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一天,天气似乎非常的晴朗,一众上朝的大臣在路上有说有笑的。但是唯独一人一直紧锁眉头,似乎有万千解不开的心愁。因为他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多重。今日要上奏给皇帝的奏章都已经捏出了汗,但是这也是下决心之后需要做的。
这个人就是叶伯巨,大明朝朱元璋的一个臣子,今天上书的内容就是关于劝阻朱元璋大封自己儿子为诸侯王的事情。
叶伯巨的建议可能在后人来看是一个好的建议。但是对于当时的朱元璋来说,完全是狂悖之言,简直在挑战自己的天子权威。结果可想而知,奏章拿上去之后,朱元璋当场就把叶伯巨下狱了,最后叶伯巨竟然活活的饿死在大牢里面。
后人都在猜,老朱为什么一定要分封自己的儿子呢,难道他不知道历史上的“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吗?
其实,作为一个从放牛娃逆袭成为皇帝的人,老朱看事情看得比谁都透。但是他依然坚持封王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
第一,老朱是穷苦人出身,自己富裕了得把荣华惠及给自己所有的子孙
老朱的童年生活确实很悲惨,成长经历也是相当的励志,心性的坚韧可以说异于常人的。他作为一国之君的同时,首先是作为一个父亲。皇帝位上做的还可以,父亲做的也相当不错。看着自己儿孙满堂,他不忍心让自己孩子们受一丁点苦难。他自己创业得来的江山,需要给自己的子孙共享,让自己的子孙永保富贵。
况且人生的险恶经历了太多,唯一能够信任的只有自己的家人。那么自己的江山也就只有自己的人来守护。
第二、对于历史上的诸王纷争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根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元年,朱元璋问朱标最近都学了什么,朱标回答说“昨讲《汉书》七国叛汉事”,朱元璋就问“此曲直孰在?”,朱标毫不犹豫的说,错在七国。但是朱元璋听到之后却又自己的见解,朱元璋认为汉景帝还是太子时就“常投博局杀吴王世子,以激其怨”;景帝登基后,又轻信晁错之说,轻率削减七国之地,这才是“七国之乱”根源。认为导致汉朝这些祸乱的并不是七国,而是在朝廷。因为,他觉得七国理论上都是自家人,如果不是朝廷的当政者太过刻薄寡恩,七国也不会起兵造反。
但是历史是不会有回头路的,朱元璋后皇孙朱允炆上台,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削藩。但是削藩没成功,反而被当初被分封的燕王反杀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45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