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关心的“钱去哪了, 钱在哪”

全产业2024-05-13 09:13:55  47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钱去哪,钱在哪”的内容,据我国的定义,货币供应量是全社会的货币存量,是某一时点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总和。目前我国的货币分为M0、M1、M2三个层次。M0,即我们常说的“现金”,最活跃,流动性也最高;M1,是MO加上流动性稍弱一点的单位活期存款;M2,是M1加上流动性更弱一些的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存款等。

PBOC育方的方法呢是,通过银行负债端的存款统计可以体现出“钱在哪"。由于M2可以通过贷款等渠滔派生,也可以通过银行资产端分析“钱去哪”。

重点还是去看企业行为和居民行为,钱随着企业投资生产、居民消费、财政收支,存款在企业、居民、政府等部门间会有转移,企业这端我觉得除了看企业的信贷和投资行为以外,其实还重点需要看企业的盈利,而居民部门则是除了看储蓄的总是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看居民部门储蓄的分布(需要考虑到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这两条其实在PBOC的报告中都没有提及;

基于这个我们其实可以设定一组数据:

M2-M1=(M1+单位定存和居民存款)-M1=单位定存和居民存款

M1-MO=(M0+单位活期存款)-M0=单位活期存款

这两个增速差其实能够反映出单位定存和居民存款的变化还有单

图表上就非常清楚,整个经济体的货币流动速度和交易活跃度在2019年之后持续下降,在此次疫情后则更为明显,这和2012-2014年主动压缩货币投放控制不一样(M0增速压缩带动),现在是M0增速很高,但是M1,M2都在快速的下降,简单描述现在的状态就是不缺钱,但是钱不流动,都转成了存款和储蓄;

这一点PBOC其实这个趋势和现象也讲的很清楚,只不过文绉绉的“当前企业和居民的存款定明化趋势加剧,存款主要留存在居民部门,没有进-步通过层民部门支出转化为企业存款”;

当然PBOC我觉得并没有去仔细分析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只是给了非常浅的理由,居民消费总需求不足,风险偏好影响了投资行为;

其实这个事情复杂么?并不复杂

企业现在问题是什么?非常简单,不断地投资投资,依旧是觉得供应会决定需求,只要我不断地投资创造新的供应,消费者就会自然有需求,这个问题其实我已经解释过了,现在的核心问题是内部的居民部门消费总需求不足,消费行为正在逐渐“性价比”化,而巨大的产能(可以说中国的产能是配置给全世界的)在外部贸易壁垒,内部需求不足消费偏好下降的背景下,只能是一个恶性竞争的“内卷化”,甚至一些企业家会喊出来"不赚钱,只为交个朋友”,殊不知这种经营思路对整个经济的生态来说是一种病态哦;

最新的PPI依旧同比保持着负数,环比还继续的下降,数据依旧是超出了市场调查的预期,很多人可能都没想过当前的企业“通缩”如此的厉害,有没有可能持续的时间也会超出很多人的预期?那就不难理解企业的资金行为了,也就是基于对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预期,企业选择把更多的资金存成长期储蓄存款,为了交易需求预留的活期存款少了很多,也就是说未来企业的经营活力会下降;产出涌缩,卷,价格战,很多企业也就自然而然为了生存肯定会去做资金套利业务,正好银行现在也很头疼,也需要同样的业务来支撑一下门面嘛;

居民消费不足和风险偏好的问题,去年下半年我写了非常多的内容和演讲,其实重点就是讲到了这个问题,只是我侧重的重点并不认为居民部门当前的这种情况是简单的“信心不足”,

其中核心的问题是"当前的分配的差异”,有人在存款,有人存不下来,有人觉得没投资回报,有人则是当不了投资回报,鸡不生蛋,蛋也孵化不成鸡,其核心就是掌握储蓄的随着年龄老龄化,自然而然就出现消费不足和风险偏好下降,而财富分配不均衡,使得这部分资金形成储蓄的趋势不断地增强,而真正能够推动消费和需求的一代人则深陷目前就业内卷,收入内卷,无法形成储蓄剩余,意志和意愿不断地低沉,开始选择“性价比"消费,选择平替,

选择二手,选择降低欲望,选择不恋爱不结婚不生育,最终有消费欲望和动力的一代人无法通过消费来提供“回报”,而过剩储蓄的掌握者则因为没有”投资回报预期"而选择继续储蓄,曾经的3%的存款理财看不上,现在都在疯抢;

继续的刺激年轻这代人加杠杆来支持内需?我觉得他们不是十四年前的那批80后,有动力,有能力,有空间,可以通过加杠杆,买房子,来刺激起来一轮内循环,现在以及以后的这批主要的消费居民,必须关注在当前的背景下对他们的区别性分析,现在其实应该更重要的是解决他们的收入增长,收入的确定性,甚至从存量中应该多考虑和分配给予他们才行,让他们重新回到欲望(消费和风险偏好扩张):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27112.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