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5月,618的前置活动都已早早展开,各大平台最大程度地争夺着消费者的时间和金钱,但今年却显得有些特别。
近日天猫、京东两大电商巨头相继宣布取消618预售机制,回归“现货开卖”。这一举动给近几年火热的“电商造节”泼了一盆冷水,引发各界对电商行业未来发展的关注与思考。
取消预售机制对平台、商家意味着什么?又是否预示着未来618的退场?TOP君将以此探讨新格局下的电商发展之道。
预售演变:从营销策略到“烧脑”玩法
距离淘宝首次提出“预售”概念,至今已有12年。
预售最初是电商平台为了帮助商家提前备货、减少物流压力而设计的一种营销策略。将订单集中在特定的时间段,方便商家、物流提前安排,准备充足的人力物力以应对高峰期。
但随着时间推移,预售在逐渐变味。从早期10天预售,到愈发前置的预热活动,战线拖得越来越长,有时甚至要消费者等上一个多月才能发货。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限时秒杀、满减、折扣、红包雨等促销活动让人眼花缭乱。消费者的抱怨声不绝于耳,但平台很难下定决心割舍预售机制。
究其原因,预售周期的拉长能够带来更好看的销售数字。将营销预算集中在一段时间甚至618一天之内,可以创造出亮眼的“卖爆”效果,带来显著的短期增长。
预售额作为一种衡量指标,平台后续也会给商家的现货促销分配更多流量,以此鼓励商家尽早投入到预售营销中,造就了预售越来越卷的现状。
据了解,2022 年的双 11 期间,头部主播的预售成交额占总成交额比例超过50%,可以说,预售撑起了直播大促的“半边天”。
取消预售:商家、消费者、平台的共同需求
既然预售如此“有效”,是什么让电商巨头下定决心放弃预售机制?
618这类大促的成功,本质上是商家、消费者、平台的三方“合谋”。商家需要销售额,消费者需要优惠,平台需要好看的数据,当有一方利益受损,这种机制就会失去平衡。
商家预售期的营销推广本就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加上平台要求的各种满减优惠,往往让商家出现“破价”,引起其他经销商不满,商家自身也是“赔本赚吆喝”的状态。
一年更比一年高的GMV背后,预售造就的高峰期销量“爆发”,只是薅了其他时段的羊毛。紧盯着优惠的消费者没有忠诚度和粘性可言,过度投入预售不利于商家的稳定发展。
图源京东
消费者对预售也在逐渐失去耐心和信任。电商购物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便利是如今对电商的基本要求之一,动辄数十天才发货的预售显然无法满足消费者“即时消费”的购物需求。
预售对消费者为数不多的吸引力只剩下优惠,但很多商家为了转移损失,选择在预售前先涨价、预售时降价,实际上“优惠”后的价格甚至比平时还要贵,这种操作严重损伤了消费者对预售机制的信任。
各大平台促销已成常态,去年拼多多喊出“天天都是618”的全新概念,旨在“让消费者无需等待购物节,平日里也能享受到优惠”,正面迎击其他平台的618大促。
“苦预售久矣”的消费者迅速被打动,去年拼多多全年营收与净利润皆同比增长90%,实现接近翻倍的成长。
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取消预售可以缩短用户的观望时间,避免用户在“购物冷静期”流失到其他平台。
618购物节失宠,未来或将退场
从长远来看,预售的消失也许预示着618购物节的退场。
此前,淘天集团内部围绕“要不要取消预售”讨论了很久,多数人支持取消,理由不约而同地从用户体验出发:不用消费者特意等待、用户全程可下单、预售商品对用户不再稀缺……
最终取消预售的决定,昭示着平台在短期利益和用户体验的天平之间偏向了后者。
存量时代,平台不再能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提高用户留存,而必须专注于用户体验,砍掉繁琐环节就是第一步。
只是取消预售之后,平台的618营销周期仍不算短。
淘宝从4月下旬就开始为618蓄水和造势,一直到6月20日结束618第二波活动。算上前前后后多个日常促销活动,618的全周期时长可以达到接近两个月。
京东的618则在5月31日晚上8点开启,虽是直接进行现货售卖,但随后还要依次进入专场期、高潮期和返场期。
图源网络
有网友在社交媒体表示,只取消预售改变不了什么,目前领店铺优惠券、商品专属券、满减折扣、每日领红包叠加、前XX分钟优惠等促销规则仍然十分繁琐。
面对消费者的呼声,已经有所松动的平台未来可能在繁琐规则上“再砍一刀”。当人为造出来的电商购物节失效,平台就需要找到其他的方式留住消费者。这种方式并不一定是“创新”“激进”的,但一定是让消费者感到舒适的。
这并不表示电商行业的衰退,而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阶段。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电商平台需要不断调整、创新,以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和市场发展趋势。只有紧跟时代步伐,电商行业才能保持自身发展动力,迎来更有期待的未来。
今年618,商家从哪里要新增量?
不要做母亲节营销!除非让“爱与感恩”进入TA的肺泡
香飘飘直播间热度滑落,“爱国营销”理应克制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13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