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6年,张学良豪赠10万法郎,出资送毛岸英兄弟留学。
1930年10月,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国内各地的革命斗争和政治运动愈发激烈,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被反动派杀害,毛岸英三兄弟随之被接往上海。
在董健吾的帮助下,毛岸英兄弟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到了1936年,张学良资助他们10万法郎,送他们去苏联留学,让他们接受教育。
张学良为什么如此慷慨?毛岸英兄弟去往苏联的细节是怎样的?
红色牧师
张学良之所以愿意投入巨资,和照顾毛岸英兄弟的董健吾有关。董健吾是地下党员,他与张学良的第一次会面是在1935年,当时他受命前往陕北,送一封密信。
经过数日的跋涉,董健吾最终抵达了陕北红军的地区,在那里,他找到了合适的渠道,将密信送达给了红军领导人。
可是抵达西安以后,天降大雪,董健吾被困住了,无奈之下,他只能向张学良求助。
张学良没有犹豫,亲自驾驶车辆前往董健吾的所在地,为他准备了一架飞机,使得他能够顺利地前往目的地。
这一次相遇和合作,不仅使董健吾得以顺利完成他的任务,也为张学良和董健吾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尽管他们身份背景截然不同,但在这个关键时刻,他们彼此相助,共同克服了困难,这段经历也让他们彼此更加了解和尊重对方,从而培育出一种深厚的友谊。
1936年,董健吾再次前往延安,本以为可以早日回程,然而,张学良却请求他在西安多待数日,借此机会与他有更多的交流与互动。
董健吾深知张学良的重要性,以及这段时间可能带来的机遇和收获。因此,他愿意在张学良的安排下多留些时间,与这位重要人物加深友谊。
一次吃饭的时候,张学良胃口不佳,神情烦闷,董健吾很快意识到异常,于是忍不住询问张学良的原因。
张学良在与董健吾的交谈中透露出他心中的烦忧。原来,他拥有一对十分珍贵的明代花瓶,是他极为喜爱的收藏品。
然而,不幸的是,赵四小姐在不慎的情况下打碎了其中一个花瓶,这让张学良感到非常心疼和不安。
对于张学良而言,这对明代花瓶不仅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更是他心爱的收藏,他对这件古物情有独钟,珍惜备至,因此当其中一个花瓶遭受损坏时,他的内心无疑受到了极大的困扰。
董健吾听到这个故事后,也感同身受,他理解张学良对这对花瓶的珍视,以及因损坏而引发的痛苦和不安,表达了对张学良的同情和理解,还努力安抚他的情绪。
宴会结束后,董健吾马上去购买了一套瓷器,对于喜爱收藏文物的张学良而言,收到这样的礼物无疑会倍感珍惜和喜悦,并进一步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
当礼物送到张学良手中时,他的反应超出了董健吾的预料,眼睛立刻放出了明亮的光芒,兴奋地拿在手里细细观赏,不时发出赞叹之声。
他对这份礼物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表示要出钱购买,董健吾却毫不犹豫地坚决拒绝了张学良的慷慨回报。
对此张学良要怎样礼尚往来呢?董健吾是否借此机会送毛岸英兄弟出国呢?
一项请求
1936年,张学良赠予10万法郎,送毛岸英兄弟出国留学。
后来,当张学良得知董健吾即将离开前往上海时,他决定举办一场家宴,以此为董健吾送行,这场宴会是张学良为了表达对董健吾的谢意和送别之情而精心筹备的。
在宴会上,张学良热情地款待着董健吾,并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询问他是否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或者需求。
董健吾会怎样提出请求呢?张学良是否同意?
面对张学良的特殊关照,董健吾提出想把几个孩子送到苏联留学,希望通过良好的教育,培养出一批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董健吾的这个请求并非私利,而是出于对国家和革命事业的忠诚和责任感,张学良愿意给朋友一个面子,点头同意,并邀请他日后详谈。
不久后,董健吾接到消息,张学良要来亲自与他谈谈送孩子出国的事情,这个消息让他喜出望外,心中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期待。
两人找了一个安静的角落坐下,开始了他们的交谈,张学良向董健吾详细讲述了他在西安所做的承诺,并表示了自己对这些承诺的认真和坚定。
在陪同人员上,张学良让部下李杜带孩子去往苏联,并且愿意承担三个孩子的出国费用,拿出了10万法郎的支票,显示了他对于此事的重视程度。
李杜曾多次返回家乡,组织抗日活动,他的工作和奉献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直向张学良表达着自己回东北继续抗日的愿望,甚至想去苏联联络旧部,为抗日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学良对李杜的付出和奉献心怀感激,因此他亲自前来上海,看望这位老朋友,并与他商讨未来的抗日计划,顺便和他商量护送三个孩子进入苏联的事情。
董健吾没想到张学良竟然如此慷慨大方,他也立即着手为孩子们准备出国的相关事宜,尽管任务艰巨,但他全力以赴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前途和生活环境。
不久之后,董健吾决定亲自将三个孩子送到李杜家中,显示了他对三个孩子的关心,并希望他们在一个安全、受保护的环境中得到更好的照顾。
李杜为了接待这三个孩子,专门为他们准备了一间卧室,提供了舒适的睡眠环境,希望他们能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生活。
此外,李杜还安排人教授他们怎样吃西餐,这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因为他们即将前往国外,这种文化上的适应对他们的未来生活至关重要。
曾经有过留学经历的专家还教导孩子们在国外如何生活,这包括文化礼仪、生活方式和社交规范等方面的指导。
董健吾和李杜为孩子们提供了充分的准备和支持,确保他们在国外的生活能够顺利进行,对这三个孩子的关心和期望,显示了作为长辈的责任心和爱心。
地下党方面,我们也派出干事参与其中,他将和李杜将军一起密切关注孩子们的安全情况,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他们免受任何危险。
毛岸英兄弟去苏联留学顺利吗?他们一路上遭遇了什么?
求学之路
1936年,张学良出资10万法郎,送毛岸英兄弟去苏联留学。
1936年7月,准备妥当的李杜一行人登船出发,他们经过停靠、换乘等程序,历时一个多月,终于登陆法国,旅程结束。
李杜将军及其随行人员乘坐火车前往法国首都巴黎,在巴黎抵达后,他们选择在一家公寓住下,这为他们在巴黎的停留提供了一个暂时的落脚点。
苏联方面是否同意毛岸英兄弟的留学申请?他们最终成功了吗?
按照计划,李杜将军立刻前往苏联驻法国领事馆,办理前往苏联的签证,他希望尽快完成办理手续,以尽早开始毛岸英兄弟在苏联的留学之旅。
然而,事情并没有按计划进行,在苏联领事馆办理签证的过程中,他们遭到了意外的拒绝,不得不需要重新评估他们的计划。
拒绝意味着他们的任务将被推迟或者变得更加复杂,李杜开始寻找其他途径前往苏联,尝试与领事馆进行进一步的沟通,解释他们的目的和身份。
在处理签证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寻求法国当地的支持和帮助,包括与法国当地的官员或友好人士接触,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他们还联系其他国家的使领馆,尝试通过第三方国家的中介前往苏联,由于国际形势的复杂性,他们需要灵活应对,以确保他们的旅程能够顺利进行。
经过一番打听,李杜才从情报贩子口中得知日本情报人员获取了毛岸英兄弟的相关信息,迅速向苏联政府提出了抗议。
这一意外事件使得李杜等人的计划受到了严重影响,在当时国际形势紧张的背景下,苏联政府不愿意与日本产生不必要的摩擦,因此决定拒绝了他们的签证申请。
这一拒绝对李杜一行来说无疑是个严重的打击,他们原本希望能够顺利前往苏联进行考察任务,让毛岸英兄弟顺利留学,但却因为外部因素而被迫暂时搁置了这一计划。
在这期间,毛岸英兄弟抓紧时间学习外文,参加了语言课程,通过与当地居民互动,迅速提高了他们的外语能力。
地下党干事采取主动行动,寻求当地华人社区的帮助,并请他们协助通知上级,要求他们帮助与苏联政府沟通,加速签证的审批。
不久后,苏联方面同意了毛岸英兄弟的留学申请,可是其他人不能一同前往。就在这时,西安事变的爆发让李杜将军无法在国外继续逗留下去,国内的局势更需要他的关注和参与。
于是,李杜折返回国,只留下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两人,他们被送往领事馆,由专人进行照料,即将开始在苏联的新生活。
进入苏联后,毛岸英兄弟被安排进儿童院,这是一所为来自不同国家的革命者子女提供教育的学校,受到苏联方面的重视。
在这个儿童院里,毛岸英和毛岸青将接受全面的教育,包括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以及苏联的语言和文化,这对他们的成长和思想的塑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他们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革命者子女一起生活和学习,分享彼此的经历和理想,对于毛氏兄弟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刻。
在莫斯科的国际儿童院,他们将度过一个充满学习和成长的时期,为将来的革命事业积累力量和经验,这段经历将成为他们人生中的重要一页,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动。
参考资料:
《张学良豪赠10万法郎,救护毛岸英兄弟秘密逃往苏联的细节》
《张学良资助毛岸英兄弟赴苏前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33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