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以为自己有毛主席撑腰, 在十万人大会给文革泼冷水, 结果如何

今人说古2024-05-17 15:39:32  97

陈毅知道“毛泽东”这个名字,最早是在1919年冬天的法国巴黎,当时他在勤工俭学。当时他们这批旅法学生刚到巴黎不久,就又有一批湖南籍的俭学中国人到法国。“毛泽东”这个名字,正是这批湖南籍的学生带来的。

他们告诉陈毅,自己等人是由新民学会组织来法的,毛泽东是新民学会的发起人、组织者;若不是有毛泽东,他们不可能这么顺利的来法,甚至还可能来不了。从他们口中,陈毅知道了毛主席的贡献和思想。

1921年10月,陈毅等人被法国当局武装遣返回国,之后他往返北京、四川等地参加革命工作,听到“毛泽东”这个名字的次数越来越多。1924年1月国共合作,毛主席代表我党参与不少工作,陈毅因此对他有了更多、更深刻的了解。

1927年年中,毛主席、陈毅都在武昌工作,毛主席在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陈毅在隔壁的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院做文书工作。他们近在咫尺,却还是擦肩而过,没有碰面。

两人的初次见面,是在1928年4月28日井冈山会师。之后,因工作需要两人分隔两地,毛主席给陈毅写过一封信,里面有这样一句话:“相见恨晚,相慰平生,希遇事相商。”红4军成立后,陈毅在其中担任过师长、军委书记等职务。

建国后有学者说:“陈毅一生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就是与毛泽东的相识。由于有了毛泽东,所以才有了后来的陈毅。”两人的联系,从1928年到1972年,整整持续了44年时间,有合作有分歧,大概是八二开。

一开始,陈毅并没有把毛主席视作唯一的领袖,甚至阴差阳错地让毛主席离开红四军养病;幸好陈毅及时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公开道歉,并亲自登门把毛主席请回来。之后,陈毅曾为维护毛主席,与项英展开过一场激烈的辩论;当时,情绪激动的陈毅脱口而出:“你不信润之,只能说明你没水平。”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次闲谈中,陈毅“当仁不让”地说:“将来革命成功了,你让我去当外交部长吧。”毛主席笑着应允道:“行,一言为定了。”

新中国的首任外交部长是周总理,第二任就是陈毅,而且他是我们唯一一位有军衔的外交部长。他担任外交部长期间,在周总理的基础上,让新中国的外交风格更加独树一帜,既有元帅的豪爽,又有文人的儒雅。

陈毅担任外长期间,发生了两件外交大事,这也是他的功绩证明。一件是中苏关系恶化,他顶住压力,化解苏方逼债、撤走专家等造成的恶劣影响,并在苏军压境的情况,仍从容不迫,不失我们大国风采。

另一件是中美建交,陈毅在中美建交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幕后推动角色;很多人只知道毛主席、周总理的作用,常常忽略陈毅作为外交部长在其中的重要戏份。但是让人感到无比遗憾的是,陈毅未能亲眼见到美国总统尼克松——他在一个月前去世了。

最让人感到难能可贵的是,陈毅的外交工作和外交成就,是在一种身边环境和外部环境极度恶劣下完成的。而陈毅对“文革”的态度,也有着明显的转变过程。

一开始,他对于这场毛主席亲自发动的“运动”,不理解但拥护,尤其是在1966年8月3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接见红卫兵时,挽着陈毅示众并照相登报。

毛主席还主动拉起陈毅的手说:“陈老总,我保你!”陈毅回了个军礼,表示自己一定能过关,并向毛主席讲解了自己对此次“运动”的一些看法,及是否可以采取的做法。毛主席大力支持,表现得很高兴:“好嘛。”

于是在1966年11月的北京寒冬,多场群众大会上,有的规模甚至达到10万人,陈毅逢出席必讲话。有一次他开头就讲:“今天我来这个体育场,就是要泼冷水的。”后续,他还说:“我很坚定,我做好惨遭不测的准备,准备好人家把我整死,我不怕!”

陈毅的演讲,鼓舞了一大批迷茫彷徨的老干部,也为一些参与到“运动”中的年轻同志指明了方向。他演讲时,台上台下的干部群众,都是聚精会神的,全场鸦雀无声,并随着他的话语和动作,时而惊愕,时而大笑,时而悲伤,时而紧张,时而叹息...

他演讲结束下台时,掌声总是十分热烈得响起。

可惜,在那滚滚而来的“运动”大势下,陈毅一个人的能力是渺小。江青、陈伯达、康生等人的搞鬼,使得陈毅在政治上“靠边站”。渐渐的,他不再像“文革”初期那么开朗、有信心和能说会道。

1972年1月6日,陈毅带着对亲人、人民、老战友和新中国的无限眷恋,离开了人世。不知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有没有听到叶剑英给他念的,毛主席给他写的纸条。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34909.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