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警官,我接到一个骗子的电话,怎么办?”
日前,江苏南通市海门区公安局三星派出所社区民警李宝强接到一条微信消息,微信好友张女士告诉他,自己疑似遭遇电信网络诈骗。
“赶紧挂断!现在就来所里。”在派出所反诈宣教室,李宝强通过真实案例的套路剖析,将差点陷入诈骗旋涡的受害人“及时唤醒”。
△辖区群众在线求助李警官
类似的情况数不胜数,针对反诈工作,李宝强有一套独创的“微方法”。他认为,反诈工作要开展得好,重点在于高效预防,能够让群众接到陌生电话、难辨真假时及时找到社区民警。
李宝强的微信通讯录有3500个好友,都是在多年工作中积累起来的,他细心地给每个人都标注了身份和住址。
在添加完对方微信后,李宝强有自己的“四步走”动作:发一张印有他电话的警民联系卡,发一份有防骗口诀的防范诈骗告知书,配一张写有他办公室具体地址的实景照片,最后,将宣防对象拉进14个网格服务群中的某一个,让其持续接收反诈知识。
这“四步走”,多年来雷打不动,不论是谁,遇到紧急情况都能轻而易举地找到微信好友李警官。
反诈为了群众,反诈也能依靠群众。这些微信好友不仅是隔着屏幕的市井百姓,更是开展反诈工作的“活资源”。
不少接受过反诈宣防的“好友”,悄悄记下了“李警官”的好,主动当起“反诈卫士”。
家住广丰村的小沈平时专职送外卖,曾是反诈宣防重点人员,因李宝强的反诈宣传,他避免了上当受骗。此后小沈自愿成了反诈专业宣防队的志愿者,利用送外卖的机会,见缝插针向群众附上反诈“套餐”。
“您好,外卖到了,再送您一张反诈宣传单。”自从进入“反诈圈”,小沈完成的每一条订单,似乎又多了一重意义。
个人力量有限,群众力量无限。李宝强还常接到热心群众提供的线索,“谁疑似正被诈骗”“谁被骗风险极高”……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拉近了警心民心。
“有事儿就微信找李警官,他随时都在。”这几乎成了大家的共识。“秒回是一种态度。”李宝强表示,和诈骗分子斗智斗勇就在分秒之间,快一秒回复,群众的财产安全就多一分。
反诈工作任重道远,做好分内事还不够,分外事遇上了也不可不管。
原居住在三星镇大石村的査先生数月前搬到了南通开发区,前些天下午,他忽然接到一条微信消息,打开发现是李宝强发送的反诈宣传推文。
査先生正纳闷,随即又收到李宝强发来的信息,才得知:尽管居住信息尚未更新,但是为了保证宣防工作的连贯性,李宝强仍然将其作为自己的反诈宣防对象。
由于辖区内人口流动性高,像査先生这样的情况还有许多,李宝强把已不属于自己辖区内的反诈宣防责任主动揽了下来。他说,多发几条信息,不耽误自己多少功夫。
今年,是李宝强在海门区公安局三星派出所的第十九个年头。2022年,他转为专职社区民警,辖区包含大石村、广丰村、老天补镇区,总人口1.45万,外来人口占一半,人员结构复杂,企业分布广泛,可辖区内多年来没有发生过重大恶性案件,尤其是诈骗案鲜少发生。
上游新闻仁行通讯员王宇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03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