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武则天,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在我国古代,一位女子能够打破世俗,登基称帝,足以可见她的能力。事实证明,武则天确实能力非凡。
她不仅有着敏锐的观察力,聪明的头脑,而且手段凌厉。不然的话,她也不可能登上皇帝的宝座。
武则天出生于公元624年,其父武士彟为唐朝开国功臣,母亲杨氏也出身名门。唐太宗时期被选入后宫,在李世民病重后与其子李治建立感情。
后李治登基,将入感业寺的武则天接入宫内,在“废王立武”一事中被封为皇后,此后协助李治掌管朝政数十年,在67岁时登上帝位,改国号为周。
在位期间,武则天施行的政策得当,文化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历史上普遍认为这段时期,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称其为“贞观遗风”。
而且武则天的一个发明,至今我国和许多其他国家仍在使用,你知道是什么吗?
其实,它就是“糊名法”,在科考中将考生名字遮住来改卷,目前我国的各种考试如中高考等,仍在沿用这种方法。
从小经历各种考试的大家,应该不会陌生。考试结束后,将考生的所有信息都密封起来,连阅卷人员都看不到,从而减少作弊现象。
据记载,武则天"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判之糊名,自此始也。"《隋唐嘉话》在谈到“糊名制”起源时,也有相似记载。
武周王朝建立后,朝堂上的话语权还是掌握在李唐旧臣手中,为改变这种情况,武则天决定培养自己的势力,于是科举便成了她的手段之一。
大家都知道科举制发明于隋炀帝时期,在唐代迎来了它的高速发展时期,而武则天便在其中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李世民曾欣喜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但实际上,世家子弟仍然垄断着科举中的好名次。
也就是说,出身名门的世家子弟,仍然可以凭借家族的荫庇,在科举中取得好成绩,但寒门子弟,只能取得更差的名次,这显然有悖于科举考试的初衷。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几乎“垄断”科举名次的现象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唐朝时期,世家众多,而在重要的各种官职中,自然也有他们同一个家族的人。
所以,对他们来说,决定考生的科举成绩并不难,毕竟试卷上有名字,一眼就能知道是谁,导致徇私舞弊现象严重。
实际上,也正是因为这一问题在唐朝时期,具有普遍性,朝廷一直难以选出真正有才学之人。
导致的结果就是,大多数朝廷官员不仅是武则天不想任用的世家子弟,还是没有才能的平庸之辈。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武则天决定进行科举制变革。
当然,她在最开始,并没有想到这一办法,还实行了一段时间的举荐制度。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施行,她发现举荐上来的都是些滥竽充数之人,办事效率低下。
经过她苦思冥想后,才选择通过科举选拔人才,发明了“糊名法”。也可以说是武则天在没有其他办法网罗人才的情况下才采用的。
她的这一发明使许多出身贫寒的人有了用武之地。同时她也获得了许多真正的人才,如姚崇、宋璟等人。
“糊名制”这种方法有效地减少了作弊现象,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朝政的垄断情况。后来在明朝,出身布衣的朱元璋对这一点更是大加赞赏。
当然,对于武则天来说,她的成就远不止于此。但同时,为维护统治,武则天滥杀无辜,手段残忍。但不管怎么说,在“糊名制”上对后世之人来说是功劳一件。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45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