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哄动一史
编辑丨哄动一史
许多人都说满清时期,科学事业裹足不前,这未免有些太过偏激,事实上,在鼎盛的康乾时代,由于西方传教士的涌入,一大批科学论著与仪器也涌入中国,康熙本人就对天文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到了乾隆时期,一位奇女子的出现,更是颠覆了许多西方人的认知。由于她本人在天文学、数学和诗歌方面所取得的卓越贡献,西方人对她推崇至极!
世界权威的学术期刊《自然》将她评为: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的女性科学家;国际天文学会还以她的名字命名了金星上发现的陨石坑;她甚至与居里夫人齐名,两次入选美国的科学畅销书中!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受到世界推崇,但在乾隆时代却鲜为人知的清代女科学家——王贞仪的一生!
特立独行的官宦小姐
王贞仪生于1768年,这一年,正是欧洲社会进行启蒙运动的开局之年,欧洲人驾着载满商品的船只飘洋过海来到中国,这块神秘的东方大地带给他们诸多惊喜与新奇。
而此刻,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正由骄傲自负的乾隆皇帝掌控航向,面对众多的西方科学著作,乾隆不屑一顾,仍旧让“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老旧思想,牢牢套在大清王朝每名渴望自由、解放的女子身上。
然而,凡事总有例外,王贞仪所处的家庭氛围却有些与众不同。他的祖父王者辅,身为掌握地方实权的知府,政绩平平,却对钻研星象,推演历法有着极大的兴趣,家中藏书颇丰,据说整整装满了七十五个大柜子。
王贞仪的父亲王锡琛虽然仕途坎坷,但却精通医术,一生悬壶济世,在坊间有着极好的口碑。王贞仪的祖母与母亲均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知书达理,能诗善文,这就给了王贞仪极其良好的文学基因。
良好宽松的家庭环境,逐渐养成了王贞仪叛逆任性而又勤学善思的鲜明个性,在祖辈给她提供的这块充满自由的肥沃土壤上,她将变成一个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个体!
不过,最终将她指向探索天文那扇科学大门的当属祖父王者辅!在她很小的时候,便长期伴着祖父生活。王者辅经常带着孙女去野外探险,观测星象,对幼小的王贞仪讲了许多星星的故事。
耳濡目染之下,王贞仪对新奇的世界充满着好奇,祖父绘本上的每一颗星星,对于她而言,都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
此外,祖父家里丰富的藏书,也为王贞仪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年纪尚幼的她已然是一位博览群书,见识丰富的小才女!
不过,在乾隆时期,天文这门学问是不允许民间百姓私自研究的,因为统治者狭隘的认为,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代表人间的命运,故此,研究天文自然无疑是对皇权的严重挑衅,这可是诛灭九族的大罪!
所以,王贞仪只能将祖父这些天文著作偷偷研读,根本没有人在乎她一介女流能取得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
1779年,十一岁的王贞仪迎来了人生之中最大的一场变故,她的祖父王者辅去世了!
与众不同的传奇经历
她的祖父因卷入一场风波而被发配吉林,王者辅年老体弱经不起颠沛流离,没多久便溘然长逝。
随后,王贞仪便随着祖母来到吉林奔丧,继承了祖父的所有藏书。这些藏书涉及天文、地理、数学等诸多学科,王贞仪如获至宝,决定进行长期研究。
王贞仪足足在吉林生活了五年,除了钻研祖父留下的丰富藏书外,她对骑术与射箭上也有着极大的兴趣。她曾向一位蒙古将军的夫人虚心讨教,史书上称她为:“跨马横戟,往来如飞”,一点也不亚于威武的男子。她对这样潇洒的自己相当满意,欣然作诗道:“亦曾习射复习骑,盖调粉黛逐绮靡。”
马背上的王贞仪潇洒奔放,成为封建礼教下那一抹弥足珍贵的亮色,夜晚卧于床榻后,她又变作遨游太空的书虫。
就这样,尚未满十八岁的王贞仪就已然读完了祖父留下来的所有书籍,接着,她便随父亲王锡琛开启了一段奇妙的宦游生涯。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已经有着丰富知识储备的王贞仪,随父亲一道走南闯北,看遍了祖国的壮丽山河,积累下宝贵的社会经验。
在此期间,她也不忘温书学习,写下了许多诗歌名作作为观后感。其中,最有分量的当属下面这句:足行万里书万卷,尝拟雄心胜丈夫!由此足见,她内心的骄傲与抱负!
王贞仪敢于跳出时代给她编织的牢笼,对“学堂之上无罗裙”的奇怪现象勇敢地提出质疑,在她看来,学问并不是须眉男子的专属,作为女性也同样拥有追求知识的权利!
接下来,她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诉这个男尊女卑的荒唐世界,女性同样可以在科学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鲜为人知的“开挂”人生
当别的同龄女性忙着相夫教子之时,作为“大龄剩女”的王贞仪却进入科研的海洋。1786年,十八岁的她结束了游学生涯,定居南京的她专心致志地研究学问,她似乎启动了“开挂模式”,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就!
既然学堂不收女子,王贞仪便在家自行研究数学。她以安徽学派的算筹学为基础,取长补短,自行总结出一套独特的数学理论。她潜心研究三角学,用浅显易懂的方法解读了乘除法以及勾股定理。
此外,她还写出了《勾股三角解》、《历算简存》、《筹算易知》等数学类科普书籍,让晦涩难懂的数学顿时有了灵魂,变得简单而有趣!
在天文研究上,王贞仪对天象变化投入了极大的兴趣,她在那个没有天文仪器的时代,经常将圆桌当作地球,手拿一面圆镜当成月亮,又将一盏灯悬于房梁之上,当作太阳,以此推演出形成“月食”的原因!而后,她便将这一发现写入到自己的著作《月食解》之中。
她还接触到了“哥白尼理论”,成为了世界上首位将宇宙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来理解“天圆地方”之人,这一切又在她的著作《地圆论》中有所阐释。
而在她的另一篇著作《经星辩》中,则成功推导出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动轨迹,这与她平时喜欢观测星象,随时记录它们的变化是分不开的!
诸多的科研成果,是王贞仪打碎世界观的突破性成就,但在那个时代环境下,她并未得到她应有的褒奖与荣耀,反而被坚持理学思想的老学究斥责为“失闺阁本来面目”。
对于这种斥责,王贞仪丝毫不放在心上,她还广开私塾,将她的科研成果传播给更多人知晓。此外,她还宣扬男女平等,为妇女争取更多权利,做出了实质性贡献。
1793年,时年二十五岁的“大龄剩女”王贞仪终于与志同道合的瞻枚相识相爱,瞻枚虽然只是个落魄书生,但对王贞仪的科研工作却竭力支持,二人结婚后,夫妻俩还共同完成了《德风亭初集》的编撰工作,这也是王贞仪现存的一本学术书籍。
虽然夫妻俩十分恩爱,但外界的压力,生活的窘迫,让王贞仪承受了不小的心理压力,最终。一边操持家务,一边孜孜不倦进行学术研究的王贞仪因一场大病而香消玉殒,终年二十九岁。
在后世保留下来的文物中,一张手持望远镜遥望星空的女子剪纸成为了王贞仪年轻生命永久的定格,这位用一生仰望星空的奇女子,就像她所仰望的流星一样,生命绚烂而又短暂。
结语
有人曾给王贞仪这样的评价:班昭之后,一人而已!的确,王贞仪用短短二十九年的生命,一扫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桎梏,为无数闺阁女子带来了瞬间的光明!
王贞仪的一生,跨过了许多禁区,她学骑射,通星象,精历算,工诗文,擅绘画,通医理,破礼教,乃至西方世界对她推崇备至,俨然已成为一位与居里夫人平起平坐的伟大人物。
而这样一位世界级科学家,在国内却成为了一个被历史遗忘的名字,在封建礼教大肆盛行的年代,肯定还有一大群“失闺阁本来面目”被历史风沙所掩埋,甚至她们的成就,很可能被偷梁换柱,冠以男子之名!
但她们依然证明了足以推翻偏见这座大山的女性力量,我们应该欣然地为每一个这样的“她”点赞!
参考资料:
《中国大百科全书:王贞仪》
《漯河晚报2019年4月10日第16版:清代女科学家王贞仪名震国外》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58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