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称,5月15日,李显龙卸任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宣誓就任新加坡第四任总理。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对中新关系未来发展有何期待?
对此,汪文斌表示,中方对黄循财先生就任新加坡总理表示祝贺,相信在黄循财总理领导下,新加坡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将不断取得新成就。黄循财总理长期支持中新合作,并担任中新双边合作机制新方主席,我们也相信中新关系将在他任内不断取得新进展,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作出更多贡献。
汪文斌表示,李显龙先生是新加坡资深领导人,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去年习近平主席同他共同确立了中新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新定位,我们期待并相信李显龙先生将继续为发展中新友好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黄循财与李显龙,有何相同与不同
5月15日,72岁的李显龙正式交棒给51岁的黄循财,后者宣誓就任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已经公布了新内阁的名单,他将继续执掌财政部,贸工部长颜金勇升任副总理并承担多个重要职务,副总理王瑞杰留任,其他内阁部长的职务不变。继李光耀、吴作栋、李显龙之后,狮城新加坡进入黄循财领衔的第四代领导团队时代。
黄循财与李显龙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在新总理、新内阁的带领下,新加坡将走向何方?如何展望未来的中新关系?当前亚太地区形势错综复杂,新加坡会扮演何种角色?
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原副院长王勤教授在长安街知事“知事会客厅”直播节目(回放)中分析,中新关系目前处于最好的发展阶段。去年,中新关系升级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确定了未来合作的大框架和重点。新总理黄循财对中国的友好程度较高,多次访华,对中国发展有深入了解。
深圳大学大湾区-东盟研究中心教授、新加坡研究中心主任吕元礼认为,新加坡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将沿袭李显龙所倡导的不选边站的策略。新加坡选择原则而非阵营,这样做有助于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而新加坡的外交原则之一就是确保双方的合作能够为对方增值,通过为中国增值,也实现了新加坡的利益。
直播截图
“接地气”的新总理
知事:如何评价李显龙20年的总理生涯?他为新加坡留下了哪些遗产?未来在国务资政位置上,他将继续发挥什么作用?
王勤:5月15日是新加坡的“交接棒”之夜。李显龙从政40年,其中有20年担任总理。他对新加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经济成就。在李显龙执政的20年里,尽管经历了几次经济衰退,但整体上新加坡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尤其在国际竞争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提升,在各种国际竞争力排名中都名列前茅。
其次是政府的廉洁高效。这一点对新加坡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李显龙在此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他保持了新加坡多元种族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后是新加坡“小国大外交”的策略,在处理东西方关系、平衡大国关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尽管李显龙退出了总理职位,但他将继续担任国务资政,凭借多年的从政经验和在政府不同岗位的工作经历,他仍将对新加坡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5月15日,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出席其继任者黄循财的宣誓就职仪式。图源:视觉中国
知事:黄循财有哪些优势,令他在第四代领导团队中脱颖而出?他的个人风格和施政思路,与李显龙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王勤:我们对黄循财的认识主要源于新冠疫情期间。作为新加坡政府跨部门工作小组的组长,他频繁举行记者会,向公众通报疫情情况和政府政策。他的稳健领导风格、清晰政策解释以及对细节的把握给人留下了良好印象。
此外,黄循财的个人出身和经历也使他更容易赢得民众的共鸣。他是“草根”出身,后来获得政府的海外奖学金继续深造。毕业后,他进入新加坡贸工部担任经济师,逐步晋升为高级公务员,并参与政府决策,因此被认为“接地气”。
黄循财的中文水平非常好,对中国文化非常熟悉,并多次访问中国。他非常重视中新关系,也关注中国的发展。他曾表示,永远不要押注中国衰落,这与李显龙有相似之处。
知事:此次交接比去年李显龙预告的提前了半年,有哪些考量?对下一届国会选举(最迟于2025年11月举行)将产生什么影响?
吕元礼:李显龙在演讲中表示,他原计划是在2022年自己70岁生日之前移交权力、卸任总理职务。但疫情打乱了这一计划。现在新冠疫情已过去,他的交接计划也重回正轨。2023年11月,他在人民行动党大会上宣布,将在2024年11月人民行动党70周年党庆前交棒。
新加坡将纪念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独立的8月9日定为国庆日,那么为何不选择8月交接棒呢?新加坡总理会在每年国庆日后的第一个或第二个星期日向全国发表国情演说,就国家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发表讲话,这是总理全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如果李显龙届时仍然是总理,他就需要总结自己20年来的成绩,并帮助黄循财展望未来,这样的安排可能不够自然。相比之下,把这个大场合留给黄循财,更加合理。
在5月1日,李显龙最后一次以总理身份,在五一劳动节集会上发表演讲,回顾了他主政近20年来新加坡的发展,也展望了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因此,5月15日这个日子是比较合适的交棒时机。
5月15日,黄循财在新加坡总统府宣誓就任新加坡第四任总理。图源:视觉中国
中新关系正处于最好的发展阶段
知事:新加坡政府的外交思路会有调整吗?站在新起点上,如何展望未来的中新关系?双方的合作还将在哪些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王勤:新加坡的外交政策主要关注几个方面。首先是其与东盟的关系,这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石。新加坡努力与东盟国家建立良好关系,并推动东盟共同体的建设,以适应东盟整体外交的需要。
其次是大国平衡外交。新加坡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近年来,在大国博弈中保持不选边站的立场。考虑到当前国际形势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增强,新加坡在整体外交思路上可能不会有太大变化。
至于中新关系,目前处于最好的发展阶段。去年,中新关系升级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确定了未来合作的大框架和重点。新总理黄循财对中国的友好程度较高,多次访华,对中国发展有深入了解。
新加坡对中国的发展了解深入,这也体现在双边合作项目上。例如,中新苏州工业园是中国招商引资的成果之一,新加坡提供了经济发展和公共管理方面的经验。另外,中新合作的天津生态城建设和以重庆为运营中心的“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等项目也与中国的发展需求相契合,为中新关系提供了良好基础。
吕元礼:新加坡的外交政策沿袭了李显龙所倡导的不选边站的策略。他强调,新加坡选择原则而非阵营,这样做有助于保持一致性和稳定性,从而与各国建立良好关系。这些原则通常是符合道德和道义的,例如尊重领土主权完整、维护国际秩序、反对恐怖主义等。同时,新加坡将这些道义原则与本国利益相结合,而不是对立起来。
其次,新加坡强调与最发达国家保持亲密关系,美国是其中之一。考虑到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新加坡必须与美国保持良好关系。黄循财强调永远不要低估中国的发展前景,因为中国在各个领域领先,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也是新加坡的重要政策。
中新关系在2023年确定为高质量全方位前瞻性伙伴关系。李显龙对“前瞻性”进行了解释,即双方关系应是长期互利的,不是短暂的。新加坡的外交原则之一是确保双方合作能够为对方增值,通过为中国增值,也实现了新加坡的利益。
苏州工业园区傍晚景色。图源:视觉中国
知事:李显龙在卸任之前表示,新加坡和多个大国都是朋友,希望他们有建设性地在本区域活动,帮助维持区域的安全和繁荣。当前亚太地区形势错综复杂,新加坡会扮演何种角色?
王勤:新加坡在李光耀时代、李显龙时代以及吴作栋时代都发挥着小国外交的积极作用。然而,现在国际形势和地缘政治更加复杂多变,这对新政府提出了挑战。
黄循财领导的新政府可能在外交方面还不够熟练。特别是考虑到美国推出了“印太”战略和“印太”经济框架,其中确定了贸易、供应链、清洁能源和公平经济等四大支柱,旨在遏制中国的发展。新加坡对此表示了明确的立场,主张成员扩大化,不应形成小圈子。
在政治方面,美国正在努力形成亚洲的“小北约”,并建立澳英美等国的安全伙伴关系,可能会扩展到日本和韩国。新加坡在这方面的态度相对明确,不会参与其中,但可能会向美国提供一些军事基地等支持。
然而,中新关系的互补性很强。新加坡拥有金融和区域中心地位等优势,与中国市场的需求相辅相成。新加坡的高效率执政和一些实例也值得中国借鉴。因此,中新合作和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新政府需要解决经济持续复苏的问题
知事:黄循财上任后面临哪些挑战?他会在哪些领域打开局面?
王勤:黄循财接班的时间点确实充满挑战,因为新加坡国内外形势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在国内,新加坡政坛出现了一些贪腐行为,影响了人民行动党的形象。此外,全球形势影响了新加坡的经济,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货膨胀问题。在国际上,地缘政治的变化也对新政府构成了挑战。
对于新政府来说,首要问题是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在经济方面,新政府需要努力实现经济复苏。去年的经济增长率只有1.1%,今年大概也是1%到3%左右。通货膨胀率已经从原来的6.1%下降到4.8%,今年有望降到3%到4%左右。新加坡的增长率原来在东盟国家当中是领先的,现在基本垫底。新政府需要解决经济持续复苏的问题。黄循财作为搞经济出身的领导人,在这方面可能会采取一些重大举措。
此外,对外关系也是一个重要考验。虽然新加坡选择在大国博弈中保持中立,但在具体操作上需要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去年,以黄循财为首的新加坡第四代领导团队发布了“新加坡携手前进”报告,揭示了未来七大转变和共建未来的路线图,这基本上公布了他们的执政理念。
5月15日,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左)与前总理李显龙(中)握手,新加坡总统尚达曼在旁观看。图源:视觉中国
新加坡的七大可借鉴之处
知事:新加坡近年来的发展思路,对于中国的大城市如北上广深等,有哪些值得学习借鉴之处?
吕元礼:新加坡的发展经验对其他城市确实具有借鉴意义,尤其是在环境建设、治安维护、政策制定和国际化方面。
新加坡樟宜机场。图源:视觉中国
首先,新加坡致力于打造成为东南亚投资的总部所在地,这需要城市具备优良的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秩序。因此,新加坡注重城市的整洁、美化和绿化,同时保持良好的治安水平,这些因素都是吸引外国投资和人才的重要因素。
其次,新加坡强调政策的可预见性,这有助于企业和个人做出长期规划和决策。预见性的政策可以增加投资者和企业的信心,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另外,作为一个英语国家,新加坡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这使得其更容易吸引来自西方国家的投资和总部。因此,其他城市可以加强英语教育,增强国际竞争力。
最后,新加坡注重知识产权保护,这有助于吸引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发展。其他城市也可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水平。
王勤:新加坡在产业转型、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发展政策方面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首先,新加坡在产业转型方面提供了一些先进的经验。2016年,新加坡提出了首个产业转型蓝图,其中包括了25个产业转型的计划,涵盖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去年,他们又推出了第二轮的产业转型蓝图。这些蓝图关注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等内容,但新加坡更关注制造业的转型问题。
制造业对于新加坡至关重要。与有些城市不同,新加坡一直致力于保持其制造业的竞争力。新加坡政府早在很早之前就规定,制造业的产值增加值比重必须占到25%,后来虽然无法完全实现,但仍然坚持保持在20%左右。这种重视制造业的做法是新加坡经济发展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中国,上海也提出了类似的目标,即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低于25%。这表明了制造业在城市经济中的重要性。虽然服务业也很重要,但制造业仍然是实体经济的核心。因此,保持制造业的稳定比重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第二个方面是劳动生产率。随着工资成本和其他成本的上升,劳动生产率变得非常重要。新加坡一直非常关注劳动生产率的指标,因为该国的工资水平相对较高。如何保持国际竞争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变得至关重要。
第三个方面是社会发展政策。近年来,新加坡政府的财政预算中,社会发展方面的支出占据了主导地位。例如,今年的财政支出中,超过一半用于社会发展。这些支出包括为家庭提供购物补贴、提升劳动者技能以及终身教育等方面。对于处于一定发展阶段的各个城市,尤其是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加大社会投入是非常值得的。例如政府组屋政策,新加坡做得非常出色,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此外,新加坡在海洋政策方面也提供了许多值得学习的经验。深圳提出要建设世界海洋中心城市,而新加坡在建设海洋中心城市方面,特别是海洋经济开发、海洋资源保护和海洋科技创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