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为让钱学森回国, 我国付出了什么代价? 筹码大到美国无法拒绝

烛下青史2024-03-23 22:52:43  120

“手上没有剑,和有剑不用,不是一回事”这是电影《钱学森》中的一段经典台词,正是他们这些老一辈的爱国科学家的无私奉献,才能为如今的盛世太平提供坚实的基础。而我国为迎接钱学森回国,更是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谈判与交涉。

在这期间美国对钱学森进行了监视、软禁,完全断掉了钱学森私自回国的可能,并不断派人游说,希望他能够留在美国,但钱学森始终不为所动,在他的心中祖国是高于一切的,科学可以没有国界,但科学家不行。

最终经过多方斡旋,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我国为将钱学森迎接回国,提出了一项让美国实在无法拒绝的条件,此后钱学森回归了祖国怀抱。那么我国究竟提出了什么条件,才让美国无法拒绝呢?

漫漫回国路

钱学森是美国著名科学家冯·卡门的得意门生,钱学森尽得其真传,毕业之后钱学森又按老师的建议去了加州理工进修导弹研究,对此这等高精尖人才美国必然是不肯轻易放回中国,直到新中国建立,钱学森再也按耐不住他回国的心了。

美国又怎会轻易放他离开,美军的海军长官向移民局说明了钱学森的重要性,“一个钱学森能顶五个师”,在美国政府的操作之下,钱学森夫妇被扣留在洛杉矶,无法离开。之后警方更是接到命令,将其关押在看守所中。

看守期间他们为了彻底打消钱学森回国的念头,开始对他拳打脚踢,最后还是冯·卡门经过多方斡旋才将钱学森保释了出来。但出来后钱学森依旧没能恢复自由,他成了美国的重点监视对象,他的住所附近不乏警察、特工蹲点。

无法拒绝的条件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美关系陷入冰点,尤其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大量的美国留学生被扣留在当地,不得回国。直到1954年,在当时的日内瓦会议上,周总理带领中国代表团开始与美国进行谈判,希望将这些留学生接回国。

但美国政府的态度坚决,尤其是在涉及钱学森问题时,美国的态度也让我国负责谈判的王炳南感到压力十足,美国总是以各种理由阻止钱学森回国。

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一封特殊的来信,打破了这一僵局,这是钱学森在重重监视之下冒险送出的亲笔信,信中控诉了美国对他的软禁,希望祖国可以助他回国。

在之后的谈判中,我方拿着这封信作为美国干涉钱学森回国的证据,并承诺美国将他们在朝鲜战场上俘虏的11名飞行员释放,这才让美国放回了钱学森。

对于美国而言钱学森固然重要,但他毕竟是中国人,而这11名飞行员则是美国千辛万苦培养出来的,中国这个筹码一出,他们也只能被动接受了。

结语:

1955年9月钱学森和妻子一起踏上了回国的道路,钱学森对于新中国的贡献无需多言,他对祖国的热爱也是有目共睹的,因为在他的心目中最伟大的永远是自己的祖国。

“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希望回国能为人民做点事”,这既是钱老回国的理由,也是钱老奉行一生的准则。

参考资料:

《钱学森的“5年回家路”究竟发生了什么?美方档案解密首次披露细节》北京日报2022.09.02.

《周恩来拍板:用被俘美国飞行员换回钱学森》中国网 2008.01.16.

《五年归国路 十年两弹成!钱学森逝世13周年,一起缅怀》 浙江日报 2022.11.01.

《钱学森归国始末:周恩来利用外交手段扫清障碍》 人民政协报 2009.11.02.

《纪念钱学森逝世十二周年:“他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美国曾软禁他长达5年……》 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2021.10.31.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572.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