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时间5月10日,极氪汽车正式在纽交所上市。现场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没有看到李书福。尽管现在吉利仍然是拥有极氪超过70%以上的股份的大股东。
很多人疑惑,作为吉利的实际控制人,李书福为何在极氪上市的关键节点不来见证?但也有细心的人留意到,不仅是这次极氪上市李书福没有来,包括前不久的路特斯上市、去年的亿咖通上市,李书福都没有现身。尽管据可靠信源显示,亿咖通上市时李书福本人同时间就在美国。
李书福已经很久没有现身自家的大活动了,以至于让外界形成了他在和传统业务切割的感觉。比如不久前的北京车展,当其他的造车掌门人都在上演流量大战的时候,李书福连续三天呆在展馆却刻意保持了低调。如果不是陪同领导参观展台上了新闻联播,很多吉利展台的工作人员都不知道李书福当天就在现场。
李书福为什么一段时间来刻意地保持了低调?他为什么不去极氪上市以及其他吉利重要活动现场?当然更为关键的问题是他去哪了,在忙些什么?
1
“吉利不能只有一个李书福”
随着极氪正式上市,吉利拥有了第九家上市公司,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手握IPO最多的大型汽车制造企业。
在很多人看来,上市无非是为了钱,为了拿到无息的资金。但在汽车预言家的采访中,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表示,登陆资本市场“钱”只是一个方面。在不同的阶段,企业需要通过上市等手段,实现自己的商业价值和诉求。
长期观察吉利的人士猜测认为,李书福推动吉利旗下业务板块的资本化,最核心的初衷可能是让公司治理更现代化和透明化。
吉利汽车一直是国内汽车企业当中相对透明化和规范化的企业。拥有“全国合规第一人”之称的全球合规专家王志乐教授此前接受寰球汽车采访时表示,中国民营企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后,没有经历过国外长周期的企业发展培育,因此在内部管理上常常显得随意性大,突出表现就是创始人的一言堂。“ 包括企业治理的透明化和规范化在内的合规管理体系实际上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融入全球化的重要软实力。”
2005年,吉利汽车(00175.HK)在香港正式上市。根据当时披露的财务数据,彼时的吉利汽车管理团队亦然没有李书福的其他亲属。即便是在今天如此庞大的吉利体系中,李书福的直系亲属也没有承担重要角色。
“上市是一个尺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度量企业的健康程度。”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寰球汽车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管在哪一个市场上市,本质上都是一个具有神圣庄严法律意味的行动。能够上市的企业,都是愿意将自己一切展示给外界看到的企业。上市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一个企业合规管理的检验过程。
非常明显,相比于同时期起步的中国其他造车企业,李书福在吉利身上一直追求健康透明的管理体系和模式。
“我认为,他在创业初期所经历过的事情,让他明白了对于一家健康发展的企业而言,需要摒弃小作坊式的裙带管理体系”。来自汽车行业的观察人士指出,从面向全球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非常正确的管理思路。而这也是让吉利在过去能够不断突破,实现一个又一个关键突破的重要保证。
“事实上,改革以来我们看到过很多前期发展很好的企业,因为没有建立起透明科学的现代化管理体系而失败”。该人士指出,李书福应该是看到了这个局面。他所追求的是企业正向的自驱力,而不是依靠李书福一个人来驱动。
不过在吉利员工看来,李书福不说不代表他没想法。有员工曾经向寰球汽车表示,在最近几次的产品评审会上,李书福提出我们的车型是不是不要那么多,第一那么多车型你也卖不好;第二是这么多的车实际上也都是同质化的,没有创新点。
如果将李书福的这个表态稍加引申便可得出一个结论,或许在李书福的认知中,当前汽车产品高度同质化,没有特色的结果只能是“耍嘴皮子”。
而这或许也是李书福本人不愿意参与到流量场的最核心原因。
2
李书福在忙什么?
不争流量,那么李书福在忙什么?
在前不久结束的北京车展上,李书福三天连续坚守北京车展吉利展台。尽管这其中掺杂有高层领导接待事宜,但对于他本人来说,确实是近些年来在车展中停留时间最多的一次。
据吉利人士表示,李书福三天在展馆的时间内也都是不停地穿梭。他去了一些展台,但是都没有主动地要求炒作发声。
这和此届北京车展其他企业领导的所作所为完全不一致。
“李书福可能是中国最早玩流量的企业家”。有行业观察人士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年李书福那些出位的言论哪个不是石破天惊。当年要有抖音,李书福可能早就成网红了。
“不仅是炒作发声的事。车展后,舆论场一直在炒雷军的小米挖角吉利的事,大家都希望能听到李书福的声音,直到今天也没见到他发声”。在一般人看来,小米的事,李书福完全有理由“借题发挥”。毕竟,这件事放在谁那都是挺憋屈的。
面对北京车展泼天的流量争夺战,李书福也有压力。据接近李书福的人士表示,吉利内部的很多人谏言李书福应该向流量靠拢。但是每次李书福耐心听完之后,总是说我再想想。
李书福在想什么?我们通过一些外界渠道试图还原一个逻辑:
·说出位的话,玩点流量,对于李书福本人来说手到擒来。至少对于他来讲,这件事不困难,他本人也不是十分抗拒。
·关于流量他有更深的思考。干了这么多年企业,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他深知流量场上论高低没有意义。
·最关键的一点是,他觉得搞流量不是吉利汽车所要去的方向。
那么吉利想要做什么?也许我们可以从李书福的行动上窥见一斑。
李书福最近一次在流量场上的公开露面是和俞敏洪去了台州的卫星工厂直播,隶属于吉利旗下布局卫星产业的时空道宇。从营业额上来看,这家起步不到五年的民用卫星公司,尚处在亏损投入阶段,和整个吉利主营业务营收相比更是不值一提。
而如果将时间线拉到更长,不难发现李书福已经很久没有出席旗下新车的产品发布,而是更多地将自己的精力留给了吉利旗下的新兴产业。比如造卫星的时空道宇、搞飞行汽车的沃飞长空、造手机的星际魅族、玩芯片的芯擎科技……在今天吉利控股集团的产业版图中,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汽车品牌之外,一大半都是以上这些看似和汽车八竿子打不着的创新业务板块。
从外部的视角看,李书福本人是有大格局观的。清华大学思想与战略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此前曾经对寰球汽车表示,有想法的中国企业家不少。在中国这样一个充满机遇的大市场当中,任何一个创新的种子都有可能成为参天的大树。但有战略的中国企业家不多,这也是我们看到中国很多企业平均生命周期较短的原因。
前文长期观察吉利的行业人士指出,吉利大约在2020年前后提出了空天一体的全产业发展策略。当时很多人半信半疑,认为是一个包装概念。但从现在吉利布局的业务实体来看,确实是在向这个方向努力的。
李书福现在显得低调,是因为可能他觉得这些创新的业务板块还没有形成气候。当未来3-5年形成合纵连横的业务布局后,他可能就更加愿意站出来讲讲自己的所思所想了。“但前提是,还需要一段时间。一旦时机成熟,我想李书福还会出来大讲特讲的”。该人士如此表示。
3
在下一个十字路口迎战对手
很明显,李书福成熟了。
这种成熟不是说年龄阅历带来的,而是经历过汽车产业的起起伏伏之后,他更加能够敏锐观察到下一个竞争的发力点,因而用更加成熟的方式来应战。
就像当前错综复杂的价格战、流量战,李书福和他的吉利看得很明白。流量场上无法论高低。想成为一家全球化发展的企业,最关键的是要踏踏实实把现在的事情办好。
在台州时空道宇卫星工厂开工时,李书福曾经公开讲过:“全球发展已经进入了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科技高度,创新速度,变革力度。全球汽车行业面临巨大创新机遇,吉利控股主动迎接变革,以创新引领发展,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新优势,与全球伙伴联合,通过协同和分享占领技术制高点,推动出行领域变革,为用户持续创造价值。”
简单直白而言就是电动化大家已经看到未来了,价格内卷已经证明电动化临近终局。在排除其他重大技术突破的前提下,行业竞争态势只会日趋白热化。因此,李书福更想让外界看到吉利在新汽车下一个十字路口所做的准备。
时空道宇是如此,亿咖通以及星际魅族、沃飞长空等看起来和吉利主业关联不大的业务无不例外都是出自于这种逻辑。李书福和吉利都更希望在“流量”、“价格战”之外,以全新的技术应用在新汽车的竞争中变为一个引领者,在汽车的下一个十字路口取得先机,彰显中国的原创力量。
所以现在李书福的“低调”,也是因为没有时间再与车企大佬们搞流量竞争,而是一心扑在在了卫星、飞行汽车、芯片等领域的发展布局上。
对于吉利的“天上地下”全方位的科技布局,央视主持人陈伟鸿也公开问过李书福说:吉利现在涉及如此多的领域,真的有必要吗?能做好吗?
李书福也坦言表示,这些规划是相对完善的,但最终的实施会根据市场变化进行,按照科技发展的走向进行灵活应对。当然无论车机还是卫星,都是汽车智能化转型的一个终极竞争,当前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刚刚在初级阶段,但未来如何朝着更深度、更广度,如何真正帮用户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这还有很长一段路,因为智能化也是无止境的。
很明显,吉利或者说李书福自始至终都想做那个引领者,而非跟随者。
这也侧面呼应了吉利在北京车展上的传播主题:致敬原创。
于是外界可以看到,当初那个在媒体眼中有些狂妄、偏执,甚至兼具表演天赋的“汽车疯子”,已然不见;站在面前的,是一个谈起汽车制造就两眼放光,从安全技术、绿色节能到“车联网”、智能化都能侃侃而谈的汽车专家。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每每谈到这些的时候他脸上流露出的虔诚与敬畏的神色,像极了一个精神上彻底皈依的教徒。
近来年,社会关注更多的是企业的商业模式转型。事实上,企业转型的关键在于人的转型,首要的又在于企业家的进化。通过李书福大家便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在这个巨变时代给李书福带来的改变:
李书福这一代企业家身上所呈现出的巨大撕裂感,可以看到他们的创新与进取,也看到他们的反思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