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田之路摄影报道
地质专家扛着设备带着仪器,经常要深入大山。对地质灾害多发的四川来说,地质专家就是“地质医生”,要经常给“生了病”“受了伤”的地表问问诊看看病。
四川雅安石棉县王岗坪乡,“9·5”泸定地震以来山体受损,地质灾害频发。不料此后,又经历了数次泥石流、强降雨、滑坡等险情。于是,在今年汛期即将到来前夕,封面新闻记者跟着四川省地调院地环中心的地质专家一起,像“赤脚医生”一样,来了一趟王岗坪问诊记。
地震受伤打了防护去年泥石流遭了灾
沿着石棉县北行,封面新闻记者与地环中心的地质专家,来到了大渡河以东的王岗坪乡。
一年多前,王岗坪乡因距离震中距离近、地形切割大,泸定地震造成这里山体大范围受损。如今,仍能看到多处滑坡、塌方的痕迹。
“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防灾设施,是震后第一时间修筑的,比如防护网,拖住山上的落石,还有一些泄洪渠在防止次生灾害方面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地环中心工程师王建华介绍。
防护网阻挡落石
王岗坪乡烧房沟,是一条从山上流经乡镇,流入大渡河的沟渠,有明显的落差。根据测算,它的流域面积3.62平方公里,呈芭蕉扇形状。沟内常年有水,由主沟和左侧一条常年流水支沟组成。此前的泄洪通道,是从烧房沟引流入乡镇地下,达到排水的目的。
泄洪通道说明图
震后修建的安置房就在烧房沟流经乡镇的旁边。2023年9月18日,王岗坪乡再次爆发泥石流,结果以前打的防护没能抗住冲击,造成部分安置房被泥石流堆积物淤积。经专家评估,烧房沟当时修建的防灾设施已不能满足震后的设防需求。
“震后山体松散,一旦发生暴雨泥石流,冲刷下来的堆积物面积远远大于以前。”显然,震前的挡坝、泄洪渠已经“装不下”现有可能遭遇的洪水容量。事发后,“地质医生”会诊后认为,应对此处的防护措施进行升级改造,筑起更牢固的防护墙。
拦挡坝扩容泄洪渠扩建通过上个月暴雨考验
根据修复提升方案,地质人员决定对烧房沟的挡坝加高加固,在原有挡坝基础上采取加“高宽长”的形式改扩建。坝体加宽宽度为9米(基底总宽16.5米)。扩建后坝顶长100米,坝顶宽3米。两侧坝肩根据设计,为梯形剖面,保证冲刷下来的洪水也有兼顾的坝肩有坚固的阻挡。
烧坊沟改造前后对比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拦挡坝下方,河床内有大的落石。为何落石没有清理还留在这里呢?
王建华介绍,这是改建工程中就地取材设计的细节,“落石被混凝土牢牢拴在河床,一方面加大洪水冲刷的阻力,阻挡部分泥沙冲击,另一方面也能将洪水初步过滤,让大一点的落石沉积在这里,减轻沉砂池的压力。”
洪水流经挡坝后朝下流入沉砂池,也是改造工程的一部分:沉砂池扩大面积,增加数量,让洪水在流入泄洪渠前尽可能少携带泥沙,防止堵塞。在保留原有泄洪渠的基础上,重新修建一条地下泄洪渠进行分流,最大程度保障洪水顺利排出。
新扩建沉砂池
拦挡坝已经于今年初完工交付,并经受住了新一轮的地灾考验。上个月15、16日王岗坪乡普降暴雨,受暴雨影响,烧房沟内爆发山洪泥石流,已修建好的拦挡坝、停淤堤、排导槽发挥功效,起到拦挡排泄作用,对集镇未造成任何危害。
新改造的烧坊沟拦挡坝
地质专家表示,王岗坪的方案可以复制到其他类似地质区域。近期,他们将对当地早前的防护网重新调研,若不能满足现在的防灾要求,都会建议改造。全省来说,则建议重点关注一些震后次生灾害风险较高的区域,全覆盖开展地质灾害动态巡查,着力实施地质灾害工程项目,高标准实施地质灾害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项目,消除地质灾害威胁。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03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