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贾娇
“我们让乡村产业把歌唱,我们让头雁振兴云起舞。乡村振兴的先行者,默默奉献在乡土。”
5月15日,又是一大早,哼着自己创作的歌曲,内江市市中区桂明水产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张秋林开始巡塘、查看白乌鱼的状态,这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让张秋林如此“煞费苦心”的这条鱼,是乌鱼家族中的一个特殊品种。内江市市中区是“中国白乌鱼之乡”,在这里,以乡村为舞台,以白乌鱼养殖为背景,张秋林充分施展着他的热情和才干。
张秋林正在拉网捕鱼
选择
返乡创业养好“一条鱼”
“今天有近100件白乌鱼的快递包裹要发出去,买家全国各地都有。有的买家是买来吃的,还有的买家觉得好看,买来用作观赏鱼的。”采访当日,在一块鱼塘里,身穿背带下水裤的张秋林正拉网捕鱼,忙得不亦乐乎。
张秋林今年36岁,是土生土长的内江市市中区人,也是一名退伍军人,于2013年退伍后回到家乡养殖白乌鱼。
谈及养殖白乌鱼的初衷,张秋林说一方面是因为从小就喜欢鱼,另一方面是养殖白乌鱼的市场广阔。在他童年的记忆中,白乌鱼在长辈们的口中“经常供不应求”,最高时价格达到80元/斤。
白乌鱼(资料图)
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价值,当地不少人看到了商机,纷纷投身到养殖白乌鱼的浪潮之中。据内江市市中区渔业发展中心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市中区白乌鱼养殖面积约有5800余亩,其中稻渔综合种养4500余亩,池塘精养1250余亩,设施化养殖50余亩,产量520余吨。
愿景
让白乌鱼真正走向全国
十年来,张秋林的鱼塘已从最初的几亩慢慢扩大到30多亩,但他的养殖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最开始不懂养殖技术,鱼生病了都不知道,看到鱼大量死亡才反应过来。”张秋林坦言,那时自己才意识到白乌鱼不是想象中那么好养。
于是,他不断向养殖白乌鱼的老前辈请教,与同行交流学习。有了技术,张秋林白乌鱼的养殖才算渐渐走上了正路,随后,白乌鱼的养殖规模也逐年扩大,效益也渐渐好了起来。更让旁人吃惊的是,婚后不久,他的新婚妻子郭霞也辞掉了工作,夫妻俩一门心思扎进了养殖行当。
内江市市中区桂明水产养殖家庭农场
“我很看好白乌鱼产业。”说到这时,郭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她算了一笔账,“我们农场的白乌鱼苗种年产量100余万尾,一尾售价在1元左右。白乌鱼成鱼年产量10万斤左右,主要销往川渝地区,今年开春后白乌鱼成鱼批发价达22元左右一斤,而黑乌鱼的批发价在10元左右一斤。”
白乌鱼为何身价更高?张秋林介绍道,相比普通乌鱼而言,白乌鱼通体透白,体型呈长筒状,既有颜值优势,肉质口感也很鲜嫩爽滑。
谈及未来,张秋林还有一个宏伟的理想。“我们是去年才开通的线上销售渠道,仍然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接下来还要继续做好宣传,让白乌鱼真正走向全国。”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19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