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霁月
“请扫码下单哦。”近日,有一位视频博主,以视频演绎的方式,分享还原了他去奶茶店点单,被商家强制要求扫码消费的经历。博主发文称,当时店里没有其他客人,店员也不忙,明明口述点单会更快,但仍被强制要求扫码点餐,实在令人不悦。
不论视频中,博主的表现是否有夸张演绎的成分,但视频发布在网上,迅速引发了网友共鸣,在评论区留言写道:“简直是我的互联网嘴替。”关于事件本身的进展暂时还没有相关回应。从网友的吐槽中不难看出,扫码下单、扫码排队、扫码开门等已经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甚至被强制扫码消费不是个例。
不可否认,在一些场景下,扫码的确能够做“减法”,为消费者带来便利,比如减少在点餐、购票、办事等过程中的繁琐步骤。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有不少消费者发现,扫码不仅没有简化流程,反而还要跳转多个页面、添加好友、关注公众号,甚至填写个人信息,这无疑增加了消费者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还有信息泄露的风险。
难道,不扫码,还不能点单了吗?早在2021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发文表示,新技术应用不应成为限制消费者权利的工具,不应成为攫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借口,更不应成为阻碍大众消费的壁垒。2022年,四川德阳的一位市民将商家告上了法庭,成为四川首例判决的扫码点餐侵权案件。经营者将关注公众号或使用APP、小程序作为消费者行使权利或享受服务的前提,并在此过程中获取与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的行为,已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侵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消费者有权拒绝和举报。
作为消费者,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对于不合理情况说“不”。同时,消协与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开展消费监督工作,通过提示警示、约谈劝喻、支持消费者诉讼、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等方式,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扫码消费不应是“单选题”,更要警惕以消费的名义对消费者的侵权。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22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