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丛丛谈《我的阿勒泰》:于适是唯一的选择

念波看影剧综2024-05-13 20:52:10  80

不知道95后、00后在读什么,我们80后学生时代会读金庸、三毛、张爱玲,以及韩寒、郭敬明。 80后很容易爱上李娟的文字,但改编很难 80后女导演滕丛丛说她读到李娟的时候,内心充溢着高中时代读到三毛的那种情怀——“身处异乡,你的世界是无尽且广袤的,从而得以在开阔且未知的空间里流浪”。 身为85后,我很能get到滕丛丛对三毛和李娟的喜爱。但是将散文《我的阿勒泰》改编成电视剧,是一个难题。 散文不同于强戏剧冲突的小说,内容和结构都更为松散,重在叙述节奏、氛围营造和意象的选择、情绪的渲染。越是优秀的散文,越具有难以复制的文学气质。 她去了两次阿勒泰进行采风 为了抓住原著的精神,揣摩原著的意图,滕丛丛于疫情前后两度深入阿勒泰采风。李娟的《我的阿勒泰》成稿于2000年,滕丛丛的改编是在2020年,她发现,“你亲眼见到的阿勒泰,和书中2000年左右的阿勒泰,是有很大差距的。” 散文形散神不散,不设叙述主线,电视剧有主线更容易引起观众共鸣。 滕丛丛拎出原著鲜活的人物,比如张凤侠和李文秀以及奶奶,去理出一条主线,然后建造配角的人物关系。电视剧明晰了李文秀的外来身份和自我成长经历,增加了母女的情感线,互不干涉的新型母女关系令人眼前一亮。 如何展现游牧文化和当下文明之间的冲突与交融,是主创团队摸索出来的另一条主线。苏力坦祖孙三代是李文秀祖孙三代的对照组,滕丛丛通过不同民族、性别、年龄的角色选择,增强原著隐含的对于文明冲突、代际冲突、性别权利的内在焦虑。 于适是唯一的选择 滕丛丛表示于适是巴太,不是麦西拉。原著党很容易将巴太和麦西拉联系在一起。 但主创团队的阐释很有说服力。 巴太是剧集中呈现文化冲突的中心。“他是一个成长于新时代的游牧民族后代,但他的父亲是一个固守传统的老猎人。他身边还有各色各样的人物:温和幽默的村长、喝酒冻死在路边的哥哥、守寡想改嫁的嫂子……他可以辐射出半个村子的人,这些人又会和主角母女俩建立联系,从而形成整个故事的关系网。这是巴太这个角色所承担的意义,他并不是我们幻想出来的,一个用来谈恋爱的漂亮的哈萨克族小伙子。” 滕丛丛表示,选择于适,确是因为演员本人与角色有极高的适配度。“他的骑马照惊艳到了我,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充满雄性力量和不羁气质的男性形象了,他身上有一种周正的帅气。”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02449.html
0
最新回复(0)