装自县城撤出,在日后的开国上将陈奇涵的带领下于乡间活动,不仅打退了国民党军的进攻,甚至让赣南红色区域不断扩大。

更为喜人的是,赣西地区,当地武装和数十万群众紧密联合,竟然将吉安围成孤城,赣西红色区域扩展到十十余县。

正所谓是“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原来(改为,不止于此),数月前,与毛泽东分别于瑞金的彭帅,以红五军返回井冈山后,与井冈山失守后被冲散的存活者组成的李灿湘赣边独立第1团,以及在湘赣边界打游击的黄公略部会和。

新中国创业时期牺牲的杰出人才太多,不知道大家有没听过黄公略这个人的名字。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毛泽东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这首教员在马背上作的《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中的黄公略,正是他,实际上,在创建中央苏区时期,"朱、毛、彭、黄"四人曾一度齐名。

当年彭德怀率领红五军第四第五纵队从平江突围前往井冈山时,黄公略则带领红五军第一二三纵队一两百人,在湘鄂赣边区打游击,十分艰苦,总之是一段难熬的长夜,以后有机会可以给大家聊聊,我军第一部关于游击战争的著作就是他写出来的。

而彭、黄二人,与之前提到的李灿,并称为湘鄂赣红军三杰,三人各自从鬼门关爬出来会和之后,

规划了一个沿着罗霄山脉两侧,南至井冈山,北至长江的宏大作战目标,当下,额,暂时还没实现,但已经是重新夺回永新,宁冈,莲花。

且于1930年1月18日,与中共湘赣边界特委、赣西特委接头(遂川),集中江西红军独立第二、三、四、五团,编成红军第六军(不久改为红三军),调黄公略任军长(刘士奇任政委(后为陈毅))

此时在大势上,此时各路军阀再起硝烟,打垮桂系的蒋介石欲对其他派系发难,在此压力下,冯玉祥阎锡山携手,拉上逃回广西纠集旧部,组织“护党讨贼军”的李宗仁(白崇禧),加以抗衡,宣言称:“蒋氏不去,中国必亡。”(《冯玉祥年谱》第101页)

与此同时,红军三路大军齐会吉安,成立红四、五、六军共同前委。

(常委是毛泽东、朱德、曾如柏、刘士奇、潘心源,候补常委是黄公略、彭德怀。由于毛泽东、朱德做前委工作,故由林彪任红四军军长)

确立对军事重镇吉安、赣州“围而不攻,扫清外围”的策略,3月份,红四、五、六军大佬约定三月之期,各自率部在赣南、赣西和闽、粤边境游动出击。

就此,他们或相互配合,或以独狼之姿左突右闯,在湘鄂赣地区掀起滔天波澜,国民党军留下的四五个师完全不够他们打的,大都被揍的据守坚城。

1930年6月,3月之期已到。

答卷如何呢?

红四军如狂风般自西起赣州、北抵永丰,东至瑞金,南至寻乌的区域刮过,除扫除当地国民党势力,帮助组建党组织外,毛泽东的著作《反对本本主义》(原名《调查工作》),也在此期间完成。

红六军横扫萍乡、宜春(袁州)、浏阳一带,破城占之。

至6月,彭德怀的红五军则是完成之前的蓝图,开拓了纵横十八县的湘鄂赣根据地,饮马长江!!!

在兵力上也得到极大扩展,六月上旬,红五军以出击鄂东南的主力,即李灿的第五军第五纵队为基干,融合当地武装,建立红八军,军长李灿。

同六月,以赣西南发展起来的各地方纵队为基础,在吉安成立红二十军,一度发展到3000余人,军长曾炳春,参谋长,陈伯钧,昂,后来的开国上将哈。

同六月,以赣南发展起来的各地方纵队于信丰组建红二十二军,军长,陈毅!!同在信丰以赣南剩余武装组建红三十五军,军长邓毅刚。

可以说各部完美的完成了三月之期的约定。

如梦令·元旦

毛泽东

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文章最后:我是有观点大历史,大家可以叫我观史君,此系列为观史君翻阅百部资料打造的心血之作,力求还原人民军队从建军到新中国建立的恢弘篇章,希望大家转评赞都来一个哟。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62441.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